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中的結構藝術

2022-05-08 02:42:02 字數 1069 閱讀 5264

《建築中的結構藝術》課程簡介

課程名稱:建築中的結構藝術

英文名稱:

課程**:76301620

學分/學時:32學時,2學分

課程類別:科學技術

授課物件:全校本科生

開課單位:土木工程學院

授課教師:陳朝暉教授

課程簡介:

結構是建築物的骨架,是建築物賴以存在的基本保證。合理的結構是通往建築和諧、簡潔之美的途徑,是建築形式得以創新和發展的根本依託和基礎,而建築發展歷程中,建築材料、結構形式、分析方法和建造技術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根植於數學與力學的建築結構,同其他任何自然科學技術一樣,在固有的嚴整的邏輯之下是有變化發展的空間和美感的。

本課將介紹建築發展過程中材料、結構形式和建造技術的演進過程,將以圖形的方式闡釋結構的力學概念和工程意義,使學生了解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思想,並通過古今中外著名建築案例分析,形象地闡述結構的力學知識和結構體系基本要求是如何在與建築功能要求的結合中得以完美呈現的,以此建立對建築中的結構核心及結構邏輯的基本認識、對建築的物理骨架——結構——之美的初步體會。

參考教材:

(1)劉敦楨著,中國古代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

(2)羅小未主編,外國近現代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 ;

(3)布正偉,結構構思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4)奈爾維著,建築的藝術與技術,黃運昇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23年;

(5)戴維.比林頓著,塔和橋:結構工程的新藝術,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6)海諾.恩格爾著,結構體系與建築造型,林昌明,羅時瑋譯,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2;

(7)richard weston, materials, forms and struc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8)塞西爾·巴爾蒙德著,異規,李寒松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9)安妮特·博格勒著,輕·遠:德國約格·施萊希和魯道夫·貝格曼的輕型結構,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

考核方式:課堂參與情況30%+小組討論30%+大作業40%

建築藝術中的空間意識

頁碼,1 2 隨著社會發展,建築從原始意義的用以躲風避雨的簡單要求,發展到單體建築納入到城市的空間環境意義上去要求,不能不說是巨大的飛躍。從本質講,建築空間由物體所形成,按一般常識講,建築空間的範圍是由地面 牆面 天花所限定的,因此可以認為地面 牆面 天花是建築空間的三要素。這與空間的形成有不同概念...

現代地標性鋼結構建築的藝術價值

大型公共建築已成為乙個城市乃至乙個國家的經濟 文化 建築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近幾年來,我國各大城市興建的地標性大跨度 超高層鋼結構建築以新穎 美觀 個性張揚的建築形體,充分體現其藝術價值的深刻內涵,大大超出建築本身的使用價值。建築已定格成為乙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彰顯地域文化的載體,和見證時代氣息的...

建築藝術的奇葩

建築藝術奇葩 雪梨歌劇院 被譽為 澳洲之花 的雪梨歌劇院設計於丹麥建築師約翰.伍重,他扎根於歷史,觸角遍及馬亞 中國 日本 伊斯蘭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納亞人的遺傳。他把那些古代的傳統與自己和諧的修養相結合,形成了一種藝術化的建築感覺,以及和場所狀況相聯絡的有機建築的自然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