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年度下學期六年級數學教案

2022-09-13 06:54:04 字數 6311 閱讀 5711

教學內容:

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二),以及六年級來所學數學內容的整理和複習。

全冊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2、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初步認識球的半徑和直徑,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3、使學生會看和製作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了解簡單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會看和初步繪製簡單的統計圖。

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冊教學重點:

(1)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2) 正、反比例的意義。

(3) 圓柱側面積、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和應用。

(4)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5) 鞏固、梳理、溝通已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全冊教學難點:

(1) 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2)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3) 對圓柱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容積等概念的區分。

(4) 對已學的知識,正確掌握方法、形成技能。進一步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各單元的教學要求:

(一)比例的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4、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二)圓柱、圓錐和球的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和高。

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三)簡單的統計(二)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使學生初步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3、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並學習製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

4、使學生會對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受到國情教育。

(四)整理和複習的教學要求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複雜的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一單元比例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材內容有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意義和性質,按比例分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是為學習正、反比例作準備的。這些知識在今後學習是要經常用到。它是本單元的基礎知識,教材通過例子引入比例的意義,再引出比便的基本性質,接著講應用比例的性質解比例。

最後教材再進行比例尺的教學,溝通了比例和比例尺的聯絡。

比例尺是比的概念的實際,是用化簡比的方法求出比例尺的。教材還介紹了線段比例尺,把絲段比例尺與前面講的比例尺聯絡起來,使學生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

本單元第2小節教學正、反比例的意義。新教材是把正比例的意義和反比例的意義編在一起同時進行教學,加強了正比例和反比例意義的對比,使學生更容易區別、對比、判斷。避免發生混淆。

由於正、反比例的意義是解答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的依據,而正、反比例的意義比較抽象,學生難於理解,因此,這部分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重點,出是難點。

二、教學重難點、關健:

1. 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

2. 難點:正、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和判斷。

3. 關鍵:通過已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係,結合實際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 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 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4. 通過比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四:課時劃分

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課時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課時

3. 比例的應用課時

4. 整理和複習課時

5. 實踐活動:美麗的校園1課時

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 提問:什麼是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1/4 :1/3 4.5:2.7 10:6

二、 新授

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在過去學過比的知識的基礎上,學乙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 比例的意義

出示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公尺,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公尺。列表如下:

時間(時

路程(千公尺

從上不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臺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____;

這兩個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係?

(1)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結果後,師指出: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這兩個比是相等的,可以用等號將兩個比連起來寫成下面的等式。

板書:80:2=200:5 或80/2=200/5

師:這樣的式子,我們給它乙個名字叫做比例。

(2) 口答

a、把複習第2題中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起來。

b、用等號連線起來的式子叫做什麼?

c、根據剛才的回答,你能說出什麼叫比例嗎?

(3) 小結。

a、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這兩個比相等。

b、要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的兩個比就不能組成比例。

(4) 練習,課本第10頁做一做。

2、 比例的基本性質。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例題:80:2=200:5

並自學課本

提問:什麼叫做比例的項?什麼叫前項?什麼叫後項?什麼叫內項?什麼叫外項?這四項分別在等號的什麼位置?

(2) 說出下面各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6:10=9:15 8:3=3.2:1.2 1/3:1/6=16:8

(3) 計算:上面比例中的外項積與內項積。

(4) 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比例中的計算結果,發現這兩個乘積有怎樣的關係?

師: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

(5)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性質

三、 鞏固練習

1、 完成第2頁的「做一做」。

2、 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四、 總結

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麼?

2、 怎樣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五、 作業

1、 完成練習四的第1-3題。

板書: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0 : 2 = 200 : 5 或 80/2=200/5

內項外項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80×5=2×200

課後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由「激趣」 ,「**」 ,「應用」這樣三個教學環節組成。在各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提高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後就及時練習鞏固,鞏固反饋後再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

因剛開學第二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課堂的練習量多,效果也比較好!

第二課時:解比例

教學內容:解比例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教學重點:正確地解比例。

教學難點:解比例的一般步驟。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 什麼叫比例?什麼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 下面哪一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檢驗。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1/3:1/4和1/6:1/8

二、 新授

1、 解比例。

在乙個比例中,共有四項,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就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乙個未知項,只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

出示例2:3:8=15:x

學生嘗試練習,請一名學生板演。

3x=8×15

x=40

你是怎樣做的?理由是什麼?

出求例3:9/x=4.5/0.8

提醒學生分數形式的比哪兩個是內項?哪兩個是外項?

學生嘗試練習,做完後,請一名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為什麼?會檢驗嗎?請你將例2例3檢驗。

提問:你是怎樣進行檢驗的?

2、 小結:解比例可以分幾步?a、先寫出外項積等於內項積的等式,b、根據以前學過的因數與積的關係求未知項,第三步不要忘記檢驗。

三、 鞏固練習

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中的第2題。

指名板演,全班練習,最後評講。

四、 作業

完成練習一中的第4-7題。

板書: 解比例

3:8=15:x =

解:3x=8×15 解:4.5x=9×0.8

x=40 x=0.625

課後反思:

第三課時:比例尺

教學內容:

比例尺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求比例尺,求實際距離和求圖上距離的解題方法,並會運用這些方法解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世界、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 複習提問: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相鄰的進率是多少?

2、 什麼叫做比?

3、 化簡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公尺:100厘公尺 2公尺:140厘公尺

二、 匯入新課

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

師:地圖或其他平面圖都是把實際距離縮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數畫面的。利用這張地圖,我可以很快告訴你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你想知道哪兩地間的實際距離呢?請同學們出題考老師。

學生提問,老師用直尺在地圖上量出圖上距離,再心算出實際距離後回答。

師:僅靠這把直尺是早不出兩地實際距離的,還要用地圖上的比例尺去計算。地圖的這個「尺」與手中的「尺」不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圖上的「尺」――比例尺。(板書課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就能掌握老師剛才的本領了。

三、新授課:

1. 教學例4,設計一座廠房,在平面圖上用10厘公尺的距離表示地上10公尺的距離。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 讀題、理解題意。

(2) 學生邊口答,師邊板書如下: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0公尺/10厘公尺=1000/10=100/1

2、 歸納總結:

根據剛才例4,說說什麼叫比例尺?怎樣求比例尺?誰是前項?誰是後項?

師: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的倍數關係,是乙個比,它不帶計量單位。求比例尺時圖上距離和實際一定要先化成同級單位後再化簡。

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應寫成1:100或100/1。

有時放大的比例尺後項為1。

3、練習。

(1) 下面這段話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為什麼?

2019學年度下學期六年級數學教案

同福西路小學林岱婷 2008 2 21 教學內容 負數 圓柱與圓錐 比例 簡單的統計 二 數學廣角 以及六年級來所學數學內容的整理和複習。全冊教學要求 1.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

20052019學年度下學期六年級數學試卷分析

惠濟區教研室趙杰 抽查考試已經過去,為了更清楚細緻地了解試卷以及學生答卷情況,發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特對本次試卷進行分析,為今後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一些資料,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有所裨益。一 抽測說明 1.抽測目的 本次抽查考試的主要目的是檢測本年級學生對 教學大綱 所要求的...

20052019學年度下學期六年級數學試卷分析

惠濟區教研室趙杰 抽查考試已經過去,為了更清楚細緻地了解試卷以及學生答卷情況,發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特對本次試卷進行分析,為今後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一些資料,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有所裨益。一 抽測說明 1.抽測目的 本次抽查考試的主要目的是檢測本年級學生對 教學大綱 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