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版 七年級上 科學《走進科學》知識點 答案

2022-03-05 10:42:34 字數 3083 閱讀 5107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麼是科學**

1、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實驗又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

2、科學**需要觀察和提出問題,收集證據和處理資料,建立假設,檢驗假設,應用科學原理進行解釋。

也可以總結為科學**的基本步驟:發現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證據→得出結論→檢驗假設。

§0-3、建立你的健康資訊檔案

1、健康資訊檔案基本包括身高、體重、體溫、心率等內容。

2、長度的測量:

(1)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公尺(m),

其他單位:千公尺(km),分公尺(dm),厘公尺(cm),公釐(mm),微公尺(um),奈米(nm)

1千公尺=1000公尺; 1公尺=10分公尺=100厘公尺=1000公釐=106微公尺=109奈米

(2)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直尺、公尺尺、捲尺、皮尺等)

(3)認識刻度尺:①觀察零刻度線是否有磨損

②量程:測量的最大範圍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的

(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

①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緊貼被測物體。(傾斜造成讀數偏大)

②看正確: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視線偏左讀數偏大,視線偏右讀數偏小)

③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的準確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一定要估讀)

④記正確:記錄數值 = 準確值 + 估計值 + 單位 (無單位的記錄是沒有意義的)

⑤零刻度線磨損的尺可以從尺的某一清晰刻線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讀數時減去起點長度。

(5)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1)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積少成多,測多求少的方法來間接地測量。如:測量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細的直徑等。(注意:頁數和張數的區別)

2)滾輪法:測較長曲線的長度時,可以先測出乙個輪子的周長。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

3)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度,可用一根沒有彈性不大的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

如:測理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

4)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直徑。如:硬幣的直徑,桌球直徑等。

(6)測量誤差:

①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②可以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由於估計不準確造成的誤差。

3、溫度的測量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用符號℃表示, 它的規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 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規定為100℃, 在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實驗室中常用的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等

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3、液體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選用合適的溫度計)

(2)測量時,手要握溫度計的上端, 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 跟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但不要接觸容器壁和底部)

(3)測量時,要等到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讀數時溫度計玻璃泡繼續留在待測液體中(不能拿開讀數), 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液拄上表面相平.

(4)記錄讀數時, 數字和單位要寫完整, 並注意是否漏寫了單位.37℃讀作:三十七攝氏度(不讀成攝氏三十七度);—20℃讀作:零下二十攝氏度或負二十攝氏度

4、體溫計的量程:35℃— 42℃ ,最小刻度 :0.1℃,

特點:玻璃泡上方有很細的玻璃彎管,用前需甩,離開人體讀數。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

4、時間的測量:

1、心率是心臟或者脈搏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測量心率需要使用計時工具。

2、時間單位: 秒(s). 常用的還有分、時、天、月、年等

換算關係是:1天=24小時,1小時=60分=3600秒

3、測量工具:鐘、表

§0-4、幾個主要的科學概念

1、質量

科學以自然界為研究物件,自然界由物質組成,物質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

1、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溫度、位置和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2、質量的單位:國際單位:千克(kg);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實驗室裡常用天平來測量物體的質量, 常見的是托盤天平.

4、托盤天平的基本構造:分度盤、指標、托盤、橫樑、標尺、遊碼、底座、平衡螺母、砝碼。

5、托盤天平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放平: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調平:將遊碼撥至「0」刻度線處。調節平衡螺母(具體是:指標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標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標對準分度盤**刻度線,或指標在**刻度線左右小範圍等幅擺動。

(3)稱量:量時把被測物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由大到小的加減砝碼(左物右碼),再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加砝碼時,先估測,用鑷子由大加到小,直至天平恢復平衡。

思考:如果物體和砝碼放置的位置反了,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

(4) 讀數:被測物質量=所用砝碼總質量+遊碼指示的刻度值(注意標尺的最小刻度值;讀遊碼左側所指的刻度值);

(5)稱量完畢整理天平,及時用鑷子將砝碼放回到砝碼盒內。

注意:(1)潮濕的物品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

(可在兩個盤中都墊上大小質量相等的兩張紙或兩個玻璃器皿)。

(2)液體質量的測量:先稱出空燒杯質量,再把液體加入燒杯,稱出總質量,用總質量減去空燒杯質量就是液體質量。

2、能量:一切物體都有能量

能量的形式: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形變的物體有形變的能(也稱作勢能)、發聲的物體具有聲能、發光的物體具有光能、食物、燃料裡都有化學能,一切物體都有熱能。除此而外,還有電能等很多能的形式。

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

(1)植物光合作用:太陽能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2)水電站: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燃料燃燒: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4)摩擦生熱:動能轉化為熱能和聲能

3、資訊:資訊傳播的形式:符號、文字、影象、聲音等

資訊的載體:書籍、報刊、廣告、計算機等

資訊傳播的工具:廣播、電視、**、網路等

華師大版七年級上科學《地球》知識點

第三章地球 1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球體,地面是而不是 能證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現象 1 海邊看遠方來船 先見桅杆後見船身 2 月食時月面上的地影是圓的 人類對地球認識的三次飛躍 1 確信大地是球面 2 地球不是乙個正球體,而是乙個橢球體 3 經精確測算,誇張地說地球是個 梨球體 確切地說,地球具...

華師大版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

0 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 2 什麼是科學 1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實驗又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2 科學 需要觀察和提出問題,收集證據和處理資料,建立假設,檢驗假設,應用科學原理進行解釋。也可以總結為科學 的基本步驟 發現問題 建立假設 收集證據 得出結論 檢驗假設。0 3 建立...

華師大版七年級上科學《晝夜與四季》知識點

第二章晝夜與四季 晝夜的成因 1 地球的自 地球繞不停自西向東旋轉。從北極上看從南極上看 2 地球自轉週期 地球自轉一周,晝夜交替 3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由於地球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運動,所以地球上看太陽東昇西落。原因地球在自轉,且本身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 4 北半球早上杆影西北邊,中午正北,下午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