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調查報告

2022-07-07 10:36:04 字數 1620 閱讀 3611

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

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幹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溼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

而且看它的燒製過程也是乙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公尺(上海人稱開洋),和麵條一起拌著吃。

海棠糕它的外層是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糰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糰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

開始,她把湯糰表面滾了一層糯公尺乾粉,後又試製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糰取名擂沙圓。

重點介紹梨膏糖,這不僅是很多來上海的外地人必須買的名特產,也是很多老上海讚不絕口的名小吃,它不僅口味甜香,而且具有止咳化痰的藥用功效。而這看似普通的一塊糖,製作起來講究可真不少。

先說熬糖工具,創業與清咸豐三年的梨膏糖,留下了很多老工具,現在師傅們手工製作時使用的老工具,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現場操作的徐師傅告訴記者,他們使用的紫銅鍋、紅木糖板、紅木方盤等就是百餘年前的老物件。不用紫銅鍋,出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

工具講究完,這製作手法上更複雜,洗藥、選藥、熬藥、攪拌……每一環節都是關鍵。 「熬藥的溫度變化、時間順序都要精確,熬久了焦糖味會蓋過藥材味,失去鬆散口感。所以火候掌握考驗師傅功力。

另外,下雨天要熬得幹一點,糖要無論怎麼攪拌都有光感,不能像芝麻相……這都是師傅的經驗。」

據說,純手工製作出的一塊梨膏糖要三四天,而質量是否上乘,光憑師傅的手感。這個沒五六年功夫絕對做不來。

「熬糖就像練功,功夫到自然能熬出一鍋香甜可口又藥香飄溢的好梨膏。」

也正是由於梨膏糖傳統工藝製作複雜精細,2023年,它被評為了上海的「非遺」專案。不過,作為市場效益還很不錯的名小吃,會手工藝的人卻不多了。

2023年公私合營後,當時上海僅剩三家梨膏糖製作老字型大小永生堂,德00堂、朱品齋合併成立了上海梨膏糖食品廠。現在,當時三家老字型大小傳承人已經有兩位過世了,現在會這項傳統技藝的人很少了。

其實,為了傳下這門老手藝,上海梨膏糖食品廠的師傅們沒少費心血,從廠裡挑外面找,但是願意學的人不多,即使有人願意學,也嫌太苦,半途而廢。

就熬糖這一步,就需要在爐子前站兩個小時,夏天的時候非常難受。 這期節,還要單手提起五六斤的鍋,不停地攪拌,到最後滑糖的時候要一氣呵成,很多男生都體力吃不消。

據說,在熬糖的時候,飛濺出的,溫度高達140度的糖會經常弄傷手,但滑糖弄不好也會被燙傷,而濺到衣服上的糖汁,用洗衣粉也洗不掉。

現在特別對食品安全要求高了,口罩、帽子、手套都要帶上,換到了天熱時節,那可真是不舒服。學手藝,師傅教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勤學苦練,吃不了苦,學成時間長,最重要的是待遇不高,所以沒有什麼年輕人願意學。

現在很多老師傅都退休了,對於未來梨膏糖製作工藝的傳承,師傅們願意有人能真正喜歡來學這門手藝。

對於其他的小吃傳承情況也基本相似,很少有人會想要去繼承,學習,而各種景區賣的小吃也是改良過的,多年之後,再想吃正宗的傳統小吃就更難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店埠學區中心學校三 1 班王菁 這個星期三,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期待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那裡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一進門,我們先觀賞了 噴泉,那美麗的噴泉,隨著 的旋律開始跳舞,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如漫天的雨簾,似九天的飛瀑,氣勢壯觀,美麗極了。看完了這些,導遊又把我們帶到馬戲團...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作者 趙淑紅 速讀 上旬 2014年第01期 摘要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學界已經有了很多深入紮實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非遺的概念,非遺保護的現狀等作了一些思考,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試圖進一步探索,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關於保護和傳承非遺的幾點思路。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人文情...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文化遺產的精神高度。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是國家 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武庫,是民族精神 民族情感 民族歷史 民族個性 民族氣質 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表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保護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