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 中國農業如何從1 0向4 0演進

2022-10-01 22:36:11 字數 938 閱讀 9770

溫鐵軍:中國農業如何從1.0向4.0演進

作者:**:《財經界》2023年第03期

2023年的國際國內農業形勢嚴峻

很多觀點認為,2023年應該是中國經濟下滑到底的一年,產能過剩的話題這幾年也一直在講。在中國沒有完全開放農產品市場的條件下,以國內的糧食生產為主來保證國內的需求,如果糧食在短期內連續增產,就會出現過剩。2023年代出現過糧食四連增,曾經導致庫存費用過高、財政補貼、銀行佔壓等一系列巨集觀問題。

進入新世紀,當我們開始強調「三農」問題、加強農業投入時,又出現了糧食十二連增,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問題?同時,還有乙個說法是:「三農」支出現在是國家財政支出的最大項,2023年已超過11300億元,2023年進一步增長,大概每年有10%的增長率。

客觀來看,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和補貼都非常大。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國內農產品的生產成本的「地板價」(最低價)在國際**的「天花板」(最**)之上,這種倒置的結構很難持續。所以,由於長期的糧食過剩,無法再增加庫存,從2023年開始要減少補貼,包括糧食補貼、化肥補貼、農藥補貼等。這樣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糧食生產者的積極性很難保證,農資生產企業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在國際形勢上,我們與資源擴張性的大農場模式的國家(比如澳大利亞)陸續簽了自由**協定,國內農產品的市場空間受到一定擠壓,因為澳大利亞主要依靠天然資源的農產品**很低,質量又好,而國內這種資本深化農業的產品**很高。總體來看,2023年農業的國內、國際情況都是不利的。

「去工業化」趨勢的加劇及中國農業困境的成因

縱觀中國和世界經濟,2023年以來都出現了「去工業化」趨勢,也就是國內說的工業出現了下行趨勢。連帶乙個在農業上突出的表現就是,那些用工業化的模式改造農業的企業,目前的處境都不太好。

從國際經驗看,西方應對「去工業化」問題的策略是「代價轉移」,就是向國外轉移國內的經濟矛盾。比如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主流進入金融時代的國家,從生產過剩轉變為生產短缺和金融過剩,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矛盾,維持自己的舊秩序。

中國農業教學反思

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型別是本章重點內容,課標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 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型別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結合例項說明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計畫用三課時,所以在舉例說明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過程 現些困難,通過適當引導能很快理解這部分內容。例如我國的河西走廊 寧夏平原 河...

中國農業公園保障方案

2014年 中國農業公園 開園暨 鄭州農業嘉年華 活動網路保障方案 2014年中國 農業公園 開園暨 鄭州農業嘉年華 活動於2014年3月28日 5月4日在鄭州中牟雁鳴湖舉行,活動開幕式預計參加人數7000人,活動期間參加人員預計有100000人次。為滿足本次活動現場的通訊需求,體現聯通公司3g網路...

中國農業練習題

中國的農業作業一 1.圖7 1 1是我國的小麥 油萊 水稻和甜菜的集中產區分布圖,圖序與排序一致的是 c a 油菜 水稻 冬小麥 甜菜 b 水稻 甜菜 油菜 冬小麥 c 甜菜 冬小麥 水稻 油菜 d 冬小麥 水稻 甜菜 油菜 圖7 1 2中陰影部分表示某種氣候條件下分布的某種農作物。其序號與下列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