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於佑任書法展有感

2022-08-11 21:57:04 字數 1104 閱讀 7252

2014.12.03.

11月29日,隨老師到台北國父紀念館**《於佑任紀念展》。初進展廳,便被那乙個個斗大的的字所震撼,佑老果真是大氣度,不拘小節。**了介紹佑老的影片,對佑老有了初步的認識,便跟隨老師開始靜靜的品味書法作品,一番學習欣賞下來,感悟頗多。

1、字型方正,不乏變化

佑老書法從魏碑入手,因此佑老早期的書法風格,非常有特點,用筆多方筆,字型多方正,長扁相組合,規整中不乏出現打破結構的誇張之筆。如對聯「古石生靈草,長松棲異禽」中,「長」字字形瘦長,起筆收筆多方筆,「松」、「棲」、「異」三字字形則為扁寬,與「長」形成對比,工整的字型中形成空白的變化。加之最後乙個「禽」的「丿」劃誇張的向左邊擴充套件,打破了「長松棲異」整體的工整布局,使得作品的布局結構方中有變,變且有形。

如右圖的作品,通過筆者分析,就可以很好的看出作品中字型結構的變化。

2、柔中帶剛,剛柔並濟

展覽中有這樣一幅作品:「門標赤城霞」,讓我頗感興趣。原因在於佑老把「標」字的豎劃以及豎鉤寫的非常有力道,彷彿扎入地中之感,而「赤」字的豎鉤則曲折多變,與標字形成強烈對比。

亦可參照右圖作品,筆者分析的紅色箭頭為較為有力的筆畫,也是引導整幅作品氣勢的筆畫,而方形中壽字的橫劃,則將氣勢收斂了很多。我認為這種剛柔並濟的特點,則是佑老的真性情之所在。

3、巧拙共存,相輔相益

佑老中期的作品已有字型開始向草書,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有乙個特點就是巧拙結合。如作品「草木得常理,山水東奇蹝」中的「山」字方筆起頭,豎劃則笨拙,有提按之變化,而「水」字怎如行雲流水,行筆輕鬆流暢,氣韻貫通。這種巧拙的結合,讓我在讀字中形成了一套符合作品的節奏感,不得不感慨書法用筆之妙。

如右圖中的「水」和「風」、「高」和「仰」以及「境」的左右兩邊都是巧拙之對比。

4、佑老有大氣度

正所謂「法度易尋,氣度難學」,佑老的大氣度同樣體現在先生的作品之中。佑老的書法作品中單一的字型很大,大約如國畫中的小斗方(45×45cm)大小,寫字如刷字,起筆收筆並不收斂,散鋒直出,氣勢大放。如右圖的兩幅作品,我把作品中佑老特有的散鋒出筆標示出來,但由於展覽不能拍照,故而散鋒起筆我一時沒有找到具體作品。

觀佑老作品,感悟頗多,回到學校後,我又查詢的佑老的相關資料,才知佑老對草書符號化、標準草書形成的貢獻,也佩服佑老的貢獻使中國草書的發展進入了乙個新的時代,推動了草書的蓬勃發展。

觀任小艾講座有感

王鑫有幸聽了全國著名的德育專家任小艾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頗多,她那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踏入教育門檻不久的年輕一代,為以後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有人說 做老師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算當了老師。可惜自己還只是一名任課教師 不過細回味這一句話...

觀《于丹講論語》有感

機關服務中心孫艷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百家講壇,看於丹講論語,一下子便被這個美女教授吸引住了,仔細傾聽於丹教授的 論語 心得,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 論語 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了。於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許多獨到見解,豁然於眼前。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

觀《于丹講論語》有感

出處 縣二中作者 呂琢發表日期 2015年12月4日共瀏覽48 次 觀於丹講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型,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