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資訊系統複習題庫雲南財經

2022-07-29 05:54:03 字數 4757 閱讀 2310

填空1.諾蘭模型的六階段:初始階段、傳播階段、控制階段、整合階段、資料管理階段和成熟階段。

2.系統包括輸入,輸出,處理,反饋和控制五個部分。

3.資料是記錄下來的可以被識別的符號。

4.資訊是載入在資料之上的,構成一定含義的一組資料,即資料是資訊的載體,資訊是資料的反映。

5.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的方式:自行開發、委託開發、合作開發、諮詢開發和外購軟體五種。

6.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方法有:結構化生命週期法,原型法,物件導向開發方法等三種。

7.結構化生命週期法把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分為五個階段: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執行與維護。

矩陣是一張二維表,橫座標表示資料類,縱座標表示功能

9.群決策支援系統的型別:1.決策室2.局域決策網3.傳真會議4.遠端決策網

10.決策問題的型別和解決辦法:(1)結構化決策(可以運用決策規則來解決問題)(2)半結構化決策(建立模型,從決策方案中選擇出次優方案)(3)非結構化決策(需要創造性思維才能解決問題)

11.資訊系統建設監理的三項內容,主要考慮的是質量,其次是進度,最後才是成本。

名詞解釋

1.管理資訊系統:是由人、計算機硬體、軟體、通過網路和資料資源組成,能夠進行資訊的收集、加工、儲存、傳遞、維護和使用,為管理決策提供服務的人機系統。

2.系統:是內部互相依賴的各個部分,按照某種規則,為實現某一特定的目標而聯絡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組合。

3.資料:是人們用來反映客觀事物而記錄下來的、可以鑑別的符合,其包括字母、數字、文字、圖形、影象等各種符合。

4.資訊:是經過加工的資料,對決策或行為有現實或潛在的價值。

5.資訊化:就是在社會各部門各領域普遍採用資訊科技,充分開發和使用資訊資源使社會活動中的參與者使用傳遞各種資訊在需要能夠得到滿足,從而提高組織個人的活動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6.企業資訊化:指在企業生產、經營及其管理各項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化先進資訊處理技術和資訊裝置,輔以網路技術和網路裝置以及自動控制技術和現代化通訊系統等手段對企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實現通過資訊資源的充分開發和技術的有效利用來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7.資訊系統生命週期:是指系統分析員,系統工程師,程式設計員以及系統使用者建立資訊系統的乙個過程,是管理和控制資訊系統開發過程的基本框架,也是資訊系統開發的專案組織和管理方法,是系統工程原理在資訊系統開發中的具體應用。

8.原型法:指借助於功能強大的輔助系統開發工具,按照不斷尋優的設計思想,通過反覆的完善性實驗而最終開發出來符合使用者要求的管理資訊系統的過程和方法。

9.企業系統規劃法:用於定義組織資訊需求和指導資訊系統開發的一種方法。在總的思路上是自上而下識別系統目標,識別企業過程、識別資料,然後再自下而上設計系統以支援系統目標。

10.資料字典:是在新系統資料流程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描述資料流圖中所有構成要素的工具,是所有成分定義和解釋的文章集合,是系統分析階段的重要文件。

11.資料流程圖:是一種能全面地描述資訊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攻擊,它可以用少數幾種符號綜合地反映出資訊在系統中的流動、處理和儲存情況。

12.系統轉換:指以新系統代替舊系統的過程,即舊系統停止使用,新系統開始執行。

13.決策支援系統:管理系統進一步發展而產生的資訊系統,它以計算機技術和資訊科技為手段,為決策者提供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模擬決策過程和方案的環境,呼叫各種資訊資源和分析工具,提供決策水平和質量。

14.商務智慧型:是建立在資料倉儲、聯機分析處理、資料探勘等技術的基礎之上,通過收集和分析企業已有資料庫中的原始資料或業務資料,甚至是分散在各個資訊系統中各種資料,對企業運營狀況、客戶需求、市場動態等做出合理的評價和**,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一種先進的企業的管理理念,它將企業各個方面的資源充分的調配和平衡,為企業提供多重解決方案,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

