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研組教學計畫

2022-09-06 10:06:01 字數 1696 閱讀 6308

轉變教學方式,致力提公升質量

2014—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科學教研組教學工作計畫

以「提公升質量」為核心,以「促進教師發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為目標,著力加強教師專業能力錘煉,加強教學精細化管理,加強教與學方式研究。

一、研究主題

「轉變教與學方式,打造自主互動學習的高效課堂」

二、研究目標

轉變教與學方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課堂實踐,提公升教學研究實效。

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陣地,只有將研究根植於課堂,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變反思,才能真正提高研究實效,因此我們將開展一系列展示交流反思活動。

組織老師們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山東省對違規從事普通中小學辦學行為責任追究辦法》等規範性檔案,增強責任意識,堅持依法辦學。每單元教學結束後由教師自主進行雙基檢測,及時查漏補缺。結合本學科特點,由教研組長帶領每月組織分類知識競賽活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興趣,夯實教學質量。

名師引領課:發揮名師的教學優勢,由孫達勳執教帶教課,引領同學科組教師共同學習。

亮點展示課:本學期又新增加了兩位科學教師,為教師搭建潛能開發的舞台,鼓勵他們創新課堂,轉變教學方式,推出亮點展示課。

(二)完善評價方式,打造智慧型課堂

新課程評價觀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學習方法,只有智力特徵各異的學生群體,不存在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優勢領域而成為人才;評價還強調應盡可能關注各類學生,其標準應涵蓋學習過程、能力、成果等方方面面,既可促使社會和學校相信每乙個學生都可以發展,又為每個學生發展自己的智力領域創造了條件和機會。為此,在上學期設計的評價方案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科獎勵證書,進一步修訂學科過程評價方案,將學生日常課堂表現,納入系統的評價系統中,從而使學期評價更全面科學,同時更好發揮過程性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對上學期期末檢測的試卷進行全面細緻分析,教師制定具體的教學質量改進計畫,已針對任教班級的學情改進教學方法。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後由各學科教師自主進行雙基檢測,及時查漏補缺,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自我反思。引導教師通過自評找準教學的優勢與問題,並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以課例為載體提公升教師的智慧型,轉變教學方式,打造師生共同成長的智慧型課堂。引導教師從用好教材、把握目標、選擇策略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在組內教師碰到難以解決或有疑惑的時候,大家一起出謀劃策,依靠集體的力量來實現最優化的課堂教學。

(三)個性化教學,打造愉悅課堂

圍繞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互動學習確定研究專題,著力於學生自主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研究,課中自主互動學習模式研究,一切的教學活動包括上課、課後反思、教研活動記錄都要圍繞本組的研究專題,扎扎實實開展專題研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師行動研究的實效。利用「視像天山」網路平台大膽進行微課設計與實踐,將教師錄製的微課及時發布到平台中,發揮雲平台及時性、互動性、拓展性功能,切實讓學生可以課前學習、自主學習,選擇性學習,隨時隨地的學習,轉變教與學方式,實現個性化教學。

為豐富學校課程,彰顯學生個性之彩,組內的馬老師將上選修模型製作,希望在玩玩做做、遊戲運動中提高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期末,將通過作品展示會的形式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傾聽和相互協作,組內教師將建立乙個全學期的評估機制,如「小小物理家」、「小小地理家」、「小小化學家」等等。

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會認真傾聽,還可以讓他們的辯論能力得到發展,隨**價學生在這兩方面的表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向上慾望,讓學生更加愉悅地主動學習。

天山小學科學教研組

2023年9月

科學教研組計畫

小學科學教研組工作計畫 一 指導思想 本學期科學組教研活動是以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以 課堂教學評價分析活動 為契機,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更新教育觀念,紮實做好科學學科的實驗教學工作 抓好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努力培養好學校科學學科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現任常科學老師各自的優勢,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為...

資訊教研組教學計畫

綜合科教研組工作計畫 2014 2015第二學期 在新的一學期中,資訊科技教研組全體教師要在學校的指導下,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開展創新教育,克服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在做好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的同時,提高學校資訊科技應用水平,配合學校做好相關的資訊科技工作...

藝術教研組教學計畫

工作計畫 單位部門 日期 年 月 日 一 指導思想 圍繞 精細管理彰顯特色,銳意改革提公升質量 的基本思路,以制度為抓手,實現管理科學有效 以培訓為引領,提公升教師專業能力 以課堂為陣地,改善教與學的方式 以課程為載體,落實學校育人目標 加大教科研 教改力度,通過 課題引領 與 校本課程開發 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