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五上科學《材料的分類》

2022-05-29 05:36:04 字數 3844 閱讀 2562

19 材料的分類

【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

【教學目標】

1、能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設計;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能對分類後的結果進行分析、解釋。

2、通過設計房屋的活動進行大膽想象;意識到使用材料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3、能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能根據材料的不同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能設計實驗,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課件、**資料。

學生準備: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匯入新課

1.這個單元我們就要學完了,你在這個單元都學到了什麼呢?誰來說一說,我們都學過了哪些材料?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呢?(為擴大參與面,可以讓學生分組說說)

師: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材料,在生活中你能給材料分類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匯報過程應該圍繞你觀察的什麼,發現了什麼,發現不同的觀察方法(看、聽、聞……)和角度(全面、區域性、對比……),並給予積極的評價。】

2、小組學習,自主**

活動一:我們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1、觀察下列物品: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這些物品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這些材料從**來的?(直接在自然界中找到或人類自己造出來)

3、教師小結:像樹木、羊毛這樣天然生成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毛衣、紙這樣人工製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可給學生看看有關**或課件演示人造材料的製作過程。

4、找找生活中的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並分析、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及所用的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5、理解人造材料的優越性。

活動二: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1、學生分組將自帶的物品合在一起。

2、啟發學生思考分類標準,進行簡單的分類。

例:按是否是天然材料,將材料分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按材料是否能再生,將材料分為不可再生的材料和再生材料。

按材料是否能**,將材料分為不可**的材料和可**的材料。

……3、學生匯報分類結果,並說出分類的理由。

4、你還能想出哪些分類方法?

活動三:設計一間自己喜歡的房間。

1、提出活動建議。

設計一間自己喜歡房子、自己喜歡的車或其他物品,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新設計。設計中說明各部分應該用什麼材料,為什麼?

2、學生設計,並在小組之間交流、完善。

(設計時,提倡小組間互相交流、互相借鑑、互相提示,合作完成。)

3、作品展示。

說一說,你設計的房子用的是什麼材料?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好處?

(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教師展示利用廢舊材料製成的物品,然後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在課下開展一些製作活動。

2.調查:.材料的生產和使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a.材料的生產和使用對我們生活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b.材料的生產和使用對我們生活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c..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

d.根據調查報告,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觀察記錄表

【拓展活動將學生的**從課堂引到課餘,將**由淺薄引向深入。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長期觀察的能力和毅力,培養良好的科學品質。教師在這過程中要不斷跟蹤、調查、評價、矯正,並在合適的時機組織交流。

】教師展示利用廢舊材料製成的物品,然後讓學生利用所帶來的廢舊材料開展一些製作活動。(可在在課下製作)

四、總結概括,抽象提公升

課後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材料的使用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板書設計】

19、材料的分類

按是否是天然材料,將材料分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按材料是否能再生,將材料分為不可再生的材料和再生材料。

按材料是否能**,將材料分為不可**的材料和可**的材料。

體會與反思: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了以**活動為核心,不以傳授知識為最終目的,強調在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學習方法的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玩不等同於觀察

對於和自然界的材料的相處,孩子們是有經驗的,且在我們的生活的環境裡隨處可見,孩子們經常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玩過小動物,但他們的活動是無意的,隨意性十分明顯,僅僅停留在「玩」的層面上,對「怎樣去觀察」這樣的問題,缺乏必要的思考。做為教師應該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把學生的注意力由手轉移到眼,由興趣轉移到思考,有了思維參與的觀察,讓思維對觀察物件的每乙個細節進行比較和分析,不斷地提出問題,積極地指引、調節觀察活動的進行,能增強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二、做好學生的思維訓練

活動本身所蘊涵的知識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思維訓練的成分。比如,教學設計中設計「讓學生去表演動物的動作」,這種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但只能體現學生觀察的仔細程度,其中蘊涵的思維的成分就不多,如果在對動物運動的模仿之後引發學生去思考:「動物為什麼必須要那樣運動?

