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畫

2022-08-27 04:57:02 字數 4199 閱讀 5487

2023年七年級(下)科學教學計畫

一、學生分析:

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與生活聯絡的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本學期本人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科學課,其中七(1)班40人(女生19人)、七(2)班42人(女生16人)。通過上學期的科學學習,絕大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能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但學生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學習態度不夠認真,輕視科學學科,造成科學素養發展一般。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代代相傳的生命」「對環境的察覺」「運動和力」和「地球和宇宙」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章「代代相傳的生命」以學生熟悉的教學內容為教學起點,注重**,注重反映新知識和新技術。本章的重點:有生命週期的共同性;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青春期發育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衰老和死亡的實質;被子植物發育過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過程。

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首先從總體上描述人類怎樣用身體感覺器官來感覺周圍不斷運動和變化的環境。在介紹聲和光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描述耳的結構及聽覺的形成、眼的結構及視覺的形成過程。最後以人類如何獲取資訊和利用資訊作為結束。

第三章「運動和力」首先介紹各種形式的運動和能,使學生對物質的運動形式和能的形式有乙個初步的、但較為全面的了解。然後集中對機械運動深入地進行研究,涉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機械運動的分類,運動快慢的描述等。再學習力的有關知識,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彈力、力的測量、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圖示,重點學習重力和摩擦力。

最後是運動和力的關係,包括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知識以及兩力平穩的條件。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主要從巨集觀的層面上**一些屬於地球科學領域、與人類活動關係十分密切的自然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和原因。內容包括地球自轉運動和繞日公轉運動的基本特徵;地球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特點和產生原因;地方時和區時的劃分、計算;地球的公轉所產生的現象;地球內部的圈層特點;火山、**的發生和分布規律;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總目標

《科學》新課程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全面培養有較強創新意識,具有全面知識與技能,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課程。

七年級《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科學的方法以及科學**的基本過程;並同時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合作交流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章「代代相傳的生命」

重點:有生命週期的共同性;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受精和胚胎發育的基本過程; 青春期發育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衰老和死亡的實質;被子植物發育過程;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基本過程。

難點:對生命週期的理解;人胚胎發育過程中與母體的物質交換;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

第二章「對環境的察覺」

重點:如何設計實驗讓學生認識**的四種感受器及四種感覺的形成,讓學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覺的部位是在大腦;聲音發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了解耳的結構,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說出聽覺的形成過程;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並能解釋某些現象;不透明物體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作光路圖;光的折射定律;了解透鏡成像的規律,會用作圖法來表示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演示;樂音的三個特性;認識在同一種物體中光以直線傳播,並能解釋某些現象;不透明物體和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成因;作光路圖;光的折射定律;了解透鏡成像的規律,會用作圖法來表示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第三章「運動和力」

重、難點:參照物,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概念,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力的作用效果:改變形狀,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作用的相互性;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重力的方向,重力與質量之間的關係,用彈簧秤測量物體重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懂得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條件;會判斷平衡力;物體在受平衡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等。

第四章「地球和宇宙」

重、難點:太陽和月球的概況;地球的自轉與繞日運動產生的效應;日食和月食;太陽系的概況;了解宇宙的概況;

五、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科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科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

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自然知識的能力。

2、加強實驗教學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3、積極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絡社會,聯絡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科學史,以及擴充套件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科學知識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

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4、注重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

教師應當認識到,只有使學生將進行科學**與學習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科學素養。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乙個重要階段,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在科學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事實證據和科學結論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學習建立科學模型,由此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形成質疑、反思的科學思維習慣。

5、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各種條件和形式,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活動中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觀察和實驗結果的記錄與分析,鼓勵他們運用口頭、書面、繪畫、圖表、數學公式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

在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氣氛,培養學生提出論據、回答質疑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疑,要引導學生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

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利用協作性的小組形式開展**活動,使每乙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成員在**嘗試中各有所長,其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通過這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1)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要求學生做到:課堂內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舉手發言,發言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回答問題完整、不含糊、不羅嗦,並能對其他同學的回答作評價。

(2)教育學生認真思維,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從正面引導為主,樹立榜樣、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

激發學生競爭性,採取同桌競爭的方法。

(3)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發揮工具書的作用。預習要同桌檢查,教師經常抽查。

7、課前鑽研教材,上好每一節課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六、教學進度計畫安排(見附表)

教學進度調整原則:

1、循序漸進,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掌握情況來調整教學計畫,中考涉及到的內容在上課時、練習和平時測試時充分強化。

2、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重視實驗工具使用、實驗方法和過程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2023年02月25日

附表:教學進度表

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複習浙教版

第一章科學入門 第一節科學並不神秘 科學要研究各種 尋找它們產生 發展的原因和規律。學習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解釋和 各種事物 現象及其變化。2 科學研究是從開始的。第二節走進科學實驗室 1 科學實驗室包括實驗準備室 儀器室 和實驗操作室 實驗室 2 實驗室儀器和試劑的存放點必須符合環境要求 如溫度...

浙教版七年級上《科學》期中中複習

樂易輔導班七年級 科學 期末複習資料 一 第一節感覺世界 1 人體的的感覺器官主要有 眼睛 鼻子 耳朵 舌頭 觸控一般用指尖,是因為指尖的痛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 醫生測試病人額頭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另外嘴唇的觸覺也比較敏感。2 人體感覺的形成部位在大腦。感覺的形成過...

2019春浙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複習卷 含答案

期中複習檢測題 時間 90分鐘滿分 120分 一 選擇題 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如圖,已知ab cd,bc平分 abe,c 34 則 bed的度數是 a 17 b 34 c 56 d 68 第1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 第10題圖 2 石墨烯是現在世界上最薄的奈米材料,其理論厚度僅是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