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指導 汗證的辨證論治

2022-07-09 23:15:04 字數 773 閱讀 4831

由瘀血阻滯導致者,兼見心胸不適,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等症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湯理氣活血,疏通經絡營衛。

心血不足

症狀: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

治法:補心養血。

方藥:歸脾湯。

方中以人參、黃芪、白朮、茯苓益氣健脾,當歸、龍眼肉養血,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木香、甘草、生薑、大棗理氣調中,共奏益氣補血、養心安神之功。

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蠣、浮小麥收澀斂汗。血虛甚者,加製首烏、枸杞子、熟地補益精血。

陰虛火旺

症狀: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當歸六黃湯。

方中用當歸、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血,壯水之主,以製陽光;黃連、黃芩、黃柏苦寒清熱,瀉火堅陰;黃芪益氣固表。

汗出多者,加牡蠣、浮小麥、糯稻根固澀斂汗。潮熱甚者,加秦艽、銀柴胡、白薇清退虛熱。

以陰虛為主,而火熱不甚,潮熱、脈數等不顯著者,可改用麥味地黃丸補益肺腎,滋陰清熱。

邪熱鬱蒸

症狀: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象弦數。

治法:清肝洩熱,化濕和營。

方藥:龍膽瀉肝湯。

方中以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清肝洩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當歸、生地滋陰養血和營,甘草調和諸藥。

鬱熱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陳清解鬱熱。濕熱內蘊而熱勢不盛,面赤烘熱、口苦等症不顯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熱除濕。方中以黃柏清熱,蒼朮、薏苡仁除濕,牛膝通利經脈。

中醫內科指導 氣血津液病證治療要點

1.針對氣血津液的病變性質進行 補益其虧損不足,糾正其執行失常。如氣虛宜補氣益氣,氣鬱宜理氣解鬱,氣滯宜理氣行氣,氣逆宜順氣降逆,血虛宜補血養血,血瘀宜活血化瘀,津傷化燥宜滋陰潤燥。2.氣血津液的病證,雖有其共同性,但發病的臟腑不同,則症狀表現的側重點也就有所不同,應結合五臟病變的不同特點進行 3....

中醫內科證型總結列印

中醫內科 感冒1 風寒束表 荊防達表湯或荊防敗毒散2 風熱犯表 銀翹散 3 暑濕傷表 新加香薷飲 4 氣虛感冒 參蘇飲 5 陰虛感冒 加減葳蕤湯 咳嗽 一 外感咳嗽 1 風寒襲肺 三坳湯和止簌散 2 風熱傷肺 桑菊飲 3 風燥傷肺 桑杏湯 涼燥證 杏蘇散 二 內傷咳嗽 1 痰溼蘊肺 二陳平胃散合三子...

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四

維普資訊 噎膈的診斷依據 證候分類 療效評定 餓水則吐 或頭瞎,悸 苔白滑或膩,脈弦滑。噎膈係因痰氣交阻,或痰瘀阻滯,致胃失和降 出現飲食 肝氣祀胃 嘔吐泛馥,口苦暖氣,脘脅煩悶年適,嘈 梗噎難下,或食人即吐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多見於食 雜舌邊虹,苔薄膩或擻黃,脈弦。道 賁門部疾病。脾胃虛寒 嘔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