原理:已知主生產計畫(mps),根據產品結構或稱產品物料清單(bom),庫存狀態等資訊由計算機編織出各個時段各種物料的生產以及採購計畫

指以mrp為核心的閉環生產計畫於控制系統,它將mrp的資訊共享程度擴大,生生產、銷售、財務、採購、工程緊密結合在一起,共享有關資料,組成了乙個全面生產管理的整合優化模式,即製造資源計畫。

18.**鏈管理定義:傳統企業各部門之間,特定企業不同部門之間,**鏈上各企業之間的系統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協調活動,其目的是改善個別企業,以及整個**鏈各環節長期經營不善的狀況

19.客戶關係管理:是現代管理思想和現代計算機、通訊、軟體等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客戶為中心,把有關市場和客戶的資訊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共享並通過資料倉儲、資料探勘、商務智慧型等技術處理有關客戶屬性、交易記錄、購買行為、習性偏好等大量資料,從中提煉出有用資訊,為企業銷售、營銷、客戶服務等工作提供全面支援。

簡答題1.簡述資料和資訊的關係。

資料和資訊的關係:資訊與資料可以相互轉化,資料經過處理才是資訊,是資訊的載體,也是資訊的具體體現;而資訊**與資料。從上而下看,資料是從現實世界收集而來的,從下向上看,資訊對於現實世界中的決策或行動具有價值。

2.如何理解管理資訊系統是乙個技術系統和社會系統。

從技術角度講,管理資訊系統是收集,處理,儲存和傳遞來自組織環境和內部經營的資訊。通過輸入,處理,輸出,反饋等基本活動以支援組織決策和管理的一組相互關聯的組成部分。從社會角度講,管理資訊系統是在組織和管理上針對環境帶來的挑戰而做出的基於資訊科技而解決方案。

所以說,管理資訊系統是乙個技術系統和社會系統。

3.簡要說明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層次結構。

一般的,組織管理是分層次的,常劃分為戰略層,戰術層和作業層。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層次結構:生產子系統,銷售子系統,財務會計子系統,人事子系統

4.簡要說明管理資訊系統對於管理職能的支援作用。

乙個組織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個方面。(1)管理資訊系統對於計畫職能的支援a支援計畫編制中的反覆試算b支援對計畫資料的快速,準確訪問c支援對計畫的**d支援對計畫的優化(2)管理資訊系統對於組織職能和領導職能的支援(3)管理資訊系統對於控制職能的支援

5.管理資訊系統對於組織的戰略意義是什麼

1提高效率成本和見地成本2加強管理可控制風險3形成競爭優勢。

6.簡述結構化生命週期法的基本思想

結構化生命週期法是以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為核心的新生命週期法,是生命週期法的繼承與發展,是生命週期法與結構化設計思想的結合,它使系統分析與設計結構化、模組化、標準化。結構化生命週期法的思想: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7.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什麼

原型發的基本思想: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前,在調查企業基本狀況、了解使用者基本需求後,快速構造出乙個能夠反映使用者需求的、具備基本功能的、可執行的系統原型,使使用者看到未來系統的概貌,以便判斷哪些功能是符合要求的,反覆進行,直至使用者滿意為止。

8.試比較結構化生命週期法和原型法的優點和缺點

結構化生命週期法的優點:(1)系統便於實現(2)有利於系統總體結構的優化(3)系統可維護性好結構化生命週期法的缺點:(1)系統開發周期過長(2)結構化生命週期法要求系統開發人員在早期調查中就要充分掌握使用者需求、企業管理狀況以及預見可能發生的變化,整個系統開發過程沒有給開發方和使用者方補充調查的機會

