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方案

2022-09-13 07:42:03 字數 3974 閱讀 8776

佛祖嶺站深基坑開挖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1.1.1 武漢市軌道交通2號線南延線佛祖嶺站圍護結構設計圖;

1.1.2《武漢市軌道交通二號線南延線工程勘察第四標段佛祖嶺站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階段)》

1.1.3《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範》(jgj120-2012)

1.1.4《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gb50108-2008);

1.1.5《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08);

1.1.6《建築與市政降水工程設計規範》(jgj/t111-98);

1.1.7《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jgj79-2012);

1.1.8湖北省地方標準《基坑工程技術規範》(db 42/159-2004);

1.1.9湖北省地方標準《建築地基基礎技術規範》(db42/159-2004);

1.1.10《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

1.1.11《周邊建築物和管線調查報告》;

1.1.12 佛祖嶺站岩溶鑽探原始記錄資料

根據本標段的工程特點、工程內容、現場條件、設計圖紙、危險源,編制合理可行的深基坑開挖方案,作為佛祖嶺停車場出入場線區間基坑開挖作業的技術指導依據。

本次編制範圍為佛祖嶺站主體基坑。

佛祖嶺站位於高新六路與光谷一路交匯口處西南象限,平行於高新六路方向,站位位於高新六路南側空地,高新六路規劃道路紅線寬60m,光谷一路道路紅線寬50m。本站中心里程為右dk40+771.500,起始里程為右dk40+664.

900,終點里程為右dk40+878.100。

佛祖嶺站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側式站台車站,車站總長213.2m,標準段寬40.7m。車站結構型式為六跨框架結構。車站底板埋深約9.6~11.09m。

車站小里程端為藏龍東街站~佛祖嶺站明挖區間,車站大里程端為明挖出入場線。

圍護結構採用1000mm@1300的鑽孔灌注樁+一道砼支撐(第一道支撐)+一道鋼支撐+倒撐的支護體系。樁頂設冠梁。基坑中部沿車站縱向設定三排臨時立柱樁(兼作抗拔樁),基坑周邊設定一圈壓底梁。

圖2.1-1 佛祖嶺站平面衛星圖

佛祖嶺站施工場地區主要位於剝蝕堆積崗狀平原地貌單元區,地處長江南岸ⅲ級階地。

本站主要影響性管線集中於車站小里程端:

1)給水管(鑄鐵400)埋深0.7m;

2)汙水管(塑料400)埋深2.6m;

3)汙水管(pvc400)埋深2.6m;

4)雨水管(塑料600)埋深2.5m;

5)雨水管(pvc600)埋深2.5m;

6)電信(光纖bh300x200)埋深0.5m;

7)電纜(1根10kv,銅bh1500x200)埋深1.1m;

8)電纜(2根10kv,銅bh1600x150)埋深1.1m;

施工前需對電力管線、給水管、汙水管、雨水管及電信等管線進行永久改移。

車站周邊無控制性建構築物。

場地區除表層填土外,覆蓋層主要為第四系中更新統(q2)衝、洪積老粘性土層。據本次鑽孔揭露,結合區域地質資料分析,本場地基岩主要為三疊系下統觀音山組灰岩,本場地各時代地層岩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層(qml)

1)雜填土(1-1):灰黃、黃褐、棕紅等雜色,主要由粘性土、磚渣、碎石、砼碎塊等物質組成。該層厚度0.

2~1.0m,結構鬆散。勘察期間仍在填築。

場地地表零星分布。

2)素填土(1-2):主要為灰黃色粉質粘土、粘土,混雜少量磚渣、碎石等。厚度0.4~3.5m,埋深0~3.8m。堆積年限10年以上。場地地表斷續分布。

(2)第四系湖積層(ql)

淤泥(1-3):該層主要為原塘區淤積而成,厚度1.0~3.0m,深1.0~3.0m。主要分布在dk40+674.90~dk40+737.10一帶。

(3)第四系中更新統衝、洪積層(q2al+pl)

粘土(10-1):紅褐色,夾灰白色條帶或團塊,呈可塑—硬塑狀,含鐵錳質結核及高嶺土。區域性夾強風化的碎石,成分為長石石英砂巖,風化色多為黃色,少許灰黑色,粒徑2~6cm,含量小於5%。

該層厚度2.8~15m,埋深0~5.7m。

場地內連續分布。

(4)第四系殘積(qel+dl)

粘土夾碎石(10-4):黃褐色,夾灰白色條帶或團塊,呈可塑—硬塑狀。區域性夾少量碎石,成分以砂岩、矽質巖為主,粒徑0.

5~2.0cm不等,含量約5%~10%。該層厚度0.

9~8.3m,埋深7.4~17.

