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利用問題研究

2022-10-08 04:45:05 字數 1103 閱讀 6936

《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利用問題研究》摘要歸納

1.1 立意的目的與意義

城鎮化又稱作城市化,是農業工業化和農村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曾有乙個著名的論斷:21世紀影響世界程序和改變世界面貌的有兩件事:

一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二是中國的城鎮化程序。

城鎮化一方面表現為一部分勞動力轉化為非勞動力和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變現為農業用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和農村用地轉化為城市用地,從而導致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的擴大,同時農村集體土地也面臨著重新配置問題。

通過研究,變革土地資源配置手段和方式可以改善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緩解用地緊張的局面,保證土地可持續利用目標的實施。

1.2 中國背景分析

1.2.1 國情背景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期階段,我國的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工業化緩慢有制約城鎮化。

從實踐來看,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我國人均土地占有量出於劣勢,居於世界144個國家的後列。有據調查,耕地減少的損失不僅限於數量,而且質量也在下降,主要是好田占用多,開發補充少;特別是南方耕地淨減多,新增農田多為劣地。

另外,人地關係緊張引發了「三農」問題出現,即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問題。

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源是兩大基本矛盾,一是農業人口的過度膨脹與土地資源的高度稀缺造成飛人的矛盾,二是城鄉分割對立的社會經濟結構造成的城鄉差異和工農差別的體制矛盾。

1.2.2 歷史背景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經歷了重大的變革。一是1949——2023年的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二是1953—2023年的農業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023年以後實行的家庭聯產包責任制從根本上該變了人民公社的高度集中統一的經濟體制和農地經營方式。

家庭承包制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但僅僅依靠它仍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我國農村發展中的全部問題。家庭承包責任制不能解決地少熱多的矛盾,只能給全體農民帶來溫飽,不能帶來富裕,更難以達到小康。走城鎮化道路,改革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是農村富餘的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移,實現農民致富是當務之急,也民生中國的體現。

隨後,鄉鎮企業發展大大的促進了農村經濟個發展,但是這種轉移方式無法使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中游離出來造成土地的耕作化粗放化,土地集中難,生產規模小等弊端。

中國城鎮化中的財政問題

班級 經濟學一班 姓名 張恒 學號 20135112104 經過這乙個學期的財政學的學習,我從財政學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大體上了解了財政支出 財政收入和國家預算的有關內容。財政作為乙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 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 公平分配...

中國城鎮化的難點與對策

新中國成立後很長時間內,我國對城鎮化重視不足,直到 八五 計畫才在計畫綱要的產業結構調整內容中附帶首次提出推進城鎮化。近年來,尤其是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出於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部門和學術界對城鎮化的關注度迅速提高,普遍將城鎮化作為延續中國三十多年來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途徑,許多地方 開始 跨...

中國城鎮化的地區差異研究中期匯報提綱

中國城鎮化的地區差異研究 中期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全國城鎮化的省際差異研究 1 城鎮化過程的省際差異 1990年 2010年各省級單元城鎮化率 五普口徑 的變化預期結論 1 高基礎 京 津 滬 粵 遼 吉 黑 2 低基礎 藏 滇 黔 甘 豫 冀 皖 3 高增長 粵 渝 浙 蘇 魯 閩 4 低增長 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