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下《科學》知識點總結

2021-12-21 17:47:50 字數 4977 閱讀 6263

七年級下《科學》知識點總複習

第一章1. 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有觸覺、痛覺、冷熱覺等感覺功能。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盲人閱讀盲文),手背上熱敏感神經較多(測試溫度)。

3. 嗅覺的形成:氣味通過鼻腔,刺激嗅覺神經末梢,嗅神經將氣味傳到大腦的嗅覺神經中樞(嗅覺中樞容易疲勞),從而形成嗅覺。

聽覺的形成:聲波經過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動)→聽小骨(放大聲音)→耳蝸(產生興奮)→聽神經→大腦神經中樞,最後在腦部形成聽覺。

4. 舌頭表面布滿味蕾(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構成),對液態物質特別敏感。

人具有的四種基本味覺:酸、甜、苦、鹹(注意:不是辣)。如果它們同時出現,會產生混合的味道。

5. 聲音產生的條件:振動;聲音傳播的條件:介質;聲音傳播的方式:聲波。

6. 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速度由慢到快)中傳播。15℃時,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公尺/秒,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無介質)。

聲音的傳播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公升高1℃,每秒傳播距離增加0.6公尺。

7. 耳可分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聽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內耳(前庭、耳蝸、半規管)。其中,前庭和半規管是位覺感受器,保持身體平衡。

8. p13 **結論:根據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差,辨別聲源的方向和位置。(雙耳效應)

9. 頻率:物體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hz)

10. 聲音的三要素:(音調不可以改變,響度可以改變)

音調:聲音的高低。音調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大;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響度:聲音的強弱。響度與距離、振幅有關:振幅越大、距離越近,響度越大;

(聲音大小的單位:分貝 db) 振幅越小、距離越遠,響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聲音。

11. 防止噪音的途徑:防止噪音的產生、阻斷傳播途徑、防止進入耳朵。

12. 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 光線(光通過的路線和方向):帶箭頭的直線表示

14. 光在同一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空氣、水、玻璃裡都沿直線傳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3х105千公尺/秒。光年(距離單位)表示光在一年裡傳播的距離。

太陽光(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可見光)等單色光組成的複色光,還有紅外線、紫外線為不可見光。

15. 物體的顏色:由物體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質)或透射(透明物質)的色光來決定。

判斷依據:白色能夠反射所有色光,物體反射與它相同的色光,吸收與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體不反射任一色光,則物體呈黑色——注意:物體的顏色在不同的光線下顏色不同!

16. 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體表面上時,一部分光會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反射回來的現象,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它們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發生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應該說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光路是可逆的。

17. 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空氣中角度最大)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玻璃)時,入射角大於折射角,

當光從水(玻璃)斜射入空氣時,入射角小於折射角。

18.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象(虛線表示);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連線與鏡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鏡面為對稱。

19. 平面鏡的應用:可以成虛像;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潛望鏡)。

20. 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性質及光路圖——區別:凸面鏡(發散)和凹面鏡(會聚)。

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有兩個焦點(f1、f2),焦點到透鏡中心距離叫焦距(f);

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有兩個虛焦點(f1、f2),焦點到透鏡中心距離叫焦距(f)。

21. 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像距v: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22.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鞏膜、虹膜、視網膜)和內容物(晶狀體、玻璃體)組成—p33。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構成眼的折光系統(相當於凸透鏡)。

23. 視覺的形成:物體反射的光經折光系統,在視網膜上形成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

24. 眼疾:近視(戴凹透鏡)、遠視(戴凸透鏡)、色盲。

25. 電磁波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

26. 人們獲取、處理資訊的途徑:外界事物→感覺器官(感應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大腦)→傳出神經→效應器。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第二章知識點詳列

