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地質調查技術規定

2022-05-15 16:07:09 字數 4487 閱讀 4920

中國地質調查局

dd 200101

1:250000遙感地質調查技術規定

二 о о 一年三月二十日 前言

本標準的技術內容是根據國土資源大調查中地質調查工作的需要,按我國目前遙感地質應用的先進水平制定的。

附錄a、附錄b都是本標準的標準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提出並負責起草。

本標準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解釋。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曾朝銘、賀尚榮。

參加起草人:劉紀選、黃海、齊澤榮、耿燕婷。

目錄前言

1 範圍1

2 引用標準1

3 定義1

4 總則2

5 遙感地質調查設計編制3

6 實地踏勘5

7 遙感地質調查5

8 實地檢查驗證6

9 遙感地質調查報告編制7

10 質量檢查及成果驗收8

附錄a(標準的附錄) 遙感地質調查設計編寫提綱……………………10

附錄b(標準的附錄) 遙感地質調查報告編寫提綱……………………12

1:250000遙感地質調查技術規定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用遙感方法進行1:250000地質調查的內容、程式、方法及主要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未開展過1:250000區域地質調查地區的遙感地質調查工作。同比例尺礦產地質調查、環境地質調查及水文地質調查也可參考。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包含的條文,通過本標準引用即構成本標準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下列標準時應以最新版本為準。

dz/t 0001—91 區域地質調查總則(1:50000)

dz/t 0151—95 區域地質調查中遙感技術規定(1:50000)

gb 15968—1995 遙感影像平面圖製作規範

gb 958—89 區域地質圖圖例(1:50000)

dz/ t 0179—1997 地質圖用色標準及用色原則(1:50000)

3.定義

本標準採用下列定義。

3.1 遙感

利用地物(或天體)對電磁波譜響應的影像資訊進行非接觸式遠距離科學研究或勘查測量。

3.2 遙感地質調查

以遙感資料為資訊源,以地質體、地質構造和地質現象對電磁波譜響應的特徵影像為依據,通過影象解譯提取地質資訊、測量地質引數、填繪地質圖件和研究地質問題。

3.3 影象

泛指由遙感方法直接獲取的,由遙感資料經數學處理、變換產生的各種介質的相片。

3.4 影象結構

由像元點陣的灰度、色彩等變化頻率表徵的影象光滑、粗糙現象或均勻、斑狀等組合特徵。

3.5 影象構造

由一種或幾種影象結構有規律地排列組合構成的圖案。

3.6 影像

影象中具有特定波譜特徵、空間特徵或結構、構造的區間。

3.7 遙感解譯

在影象中識別和圈定某種影像、賦予特定屬性和內涵以及測量特徵引數的過程。

3.8 解譯標誌

影象中可以用來區分相鄰物體或確定物體屬性的波譜特徵和空間特徵如:色調、色彩和陰影;結構與構造;形狀、大小和高低;地形與地貌;特定的空間位置以及與周圍地物的相關關係等。

3.9 特徵解譯標誌

相同的自然地理—地質景觀區中,某地質體、地質現象特有的比較穩定的一種解譯標誌或幾種解譯標誌的組合。

3.10 遙感異常

根據特定的遙感資料圈定的、可能與成礦礦化或圍岩蝕變礦物有關的吸收光譜分布區、帶。

3.11 影像岩石單位

泛指根據目視解譯圈定或用計算機自動分類提取的,可用以表徵沉積岩、火山岩、侵入巖和變質岩等同一岩石或幾種岩石有規律組合的影像區、帶。

3.12 重現性

遙感解譯的各種地質界線,能否在同等技術條件下重複解譯中再現。

4. 總則

4.1 1:250000遙感地質調查的主要任務是:

根據1:250000區域地質調查要求,從遙感資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區域地質資訊;研究各種地質體或地質現象相對時、空分布規律和相互關係,分析地質作用過程及演化特點;編制1:250000遙感地質圖系。

4.2 遙感地質調查以遙感理論為基礎,以遙感影像為依據,在現代地質理論和地質填圖方法指導下,根據不同自然景觀區遙感地質特點進行工作。

4.3 遙感地質調查以使用航天遙感資料為主,航空遙感資料為輔。提倡盡可能使用多平台、多型別、多解析度和多時相的遙感資料。

測區使用的主導性遙感資料型別和時相,應針對測區自然地理—地質景觀特點擊取。

4.4 遙感地質解譯,應採用從已知到未知,從區域到區域性,從總體到個別,從定性到定量,循序漸進,不斷反饋和逐步深化的方法進行工作。

4.5 遙感地質調查實際材料圖中除應表示各種解譯點、觀測路線、剖面、標本樣品採集點等實測資料外,還應在圖中如實地區分出直接引用前人的、被遙感解譯修改補充了的以及由遙感新解譯的地質資料。

4.6 遙感地質找礦**,應以遙感異常和其它可能與成、控礦相關的視覺化遙感找礦資訊(線、帶、環、色、塊等)為主要依據。

4.7 提倡遙感調查在g i s平台上進行工作。

5. 遙感地質調查設計編制

遙感地質調查設計在資料收集、分析,影像地圖編制及初步遙感地質解譯等工作基礎上編寫。

5.1 資料收集、分析

5.1.1 應注意收集測區自然地理和氣候資料,分析環境特徵。

5.1.2 應充分收集與遙感調查任務有關的區域地質、礦產、物探、化探及遙感地質資料,了解測區研究程度及存在的主要區域地質問題。

5.1.3 應盡可能收集可用於建立資訊提取訓練場和樣區等的高質量的自然地理、地質礦產資料和地物波譜資料。

5.1.4 應收集1:250000國家基礎地理資料和圖件資料。

5.1.5 應掌握測區現有遙感影象資料情況,根據測區自然地理—地質景觀特點,確定擬主要(和輔助)使用的遙感影象資料型別、時相、空間解析度和光譜解析度以及太陽角等,並根據雲、雪覆蓋情況優選最佳的影象資料。

