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滲漏節點做法

2022-06-20 08:12:03 字數 1916 閱讀 7732

目錄1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1

1.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 1

1.2防水混凝土施工 1

2 地下室底板防滲漏做法 2

2.1設防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2

2.2設濾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3

3 地下室外牆防水做法 5

4 地下室室外頂板防水做法 6

5 地下混凝土結構細部構造防水 8

5.1地下室底板後澆帶 8

5.2地下室外牆後澆帶 9

5.3地下室頂板後澆帶 10

5.4地下室側牆施工縫 11

5.5一次性止水螺桿節點處理 12

5.6固定式穿牆管防水構造 13

5.7套管式穿牆管防水構造 14

5.8地下室底板轉角節點 15

5.9地下室頂板轉角節點 17

地下工程防水的設計和施工應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

地下工程的防水,應採用經過試驗、檢測和鑑定,並經實踐檢驗質量可靠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

地下結構迎水面(底板、外牆、頂板)應採用結構自防水混凝土。

在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專案部應審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報告,並在施工期間對原材料、配比等進行實地抽查驗證。

要特別關注結構自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地下結構的施工縫、後澆帶、穿牆管(盒)等薄弱環節,應重點核查細部構造措施是否嚴格按防滲漏節點做法施工。

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於p6。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並提交專案部審查。

防水混凝土結構底板的混凝土墊層,強度不得小於c15,厚度不小於100mm,軟弱土層厚度不小於150mm。

防水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於250mm,設計裂縫寬度不得大於0.2mm,施工完成後不得出現貫通裂縫。

迎水面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50mm。

防水混凝土應採用矽酸鹽水泥或普通矽酸鹽水泥。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的水泥,不得將不同品種或不同強度等級的水泥混合使用。

防水混凝土摻入粉煤灰的級別不應低於二級,粉煤灰用量應控制在膠凝材料總量的20%-30%。

矽粉用量控制在膠凝材料總量的2%-5%。

石子應潔淨,最大粒徑不大於40mm,幫浦送時其最大粒徑應不大於輸送管徑的1/4,石子吸水率不大於1.5%,不得使用鹼活性骨料用於混凝土原材料。

砂應潔淨且為中粗砂,不得使用海砂。

底板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積水的環境中澆注混凝土。

膠凝材料總用量不小於320kg/m3。在滿足混凝土抗滲等級、強度、耐久性等條件下,水泥用量不小於260kg/m3。

防水混凝土砂率應控制在35%-40%區間,幫浦送時可增至45%。

防水混凝土灰砂比按1:1.5-1:2.5控制,防水混凝土水膠比不得大於0.5。

預拌防水混凝土入幫浦坍落度按120mm-160mm控制,並應做好現場實測。

預拌防水混凝土初凝時間按6-8小時進行配合比設計。

外牆和底板防水混凝土應分層澆注,分層厚度不大於500mm,每層應振搗密實。

外牆及頂板防水混凝土模板應拼縫嚴密,支撐牢固。

防水混凝土機械攪拌時間應不少於2min。

防水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如發生離析,必須採用二次攪拌。如坍落度損失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加入原水膠比的水泥漿,或摻加同品種的減水劑進行攪拌,嚴禁直接加水後使用。

防水混凝土應採用機械振搗,加強振搗環節控制,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注施工,盡量少留施工縫。

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炎熱季節施工時,混凝土入模溫度不應大於30度。對入模溫度大於30度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應在底板混凝土澆築前在混凝土中預留管道,通過水冷散熱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

在冬季施工防水混凝土時,混凝土入模溫度應不低於5度。

防水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於14天。

對大體積防水混凝土要進行保溫保濕加強養護。

地下室防滲漏節點做法

目錄1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1 1.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 1 1.2防水混凝土施工 1 2 地下室底板防滲漏做法 2 2.1設防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2 2.2設濾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3 3 地下室外牆防水做法 5 4 地下室室外頂板防水做法 6 5 地下混凝土結構細部構造防水 8 5.1地下室底板後澆帶...

地下室防滲漏節點構造做法 secret

地下室防滲漏節點做法 目錄1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1 1.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 1 1.2防水混凝土施工 1 2 地下室底板防滲漏做法 2 2.1設防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2 2.2設濾水層地下室底板做法 3 3 地下室外牆防水做法 5 4 地下室室外頂板防水做法 6 5 地下混凝土結構細部構造防水 8 ...

地下室防滲

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防滲漏方法 一 地下室滲漏原因分析 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最主要的滲漏在底板 牆板及一些重要部位。1.地下室底板產生裂縫。主要原因為 一是由外荷載引起的,這是發生最為普遍的一種情況,即按常規計算的主要應力引起的 二是由於結構次應力引起的裂縫,這是由於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