那樣運動會有什麼好處?」這樣的模仿活動就顯得有一定的意義,就能有一定層次上的提公升。否則,活動不過是玩遊戲的過程而已,學生在各個方面並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很多科學教育者在對科學**的理解上存在著偏差,有些人把科學**等同於「動手做」。雖然兩者都倡導學生的主體性,都提倡體驗式學習。但實際上它們卻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科學**是以問題為核心,它不否認對知識的學習,提倡學生通過親身參與來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但同時也承認通過查閱資料等間接形式來獲取知識資訊的重要性。而「動手做」提倡的是「做了才能理解」的理念,非常重視第一經驗的學習。由此可見,「動手做」更強調的是動手,而科學**則更強調動腦;「動手做」重視的是第一經驗的學習,甚至認為是獲得知識的唯一模式,而科學**卻不否認對間接經驗的學習。

把**教學理解為活動教學的結果是,教師把精力過多地考慮到活動的設計和安排上,並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思維問題。還有些人把科學**機械化地理解為一種流程了。認為**必須要按照提出問題、進行假設、做計畫、設計實驗、交流、驗證假設這些步驟來進行。

而事實上,對問題的討論來尋求答案、對資料的分析來提取資訊也都是一種**模式。科學**不一定都需要動手,也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地來進行。我們不能把**看成一種機械形式,它的本質應是思維。

否則,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課堂上是無法完成**教學的。

三、讓學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習的主要導向工具就是「問題」,因此問題的深度和方向對課堂的走向起決定性的作用。問題方向錯誤會將課堂引向歧途;問題難度過高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過於簡單會失去提問的必要性,使與學生的交流流於形式。

在本課教學中,主要提出「你是怎樣觀察的」、「大家發現很多平時沒有發現的東西,這是為什麼呢?」、「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用什麼辦法來解決?」、「你是怎樣猜測的?

為什麼這麼想?」把學生的思考從淺引向深入,啟發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引向對思維活動的思考。

因此在設計問題時,一是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過難,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讓思考浮於表象,流於形式;二是教師應對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積極的引導,防止思考進入誤區。

四、讓學生學會記錄

科學課堂中,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進行**的興趣,設計了很多新穎的實驗、活動,教師只注意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心理愉悅,往往忽視了學生在整個**的程序後,缺少對學習過程的梳理、反思的表達的環節,使學習過程流於形式,學生只是在不斷的中斷中被動的進行**。往往一節課課堂豐富多彩,而課後學生收穫甚微。

改變這一狀態的最好辦法是讓學生學會記錄,除了要記錄實驗情況外,還要學著記錄下學會的知識、發現、問題等學習情況,對課堂學習進行反思、梳理。學會記錄也是科學素養的一部分,是良好學習品質的表現。

【相關鏈結】

《科學教師教學用書》教學資源、《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級索鎮後王晁小學楊文靜

五上科學學習材料

五上科學課學習主要材料清單 1 生物與環境 單元 放大鏡 綠豆種子 塑料種植盒 杯 塑料調羹 紙巾 水桶 透明油桶代替 滴管 大頭針或剪刀,蚯蚓 土壤 長方形木盒或塑料盒。做生態瓶的容器 每組乙個,可以是大的飲料瓶或色拉油桶 沙子和小石子 小鏟 漏網等工具,大玻璃水箱 每班乙個 小魚若干,水草若干。...

教科小學科學三上《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2 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

科學 2 3《常見的材料》同步練習 浙教版九年級上

第三節常見的材料 一 常見的材料 金屬材料 合金材料 無機非金屬材料以及有機合成材料 1 合金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 也可以是金屬和非金屬 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大多數的金屬材料實際是合金,鋼是最常見 應用較廣的一種合金。合金具有金屬特性,合金是 填 純淨物 或 混合物 2.1 鐵鏽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