1m,場地內連續分布。

(5)溶洞堆積物(qca)

場地鑽孔揭示,溶洞堆積物為棕紅、棕黃色粘土或粘土夾碎石。呈可塑—硬塑狀,區域性夾少量礫石,成分以灰岩為主,粒徑0.5~3.0m不等,含量5%~15%。

(6)三疊系下統觀音山組(t1g)

灰岩(21g):灰色,微晶結構,中厚層狀構造為主,偶夾褐紅色泥質灰岩條帶,厚度大於160m。岩芯多呈中等柱狀—長柱狀,中風化—微新。分布於場地東部。

薄層灰岩(21n):灰色、褐紅色,微晶結構,薄層層狀構造為主,夾褐紅色泥質灰岩條帶,厚度大於40m。岩芯多呈餅狀、短柱狀,易沿層面斷開呈餅狀、板狀,多為中風化—微新。

分布於場地西部。

角礫狀灰岩(21m):灰色,中厚層狀,角礫粒徑一般2~5cm,稜角狀;膠結物為灰色泥鈣質,接觸式膠結,膠結好。多為中風化—微新,岩芯多呈柱狀。

該層多間夾於灰岩(21g)層中。在場地呈透鏡體分布。

場地內地下水按含水地層的岩性、賦存條件及水力性質,劃分為上層滯水和碳酸鹽岩岩溶水兩種型別。

上層滯水:主要賦存於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地表水與大氣降水補給,水位不連續,無統一自由水面,水位埋深一般0.5~4.5m,標高29.6~34.1m。

岩溶水:場地均有分布,賦存於觀音山組(t1g)灰岩及薄層灰岩的溶洞、溶蝕裂隙和裂隙中。一般埋藏於第四系中更新統粘土隔水層之下,水位標高20.

9~24.4m。區域性具有承壓性,承壓水頭0.

5~5.2m。

鑽孔揭示,場地內不良地質現象主要為岩溶,存在的主要特殊性岩土有膨脹性土及人工填土。

(1)岩溶

本場地主要發育觀音山組(t1g)、厚層灰岩(21g)及薄層灰岩(21n)等碳酸鹽岩地層,它們全為厚層老粘土覆蓋,發育有覆蓋型岩溶。

包括初勘在內,場地內共51個鑽孔揭露觀音山組灰岩,其中22個鑽孔發現了溶洞,共揭示35個溶洞。遇洞率為43.1%,線岩溶率為6.

9%。。岩溶主要形態一般為溶孔、溶隙及溶洞,一般規模較小。溶洞鉛直高度一般0.

4~4.8m,最大7.1m,埋深11.

8~31.5m。

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 50007-2011),岩溶發育程度為強發育;根據《城市軌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307-2012)對岩溶發育程度分級的相關規定,本場地為岩溶中等發育。因此,綜合確定本場地岩溶為中等發育。

(2)特殊性岩土

1)膨脹性土

佛祖嶺站(10-1)層粘土自由膨脹率平均值為45.3%。其中自由膨脹率在40%~65%、具弱膨脹潛勢的試樣共10組,佔比52.

6%;自由膨脹率在65%~90%、具中等膨脹潛勢的試樣共2組,僅佔比10.5%。根據統計結果,(10-1)層主要具弱膨脹潛勢。

粘土夾碎石(10-4)層自由膨脹率平均值為58.9%。其中主要為自由膨脹率在65%~90%、具中等膨脹潛勢的試樣,佔比55.

6%。統計結果表明(10-4)層主要具中等膨脹潛勢,具遇水崩解軟化特性。

2)人工填土

(1-1)雜填土、(1-2)素填分布於場地地表。據初步調查堆積時間一般在1年以上,結構鬆散,工程效能較差。人工填土厚度一般0.5~3.5m。

3)軟土

軟土主要為(1-3)層淤泥,零星分布於原湖、塘區,厚度1.7~2.9m,埋深2.6~6.3m,強度低,具高壓縮性,工程效能差。

3.1.1 基坑較寬,跨度大,標準段寬度41.9m。

3.1.2 施工場地在高新六路南側的空地,交通便利,外界干擾少。

3.1.3 基坑開挖深度約為9.13~10.95m,開挖深度較淺且無需降水。

在施工過程中,開工前,總工將施工方案和工藝對技術作業管理人員及施工管理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再由工程部長等逐級交至作業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保證參與人員清楚開挖作業的流程與方法,嚴格安照方案執行,並由安全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施工管理人員監督執行。

地鐵車站基坑開挖方案

1 車站位置 位於規劃南虹路與向陽路之間,於振陽路上南北向布置,北側為東西向南陽橫河。表1.1 1 車站概況表 2 車站型式和施工方法 本站為地下兩層雙柱 跨箱型框架結構,車站標準段主體一般寬度21.3m,端頭井寬度25.4m。車站小里程端雙線盾構接收,大里程端雙線盾構始發。車站主體結構覆土約為3m...

基坑開挖方案

管線基坑明挖土方 1.施工準備 1.1.技術準備 1.1.1.開挖前認真審核設計圖紙和說明,已做好圖紙會審和施工組織設計,確定開挖斷面和堆土位置,並經上級批准。1.1.2.對有關人員做好書面技術交底工作,並已簽認。1.1.3.對接入原有管線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進行核對,並辦理手續。1.1.4.已做好施工...

基坑開挖方案

工程名稱 雲浮市榮威蟠龍山水豪庭工程 工程地點 雲浮市獅山路與羅桂路交匯處 施工單位 廣州市廣核建築工程公司 編制單位審批單位 編制人審批人 審批人編制日期 2006年 5 月 20 日審批日期 年月日 目錄一 編制說明3 二 環境狀況3 三 工程地質概況3 四 降水4 五 土方開挖7 一 編制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