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小變化法測量大學生的閃光融合臨界頻率

2022-07-13 01:39:03 字數 1597 閱讀 7250

摘要本實驗旨在通過學習使用光點閃爍儀來測定大學生的閃光融合臨界頻率,即cff。主試運用了最小變化法(又稱極限法)的心理物理法來確定大學生的cff值,研究比較得出此次實驗結果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

關鍵詞最小變化法絕對閾限閃光融合

1引言知覺是當前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在人腦中的綜合的反映。因此,知覺的事物是復合刺激物,知覺一般是由多種分析器的聯合活動產生的。

空間和時間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一切反映客觀事物的知覺都是在空間和時間參照之內發生和進行的。視知覺給其提供了複雜的知覺模式。視知覺主要是空間知覺,它給我們提供了深度、距離、大小、形狀、方向等豐富多彩的型式。

而早在18世紀,就有了那個發現了視覺影象。之後最早測定閃光融合臨界頻率(cff)的方法是通過用製成扇形的圓盤在光源前旋轉來測定的,稱之為轉盤閃爍方法。但是由於光源來自外部,光源即使照射到黑的部分也會有光反射出來,因此,亮度控制較差,轉速的頻率測量有時也不太準確。

本次實驗以四名大學生為被試,採用最小變化法(又稱系列探查法和極限法)來測定閃光融合臨界頻率。所用刺激按大小順序呈現,每次呈現的刺激系列變化很小且間隔相等。每次刺激呈現後,要求被試做出報告,如察覺到有刺激出現,就報告「有」;如察覺不到,就報告「無」。

刺激系列的順序分為兩種:一種以小到大的順序呈現,這種刺激系列為漸增法,以「↑」表示;另一種以大到小的順序呈現,這種刺激呈現系列稱漸減法,以「↓」表示。

2方法2.1被試

四名女大學生。a,21歲;b,19歲;c,20歲;d,21歲。身體健康。

2.2儀器,材料

jgw-b型實驗台光點閃爍儀單元,記錄用紙。

2.3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用被室內設計,每個被試須接受自變數的所有情況的處理。

自變數:閃光融合頻率儀所發放的不同頻率的閃光刺激

因變數:被試的口頭報告

控制變數:期望和習慣、練習和疲勞。為了控制這兩類誤差,一方面要在實驗前訓練被試,讓被試確實掌握判斷標準,並爭取被試合作,以標準來進行判斷「有」或「無」的感覺。

另一方面在整個實驗中對漸增和漸減系列作合理的安排,採用abba法來安排實驗序列即↑↓↓↑或↓↑↑↓。以四輪作一輪回來安排。

2.4實驗步驟

1.準備工作:

接通電源,開啟光點閃爍儀開關;背景亮度選1∕16,顏色選紅,亮度選1,占空比選1:1,讓被試熟悉用控制旋鈕調節光點頻率並熟悉「閃」與「不閃」現象。

2.正式實驗:

(1)漸增系列實驗主試將亮點調至明顯閃爍,然後宣讀指導語:「你現在看到的是乙個閃爍的亮點,請調節旋鈕直到剛剛看不到亮點閃爍為止;在閃與不閃附近可以反覆調整,知道您確定不再閃爍為止,然後向主試報告」。主試記錄此次頻率值。

(2)漸減系列實驗主試將亮點調至明顯不閃爍,然後宣讀指導語:「你現在看到的是乙個不閃爍的亮點,請調節旋鈕直到剛剛看到亮點閃爍為止;在閃與不閃附近可以反覆調整,知道您確定閃爍為止,然後向主試報告」。主試記錄此次頻率值。

(3)每個被試先進行右眼實驗,然後進行左眼實驗。每只眼睛漸增系列、漸減系列各做16次,兩個系列按abbabaab順序進行。

(4)注意相鄰順序的相同系列的起始點應有明顯變化。

(5)更換被試重複上面的實驗。

2.5統計方法

1.分別求出左、右眼漸增、漸減系列的臨界閃光融合頻率。

2.計算左、右眼的臨界閃光融合頻率的平均值。

最小測量法測明度差別閾限實驗報告

心理學實驗報告 科目 實驗心理學 學生姓名 學號 實驗心理學學生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 最小變化法測量明度的差別閾限 摘要 本實驗為心理物理學實驗,採用計算機輔助測量,使用明度為192的標準刺激,用最小變化法測量一被試的明度差別閾限,並考察被試在實驗過程中是否存在習慣誤差 期望誤差 練習效應 疲勞效應以...

行測什么時候用交叉法

公務員行測考試數 算這部分,經常要用到十字交叉法.雖然很多裡書和網頁上寫了很多關於 十字交叉法,但是目前還很少有人對什麼情況下可以用十字交叉法來快速解題作出具體的敘述.大多 數只是針對某些問題給出解題方法.對於十字交叉法具體的原理還沒有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即使作 了描述,也比較抽象,比如什麼加權平均...

用伏安法測電阻時接線方法的選擇

用伏安法測電阻,誤差較大且操作步驟較繁,但該法在測量時能模擬被測電阻的工作狀態,所以對非線性電阻的測量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伏安法測電阻有兩種接線方法 即電壓表前接法和電流錶前接法,如圖1 圖2所示 對電壓表前接的電路來說,電流錶和被測電阻rx串聯,其讀數就是通過被測電阻的電流,即ia ix。但電壓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