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銀行行業分析報告

2022-05-09 21:34:37 字數 1462 閱讀 8001

2023年1月

過去10年,商業銀行在經濟中的傳統定位是壓制估值的:在過去巨集觀經濟需求側管理+有管制的間接融資為主導的經濟和金融環境中,商業銀行承擔的更多是巨集觀經濟和政策對沖場所的職能,所有刺激或控制總需求的政策都需要在銀行體系進行對沖,而這種對沖,在金融管制時代,主要通過直接限制商業銀行的具體業務實現。很顯然,這種通過限制或刺激商業銀行為主要抓手的對沖行為,對銀行的估值而言有巨大的負面影響。

供給側改革的深遠影響:隨著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和金融脫媒的深化發展,商業銀行將逐步擺脫巨集觀經濟和政策對沖場所的身份,對銀行業產生兩大深遠影響:1)供給側改革下去產能加速推進將驅動資產質量預期加速尋底,決定銀行估值的是資產質量預期而非當期資產質量表現,資產質量預期的改善消除的是多年來壓制銀行估值最大的靴子。

2023年,供給側改革推進越堅決、過剩產能清退越堅定、由此帶來的不良暴露壓力越大,銀行股越能漲。短期內的資產質量陣痛,預計將通過取消中國特色行政性風險指標要求(150%最低撥備覆蓋率)以及不良資產**化推廣試點緩解。2)全方位的混業經營為商業銀行帶來全新的成長空間,我們預計,2023年金融機構交叉持牌試點與監管體系重構將齊頭並進。

我國當前的分業監管體系不僅不符合「巨集觀審慎」原則,連「微觀審慎」都難以完全確保,建立由央行主導、並專設巨集觀審慎監管部門或機制的監管體系迫在眉睫。我們對英、美混業歷程的分析表明:混業經營是供給側改革在金融領域的最終落腳點,金融機構間的交叉持牌是為了做大直接融資市場,而非存量業務重分割,混業經營實踐和金控集團的建立一般領先於針對混業法律的修訂出台。

市場資金結構和偏好的積極變化:金融機構的所有業務可被歸納為經營風險和期限錯配,通過這兩大類業務,金融機構分別獲取風險利差和期限利差。過去10年,在多種型別的剛性兌付資產和利率不敏感融資主體廣泛存在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更加偏好風險利差。

2023年,在「常態化低利率+供給側改革下信用風險高發期+各類剛兌逐步打破」的組合下,預計金融機構對利差的偏好將逐步從過去10年一直倚仗的風險利差轉變為期限利差,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機構而言,在負債短期化的同時,盡可能鎖定長久期較高收益資產將是重中之重,2023年下半年理財資金加槓桿配置中長期利率債便是預演。站在當前時點,乙個最清晰、最有代表性的長久期資產策略便是保險舉牌。

險資通過舉牌低估值、高股息藍籌股實現權益法入賬從而鎖定長期收益率,是金融機構加大期限錯配力度以更多獲取期限利差的正確策略。我們相信,險資舉牌會在2023年繼續上演,以資產配置為導向的保險舉牌資金將成為2023年權益二級市場增量資金的主力,也是引領市場資金偏好朝著更有利於銀行等**藍籌的方向轉變的主力。預計對流動性和期限錯配的監管將與保險舉牌齊頭並進,但這與險資繼續舉牌並不矛盾,明確監管原則是持續、常態化舉牌行動的前提。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資金儘管對權益類資產配置意願強烈,但投資自主性並不強,我們預計其更多將扮演趨勢跟隨者和強化者的角色,而非趨勢引領者。最後,有深度、有正確定價能力的二級市場是在金融脫媒時代直接融資一級市場的必備配套設施,大量以資產配置為目標的大型機構投資者入場將與二級市場體量的擴大相輔相成,這與此前由中小投資者**交易型風格主導的二級市場將有顯著不同。

2023年交易銀行行業分析報告

一 交易銀行概念 3 二 交易銀行與投資銀行相比 4 三 他山之石 德意志銀行和花旗銀行 41 德意志銀行 5 2 花旗銀行 7 四 我國交易銀行業務發展現狀 銀行紛紛布局 91 企業端需求呈現 9 2 供給側改革下,銀行端轉型發展交易銀行業務成為趨勢 93 推行交易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 104 目前...

2023年影子銀行行業分析報告

2013年1月 目錄一 影子銀行 隱藏的貨幣勢力 3 1 影子銀行 是什麼 3 2 影子銀行 的規模 5 二 影子銀行 的投資與融資者 6 1 資金 人口結構 存量流動性和高收益率 6 2 投資需求 來自於固定投資 8 三 影子銀行 的興起 創新與矛盾的產物 10 1 金融創新是前提制度條件 10 ...

2023年民營銀行行業分析報告

2015年9月 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現狀。隨著2015年6月底 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 的正式出台,民營銀行申請受理正式開閘。民營銀行第二批試點已經處於緊鑼密鼓的籌備中,並且伴隨著首批5家在今年上半年的陸續開業。首批民營銀行的定位思路和目前所宣告的業務型別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定位主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