5.2 遙感影像地圖編制

5.2.1 1:250000遙感影像地圖,應採用經過優選的在本區自然環境條件下地質資訊最豐富的波段直接合成,必要時也可採用經過數學變換處理的影象合成。

5.2.2 使用多景影象鑲嵌製圖時,影象的成像時間應比較接近。

合成影象各波段間的配準以及相鄰影象間同名點配準精度應控制在乙個像元之內。相鄰影象應進行無縫鑲嵌,不同時相影象應進行彩色匹配處理,鑲嵌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非接邊區影象光譜的非線性變化。

5.2.3 遙感影像地圖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影象幾何校正採用多項式擬合法,校正控制點可在1:

100000地形圖中均勻選取,每個圖幅(1:100000)應不少於9個點,與地面控制點間的擬合精度應控制在2個像元以內。

5.2.4 圖件整飾和註記按gb 15968有關規定執行,圖廓外應附鑲嵌索引圖,註明所用影象種類、波段、各波段設色及各景成像時間。

5.2.5 成圖精度:圖廓對角線實測值與理論值之差不大於±1mm; 圖中地物點相對附近控制點、經緯網或公里格網點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大於±1mm。

5.2.6 影象資料採用「tif」格式存放。

5.3 初步遙感地質解譯

5.3.1 解譯內容:

a) 測區不同自然地理景觀分割槽及可解譯程度分割槽;

b) 測區地質解譯標誌研究;

c) 構造格架解譯;

d) 區域岩石解譯。

5.3.2 解譯方法以目視解譯為主,人機互動式解譯為輔。

5.3.3 遙感地質解譯草圖可採用初步解譯結果和前人資料綜合編制。

5.4 設計編寫

5.4.1 設計書必須在初步遙感地質解譯基礎上編寫。

5.4.2 設計書應扼要闡明測區地質特徵和不同分割槽遙感地質特徵。

5.4.3 設計重點是針對測區不同分割槽遙感地質特徵,科學地選用遙感影象資料,確定不同物件的資訊提取方法技術及精度要求。

5.4.4 設計書編寫提綱見附錄a。

6. 實地踏勘

6.1 當收集的資料不足以有效地建立測區地質解譯標誌時,可根據需要進行實地踏勘。

6.2 踏勘路線應根據測區(不同自然地理—地質景觀區)建立解譯標誌的需要合理地加以部署,路線應力求通行條件最好、穿越的影像岩石單位最多。

6.3 路線上應著重了解各種地質體、地質構造的影像特徵,研究地質體劃分及確定相鄰地質體之間界線的特徵解譯標誌。

6.4 在條件允許時,應收集測區主要成礦型別的礦石及蝕變圍岩岩石標本進行室內光譜測試。

7. 遙感地質調查

遙感地質調查主要通過遙感影象詳細地質解譯實現。

7.1 詳細遙感地質解譯內容

7.1.1 沉積岩岩石識別,岩石地層單位或影像岩石單位解譯。

7.1.2 火山岩岩石及火山機構識別,岩石地層單位、巖相帶或影像岩石單位解譯。

7.1.3 侵入巖岩石識別,岩體或影像岩石單位解譯。

7.1.4 變質岩岩石識別,構造—地(巖)層、構造—岩石單位或影像岩石單位解譯。

7.1.5 第四紀沉積物識別,不同成因型別沉積物解譯。

7.1.6 構造識別,構造形跡(如:褶皺、斷裂、剪下帶、推覆體、走滑或伸展構造等)性質及相對時、空關係解譯。

7.1.7 環狀影像識別,環狀影像的屬性(如與地質體、地質構造、地質作用或成礦作用等之間的相關關係)解譯。

7.1.8 遙感異常及與找礦有關的其它遙感地質資訊提取。

水工環地質勘察及遙感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水工環地質勘察及遙感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應用作者 王長平 科學與財富 2017年第23期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發展,地質工作也不例外,先進科技裝置的應用令地質勘查工作向著數位化 智慧型化以及精準化方向發展,遙感技術作為地質勘查工作與科技的結合,有效提高了水工環...

地質技術工作管理規定

9 地質部門要提供工作面地質說明書,工作面範圍內的隱伏斷層 陷落柱 沖刷帶等構造,查明含隔水層 積水區 體 老窯古空情況,估算儲量,厚煤層及分層工作面還要按規定探測煤層厚度。10 地質測量部門在設計 開拓 回採階段應對儲量管理 資源 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發現不符合規程要求或可能丟煤時應及時提出,並...

遙感技術在地質災害與評估中的應用

作者 楊萍 中國科技博覽 2018年第33期 摘要 遙感技術應用於區域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雖然已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大多停留在對災害點的提取 巨集觀區域評價等方面,利用高精度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地質災害點的精細解譯與評價的研究相對較少,對單點地質災害分析方面大多依靠航空像片,特別是在地質災害監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