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 複習大綱及內容

2022-09-18 03:03:19 字數 5441 閱讀 1673

資料:資料是計算機系統處理的基本物件之一。

資訊的定義可以歸納如下:

1) 資訊是有一定含義的資料

2) 資訊是加工後的資料

3) 資訊是對決策有現實或潛在價值的資料

4) 資訊是可以獲取和識別的資料

5) 資訊是可以儲存與傳遞的資料

6) 資訊是人和外界相互交換的內容表述

資訊的性質(判斷、簡答)

1) 事實性(資訊的第一屬性)

2) 時效性

3) 等級性(戰略級、戰術級、作業級)

4) 增值性

5) 傳輸性

6) 共享性

7) 不完全性

8) 時滯性

系統定義(了解):

1) 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

2) 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3) 系統具有一定的功能

系統的特性(掌握):

1) 整體性

2) 目的性

3) 層次性

4) 相關性

5) 開放性

資訊系統定義(了解):資訊系統就是對資訊收集、整理

儲存、加工(變換)、查詢、傳輸並提供利用的系統。

※資訊系統的功能:

1) 資料採集和輸入

2) 資料的傳輸

3) 資訊的儲存

4) 資訊的加工

5) 資訊的輸出

資訊系統的結構(簡答):

1) ※總體結構:

a) 資訊源是資訊的產生地。

b) 資訊處理器負責資訊的傳輸、加工、儲存。

c) 資訊使用者是資訊的使用者,並可以利用資訊進行決策。

d) 資訊管理者負責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現、執行和維護。

2) 層次結構:戰略層,戰術層,業務層。

3) 綜合結構

a) 橫向綜合結構

b) 縱向綜合結構

c) 縱橫綜合結構

4) 物理結構

電子資料處理系統:單項資料處理,綜合資料處理。

管理資訊系統:具有統一規劃的資料庫,是管理資訊系統成熟的重要標誌。

決策支援系統(了解):以計算機為工具,應用決策科學及有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人機文互方式輔助決策並解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決策問題的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建設的複雜性:

1) 建設環境複雜性

2) 資訊科技複雜性

3) 管理內容複雜性

4) 投資效益計算複雜性

資訊系統開發的原則(掌握):

1) 實用性原則

2) 系統性原則

3) 規範性原則

4) 效益型原則

5) 發展的原則

資訊系統開發的條件(掌握):

1) 企業領導重視,業務人員積極配合

2) 企業必須有建立資訊系統的實際需求和迫切性

3) 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管理基礎

4) 企業有必要的資源保證

資訊系統的諾蘭模型(必考):

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律:

(四階段模型)起步、擴充套件、控制、成熟。

(六階段模型)

a) 起步階段

b) 擴充套件階段(大量投資)

c) 控制階段(計算機轉向資料管理,發展較慢)

d) 整合階段(大量投資)

e) 資料管理階段

f) 成熟階段(資訊成為企業的黏合劑)

※諾蘭模型的應用(簡答):

一是診斷資訊系統當前所處的階段,有利於選擇資訊系統開發的時機;二是對系統的規劃做出安排,控制系統發展的方向,對處於不同階段上的系統提出限制條件和制定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系統開發人員的組成(簡答):

1) 系統分析師

2) 系統設計師

3) 程式設計師(實施)

4) 業務操作人員(實施)

資訊系統的開發方式(誰開發):

1) 自主開發方式(費用低,培養人才,滿足各管理業務的需求,維護容易;開發團隊不專業,水平低,精力有限,開發周期長,人員流動維護沒有保障)

2) 委託開發方式(適合沒有資訊系統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軟體開發人員或開發隊伍力量較弱、但資金充足的企業。開發費用高,不利於人才培養。)

3) 聯合開發方式(適合於有一定的開發力量,但隊伍力量較弱,希望通過資訊系統的開發,培養自己的開發隊伍,便於維護工作的企業。相對於委託開發節約資金,可以培養自己的開發力量,有利於後期維護。但溝通容易出現問題,需要不斷協調。

)4) 利用現成軟體包開發方式(開發周期短。難以滿足個性化需求,需要二次開發,維護費較多。要有目的培養自己的維護人員。)

※四種開發方式的比較:

資訊系統開發的方法(怎麼開發)

1) ※結構化生命週期法

a) 系統規劃階段:

系統規劃階段是資訊系統藍圖設計階段,是根據使用者的系統開發需求,對企業的環境、目標及線性系統的狀況進行初步調查,明確問題,確定系統目標和總體結構,確定分析階段實施計畫等方案,然後對這些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編寫可形成性分析報告,可行性分析報告通過審核後,開始進行系統分析。

b) 系統分析階段

系統分析以系統規劃中提出的目標為出發點,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系統化的分析,描述線性系統的夜壺流程,指出現行系統的侷限性,建立新系統的邏輯模型,這個階段也成為邏輯設計階段,系統分析階段是解決「如何做」的問題。系統分析階段的成果是系統分析報告,此報告是給使用者看的,也是下一階段系統設計階段的依據,同時也是將來驗收系統的依據,系統分析報告通過審核後,開始進行系統設計,建設物理模型。

c) 系統設計階段

系統設計階段解決「如何做」的問題,是在系統分析提出的邏輯模型的基礎上設計系統的物理模型,該階段是根據系統分析報告中的功能要求,考慮企業具體條件,具體設計實現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這個階段也成為物理設計階段。系統分析分為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此階段的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系統設計說明書通過審核後,開始將設計的系統付諸實施。

d) 系統實施階段

e) 系統執行於維護階段

原型法開發步驟:

1) 明確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2) 建立出事原型系統

3) 評價原型系統

4) 修改及完善原型系統

※系統規劃的任務:

