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物質世界知識點和練習

2022-06-09 10:33:03 字數 3837 閱讀 2869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最小微粒,物質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

2、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多數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小;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會顯著增大。

固態物質: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液態物質: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

氣態物質: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並以高速向四面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3、奈米科學技術:1nm=10-9m

二、質量m——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1、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一些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乙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乙隻雞約2kg

3、測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測量工具:案秤、台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

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個字:水平台上, 遊碼歸零, 螺母調平,左物右砝,先大後小, 橫樑平衡。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遊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樑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標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使橫樑平衡。(左盤高左調,右盤高右調)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裡,用鑷子向右盤裡加減砝碼(先大後小),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遊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以遊碼左側為準)

⑥注意事項: a、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b、砝碼要用鑷子夾取,並輕拿輕放。

c、天平要保持乾燥清潔。

d、不要把潮濕的物體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內。

e、不要把砝碼弄髒弄濕,以免鏽蝕。

⑶ 測量方法。

a、直接測量:一般固體(乾燥、顆粒狀且沒有腐蝕性),可直接測量。如鐵、銅、木、蠟塊等。

b、特殊測量:

①對於潮濕的物體(包括固體、液體等)、粉末狀的固體粉末以及有腐蝕性的物體,應借助容器或有關器皿進行間接稱量。具體步驟: 先測量m器,再測量m總求m待。

測量次序不能倒過來的原因:如果先將液體倒入容器測m總,再將液體倒出測容器質量,由於容器中必然會有殘餘液滴即液體質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內,所以這樣測量誤差較大。

②微小質量物體:累積測量,通過計算求單個質量,如郵票,大頭針等等。

大質量物體:取樣測量,如岩石,以捆記的導線、鐵絲等。

二、密度ρ—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

1、計算公式變形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

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

單位換算關係: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公尺,表示物理意義:1立方公尺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理解密度公式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2)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

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3)密度與溫度的關係:溫度能改變物質的密度,一般物體熱脹冷縮,水是特例。

(4)密度表:① 氣體的密度比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

② 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這說明密度是每種物質自身的特徵,不隨物體的大小、輕重等因素變化。

③ 同種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它的密度也將發生變化。例如:水凝固成冰。

④ 不同物質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況。例如:冰和蠟;煤油和酒精。

但是這並不影響鑑別物質,因為密度雖然是物質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

⑤ 對密度,並不能認為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的密度大。

例如:液體水銀的密度就大於固體銅、鐵、鋁等密度。

俗話說「水比油重」「鐵比棉花重」指的是水的密度比油大,鐵的密度比棉花大。

若ρ固》ρ水固體在水中下沉,反之,上浮。

4、圖象:ρ甲》ρ乙

5、關於質量和密度兩個概念的區別

(1)質量是物體的屬性,而密度是物質的特性。

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質量只是原來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卻不變。乙個物體的質量不隨環境溫度變化,但密度卻隨溫度變化,如一瓶水,溫度從o℃公升到4℃,體積變小,質量不變,密度要變大,由4℃公升到100℃,體積變大,質量不變,密度變小,故4℃的水密度最大。

(2)乙個物體的狀態發生變化時,質量不變,因為體積要發生變化,所以密度要發生變化。如一塊冰化成水後,密度由o.9×1護kg/m3變成1.o×103kg/m3,但質量不發生變化,所以體積要變小。

6、測量液體體積的工具——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先根據需要選擇合適量程「看」:單位:毫公升(ml)=厘公尺3 ( cm3 ) 、量程、分度值。

1m3=103dm3 1dm3=103cm31ml=1cm31l=1000ml=1dm3

「放」:放在水平台上。

「讀」:量筒裡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若為凸液面,則與凸形頂部相平)

7、固體密度的測量

(1)原理

(2)質量m測量工具:天平(天平的使用及讀數)

(3)體積v測量工具:量筒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採用排液(水)法測量(也可用溢水法),這裡採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測密度大於水的固體密度——固體沉入水中

其實驗步驟是:①調節天平,用天平測出被測物體的質量m。②先在量筒中倒入體積為v1的水,再將用細線拴牢的固體浸沒水中,讀出這時的總體積v2,那麼固體的體積v=v2-v2(該方法稱之為排液法)。

③用公式=m/v計算出物質密度。④若要知道該物質是由什麼材料構成的,可查密度表與標準值對照即可。

測密度小於水的固體密度(如木塊,蠟塊等)——浮在水面

實驗步驟如下:①調節天平測物體的質量。②用沉墜法測出它的體積。

具體做法是:在量筒內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鐵塊,記下水面達到的刻度線v1,再將物體和鐵塊一起沉入水中,記下此時水面達到的刻度位置v2,則v=v2-v1,③用公式=m/v計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

8、測液體密度: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餘液體的質量m2 ;④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 v

引申——測氣體的密度:排液法

9、密度的應用:

(1)求密度,鑑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鑑別物質。(ρ=m/v)

(2)求質量: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3)求體積: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4)判斷空心實心問題:假定測量物體為實心,計算出相應質量、密度、體積與已知條件比較。

(5)測量混合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設未知數,列方程求解)。

(6)比例問題。

二、課堂小結

1、物質質量的測量(如用天平);

2、密度的含義及計算公式。

三、布置作業

複習物質質量的測量(如用天平),密度的含義及計算公式。

多彩的物質世界知識總結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光年 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粒子。3.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 核外 帶負電 電子組成,原子核由 帶正電 質子和 不帶電 中子組成。4.物質三態的性質 固體 分子排列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固體有一定的...

《多彩的物質世界》知識小結

一 宇宙和微觀世界 1 宇宙由物質組成。2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任何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3 固態 液態 氣態的微觀模型 固態物質中,分子與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有規則,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將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來回振動,但位置相對穩定。因此,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

11多彩的物質世界知識總結

第一節宇宙和微觀世界 一 宇宙的組成 1 宇宙中擁有數十億星系,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太陽周圍有八大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在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中。2 用光年作為星體的間距單位較方便。用奈米表示分子 蛋白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