2.1 運動和能的形式

1.運動的多種形式

(1)機械運動:物體的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這種運動稱為機械運動。

(2)比機械運動更複雜的運動:熱運動、聲運動、電運動、光運動

例子:閃電是雲與雲、雲與地之間的火花放電現象,閃電內部的溫度極高,它會使閃電通過的氣柱發生驟然變熱、膨脹而發出雷聲。閃電甚至會使樹木燃燒。

所以,雷電交加時除了聲運動、光運動外,還有電運動和熱運動。

(3)生命運動:生物能夠生長繁殖,這是生命運動,生命運動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運動形式。

2.能的多種形式:能也稱能量,跟物體的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1)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能,這種能叫做動能。氣體、液體也會運動,也具有動能。

動能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係,乙個物體,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快,那麼它所具有的動能也就越大。。

(2) 勢能:物體由於舉高或是發生形變而具有的能。物體被舉得越高,形變越厲害,它的勢能就越大。

注意:動能和勢能我們統稱為機械能。

(3) 化學能:物體自身所存於的能量。例如:食物,汽油、木材、天然氣等燃料。

(4) 其他能:電能、風能、光能、太陽能等。

(5) 不同形式的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比如燃料燃燒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光能。上拋的物體,動能轉化為勢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第二節機械運動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於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乙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物件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物件總是靜止的。

二、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裡把物體位置變化(注意參照物)叫做機械運動。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2.機械運動的分類:按運動路線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現在只研究直線運動)

按運動快慢是否變化分: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4.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運動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速度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v=s/t 變形 t=s/v,s=vt。(注意:在計算時,各個量的單位一定要統一)

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會換算)

勻速運動的物體速度v是個恒量與路程s時間t沒關係

5.變速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速度包含大小和方向,方向變化也代表速度變化):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大小變化或方向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測量:當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時,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來的速度。(關鍵找總路程和總時間)

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

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5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

第三節力的存在第四節力的圖示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a對b施加乙個力,同時b也對a施加乙個力,這兩個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這兩個力中,必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相對的。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不一定接觸,比如電磁力,重力)。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發生形變)。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決定!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6.力的測量:⑴ 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 分類:彈簧測力計。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的長度(不是彈簧的長度)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8.力的表示法:

a 力的圖示(精確表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從力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使線段的長度與力的大小成正比,並**段的末端標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畫法:「四定兩標」,一定:受力物體, 二定:

作用點(一般畫在物體幾何中心);三定:標度,四定:根據標度畫出力的線段長度,一標:

**段末端標出箭頭,即力的方向,二標:標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b 力的示意圖(粗略表示):只關心力的方向,不關心大小,即在物體力的方向上畫乙個箭頭表示力。

9. 彈力

(1)定義: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力即彈力。壓力,支援力,繩子的拉力都屬於彈力。

(2)大小: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產生的彈力與彈簧伸長量(假設彈簧原長為l1,發生形變後的長度為l2,則彈簧的伸長量為△l= l2- l1)成正比(f=k△l,k為胡克常數,了解)。即在彈性限度內,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

科學知識點總結 浙教版七年級上

第一章 科學入門 第一節 科學在我們身邊 1 科學是研究各種並尋找它們的學問。如牛頓發現了瓦特發明了而這些都源於對身邊和自然現象的觀察和 所以從身邊的問題著手就能進入科學世界。2 科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對環境的認識,使人們改造和利用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3 科學技術使人...

七年級下科學知識點

第一章知識要點彙總 1.的感覺功能 冷覺 冷覺感受器 熱覺 熱覺感受器,手背最敏感 觸覺 觸覺感受器,指尖最敏感 痛覺 痛覺感受器 手術麻醉時有觸覺而 覺,說明觸覺感受器與痛覺感受器是分開的。2.感覺的形成 低溫 高溫 觸壓 損傷等刺激 冷覺 熱覺 觸覺 痛覺感受器 傳入神經 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 形...

科學知識點總結一浙教版七年級上

第一章 科學入門 第一節 科學在我們身邊 1 科學是研究各種並尋找它們的學問。如牛頓發現了瓦特發明了而這些都源於對身邊和自然現象的觀察和 所以從身邊的問題著手就能進入科學世界。2 科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對環境的認識,使人們改造和利用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3 科學技術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