1) 制定資訊系統的發展戰略

2) 明確企業組織中的資訊需求,制定資訊系統的總體方案。

3) 制定資訊系統開發計畫

4) 制定資訊系統建設的資源分配計畫

系統規劃的特點(選擇):

1) 面向全域性,面向長遠的關鍵問題

2) 高層管理人員是工作主體。

3) 系統規劃具有指導性,所以不宜過膝,對系統的描述僅僅需要在巨集觀上進行。

4) 資訊系統規劃是企業規劃的一部分,要求服從企業組織的總體規劃。

5) 系統規劃是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過程。

系統規劃的原則(簡答):

1) 是企業的總目標

2) 整體上著眼於高層管理,兼顧各管理層的要求

3) 著眼於企業過程,不依存企業組織

4) 自頂向下規劃、自底向上實現相結合

5) 便於實施

系統規劃的優勢(簡答)

1) 全域性性:系統規劃從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出發,總攬全域性,目標明確,能夠規劃處整個企業組織資訊系統的全景願景圖;

2) 預警性:通過借鑑、積累和學習,總結已有的工作經驗和失敗教訓,可以有效地預防各種資訊系統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3) 有序性:能夠根據企業各方面的資源約束,以及企業的預算情況,做到輕重緩急區分得當,給出資訊系統建設的階段性目標。

4) 經濟型:從一開始就考慮企業成本投入與產出的關係問題,根據資訊系統建設的目標和企業的全域性構架,避免無效投資、重複投資的發生。

系統規劃可行性研究(成果物):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資金可行性、經濟和理性、運營可行性。

系統分析的內容(簡答):

1) 詳細調查

2) 分析使用者需求

3) 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4) 編寫系統分析報告

調查內容:

1) 現行系統的環境和運**況

2) 組織結構和人員分工

3) 業務流程

4) 各種計畫、報表的處理

5) 系統資源情況

6) 約束條件

7) 薄弱環節

調查的方法(簡答)

1) 座談調查

2) **調查

3) 實地調查

4) 抽樣調查

※調查的工具

1) 業務流程圖

2) 資料流程圖

3) 資料字典

4) 資料立即訪問圖

5) 判定數和判定表

業務流程分析(畫圖)畫吧……

資料字典條目(簡答)

1) 資料項(元素)

2) 資料結構

3) 資料流

4) 資料儲存

5) 處理邏輯

6) 外部實體

判定樹(大題= =!)

判定表系統設計的目標:

系統設計是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系統分析階段所提出的新系統邏輯模型,建立起新系統物理模型。

系統設計的內容:

主要任務是一句系統分析報告,全面地確定系統應具有的功能和效能要求。

系統設計可以分為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階段。

概要設計:又稱邏輯設計,主要任務是根據系統分析階段提出的要求確定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詳細設計又稱物理設計。這一階段的任務是實現邏輯模型,即解決怎樣做的問題。

子系統劃分的方法:

1) 功能劃分法

2) 順序劃分法

3) 性質劃分法

4) 時間劃分法

模組劃分的標準(原則:高內聚,低耦合):

1) 模組聚合性(由弱到強):偶然聚合;邏輯聚合;時間聚合;過程聚合;順序聚合;功能聚合(最強最理想的聚合)

2) 模組的耦合性(由低到高):資料耦合(最理想的耦合);控制耦合;內容耦合。

3) ※模組的控制範圍和影響範圍:其影響範圍應當是它的控制範圍的乙個子集。

模組的基本結構:

1) 內導結構

2) 轉換結構

3) 外道結構

※模組結構圖的設計:資料流程圖轉換成模組流程圖。

※**的主要種類:

1) 順序碼

2) 區間碼

3) 塊碼

4) 助記碼

**的校驗方法(怎樣計算):

例:本體為123456,權因子為1,7,3,1,7,3,模為10,則

s=1*1+2*7+3*3+4*1+5*7+6*3=81

r=81mod(10)=1

校驗位為:

10-1=9

系統實施階段的任務:

1) 系統實施階段的組織安排

2) 硬體準備

3) 軟體培訓

4) 人員培訓

5) 資料準備

6) 系統切換和試執行

如何理解軟體測試?是為了尋找程式的潛在的錯誤。

三個重要觀點:測試是為了證明程式有錯誤,而不是證明程式無錯誤;乙個好的測試用例在於它能發現至今未發現的錯誤;乙個成功的測試時發現了至今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系統維護的型別:

1) 糾錯性維護

2) 適應性維護

3) 完善性維護

4) 預防性維護

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

第一章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制約的若干組成部分組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第二章人們把科學,技術,管理稱為現代社會鼎足而立的三大支柱。第三章資訊和資料的定義 資訊是經過加工後的資料。它對接受者有用,對決策或行為有現實或建在的價值。資料是一組表示數量,行動,和目標的可鑑別的非隨機的符號。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實習心得

實習報告暨心得體會 課程名稱 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 專業 資訊與計算科學班級 信122 姓名 學號 2012314233 指導教師 2015 年 7 月 轉眼間乙個學期又要接近尾聲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結束了此學期的結業考試,迎來了將近兩周時長的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的設計周.這是乙個實踐性的課程,老...

資訊系統分析考點

填空 資訊資源儲存結構主要採取什麼方式 2 3個 從時間順序上可以把資訊系統開發分為四個部分 資訊機通建設的工作有四個 資訊系統的要素包括 4個 按照型別可以把資訊系統風險 3個 業務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和 2個 程 資訊系統的特徵 5個 資訊系統涉及要要素包括 3個 資訊系統業務處理 2個方式 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