原型法的特徵1.認識論上的突破2.發過了使用者和開發人員之間的資訊交流方式 3.提高了使用者的積極性和對系統的滿意4.降低了開發風險和開發成本5.便於系統移交和使用者使用

9.管理資訊系統規劃的重要性是什麼

1)系統規劃是系統開發的前提條件 2)系統規劃是系統開發的綱領3)系統規劃是系統開發成功的保證 4)系統規劃是系統評價驗收的標準

10.總體規劃的任務是什麼

管理資訊系統分析的任務:(1)從工作程序來看,系統分析是總體規劃工作的繼續。(2)從工作範圍來看,系統分析是區域性的、詳細的工作,而總體規劃是面向全域性的。

(3)從工作深度來看,系統分析更具體、更細緻地工作,而總體規劃是戰略的。

11.制定管理資訊系統總體規劃時使用企業系統規劃法主要想解決什麼問題?

在總的思路上是自上而下識別系統目標,識別企業過程、識別資料,然後再自下而上設計系統以支援系統目標。

12.可行性分析的內容是什麼?資訊系統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 2)技術上的可行性 3)經濟上的可行性

系統分析報告的內容:(一)引言:引言說明系統名稱、開發目標、系統功能、專案背景,開發單位名稱、參考資料,以及存在的主要存在的問題等。

(二)現行系統概況:(1)現行系統現狀調查說明(2)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在和各方面的人員充分論證後,結合使用者的需求,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和改進的系統措施和方法。

13.簡述系統分析階段任務包括的主要內容

充分認識原資訊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分析使用者需求,問題識別、現行系統的詳細調查、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分析、系統化分析,最後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方案(完成新系統的邏輯設計,或稱邏輯模型設計)為系統設計提供依據。

14.資料流程圖繪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是什麼

特徵:(1)抽象性(2)概括性(3)層次性繪製方法:依據「自頂向下、從左到右、由粗到細、逐步求精」的基本原則進行繪製。

15.資料字典包括哪些內容:

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處理邏輯、資料儲存、外部實體。

16.簡述系統設計內容

1,系統總體功能結構設計:(1)系統功能模組的劃分(2)設計每個模組的功能(3)設計模組間的呼叫關係。2,系統詳細設計:

(1)**設計(2)資料庫設計(3)輸出設計(4)輸入設計(5)系統介面設計(6)處理程式設計3,系統配置方案設計:(1)裝置選配的依據(2)計算機網路的選擇設計(3)計算機硬體配置設計(4)計算機軟體配置設計。

17.簡述**功能

1)標識識別作用,它為事物提供乙個概要而不含糊的認定,便於資料的儲存和檢索

2)便於計算機分類處理,提高處理的效率和精度

3)**提高了資料的全域性一致性和共享性

管理資訊系統複習題

一 填空題 1.組織中決策群體是指那些了解本組織情況的人物。2.程式的維護包括 糾正性維護和 3 資訊收集包括三種方法。4 資訊處理的方式有兩種 批處理方式和方式。5 從 上說,戰略資訊多來自執行資訊多來自 6 資訊系統的產生 發展 成熟 消亡或更新的過程成為系統的 7 管理資訊系統的系統設計包括兩...

管理資訊系統期末複習題

c 不同層次的資訊處理分別由不同功能子系統實現 d 各功能子系統可以共享公用資料庫的資料,並呼叫公用的應用程式和模型 12 某公司下面有幾個工廠,其管理資訊系統綜合了從工廠一級到公司一級的所有財務方面的資料分析,這種管理資訊系統結構稱為 b a 橫向綜合結構b 縱向綜合結構 c 橫向綜合結構d 以上...

管理資訊系統期末複習題整理

名詞解釋 5 20 系統介面 介面是系統與環境的作用點,或是子系統之間的連線點。系統結構 結構是指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 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之間在時間或空間上排列和組合的具體形式。資訊維度 1 時間維度 時效性 實時性 頻率性 時期性。2 內容維度 準確性 相關性 完整性 簡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