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向荷載計算 分層法例題詳解

2022-05-07 23:42:06 字數 1728 閱讀 8063

例:如圖1所示乙個二層框架,忽略其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框架側移,用分層法計算框架的彎矩圖,括號內的數字,表示各梁、柱桿件的線剛度值()。

圖1解:1、圖1所示的二層框架,可簡化為兩個如圖2、圖3所示的,只帶一層橫樑的框架進行分析。

圖2 二層計算簡圖

圖3 底層計算簡圖

2、計算修正後的梁、柱線剛度與彎矩傳遞係數

採用分層法計算時,假定上、下柱的遠端為固定,則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因此,除底層外,其餘各層柱的線剛度應乘以的修正係數。底層柱的彎矩傳遞係數為,其餘各層柱的彎矩傳遞係數為。

各層梁的彎矩傳遞係數,均為。

圖4 修正後的梁柱線剛度

圖5 各梁柱彎矩傳遞係數

3、計算各節點處的力矩分配係數

計算各節點處的力矩分配係數時,梁、柱的線剛度值均採用修正後的結果進行計算,如:

g節點處:

h節點處:

同理,可計算其餘各節點的力矩分配係數,計算結果見圖6、圖7。

圖6 二層節點處力矩分配係數

圖7 底層節點處力矩分配係數

4、採用力矩分配法計算各梁、柱桿端彎矩

(1)第二層:

①計算各梁杆端彎矩。先在g、h、i節點上加上約束,詳見圖8

圖8 二層計算簡圖

計算由荷載產生的、各梁的固端彎矩(順時針轉向為正號),寫在各梁杆端下方,見圖9:

在節點g處,各梁杆端彎矩總和為:

在節點h處,各梁杆端彎矩總和為:

在節點i處,各梁杆端彎矩總和為:

②各樑端節點進行彎矩分配,各兩次,詳見圖9

第一次彎矩分配過程:

放鬆節點g,即節點g處施加力矩,乘以相應分配係數0.668和0.332,得到樑端和柱端,按傳到gh梁h端;

放鬆節點i,即在節點i處施加力矩,乘以相應分配係數0.935和0.065,得到樑端和柱端,按傳到ih梁h端;

放鬆節點h,相應的在節點h處新加乙個外力偶矩,其中包括gh梁右端彎矩、ih梁左端彎矩、gh梁和ih梁傳來的彎矩。其值為,乘以分配係數,hi梁分配、hg梁分配、he柱分配,按傳到i端,按傳到g端。第一次分配過程完成。

第二次彎矩分配過程:

重複第一次彎矩分配過程,疊加兩次結果,得到杆端最終彎矩值。

③計算各柱的杆端彎矩。二層柱的遠端彎矩為各柱的近端彎矩的(即傳遞係數為),帶*號的數值是各梁的固端彎矩,各桿分配係數寫在圖中的長方框內

圖9 二層彎矩分配傳遞過程

(2)第一層:

①計算各梁杆端彎矩。先在d、e、f節點上加上約束,詳見圖10

圖10 底層計算簡圖

計算由荷載產生的、各梁的固端彎矩(順時針轉向為正號),寫在各梁杆端下方:

在節點d處,各梁杆端彎矩總和為:

在節點e處,各梁杆端彎矩總和為:

在節點i處,各梁杆端彎矩總和為:

②各樑端節點進行彎矩分配,各兩次,分配以及傳遞過程同第二層,但彎矩傳遞時要注意傳遞係數的差別。

③計算各柱的杆端彎矩。二層柱的遠端彎矩為各柱的近端彎矩的(即傳遞係數為),底層柱的遠端彎矩為近端彎矩的(即傳遞係數為),帶*號的數值是各梁的固端彎矩,各桿分配係數寫在圖中的長方框內。

圖11 底層彎矩分配傳遞過程

5、將二層與底層各梁、柱桿端彎矩的計算結果疊加,就得到各梁、柱的最後彎矩圖,詳見圖12。

圖12 彎矩圖(單位:)

6、力矩再分配

由以上各梁、柱的杆端彎矩圖可知,節點處有不平衡力矩,可以將不平衡力矩再在節點處進行一次分配,此次分配只在節點處進行,並且在各桿件上不再傳遞。在本題中,由於不平衡力矩相對較小,力矩可不再分配。

計算方法例題

一 例6 設,則 和答案 例7 已知函式的資料如表中第1,2列。計算它的各階差商和的形式,並估計相對於其誤差。解 依據差商計算公式,結果列表中。計算公式為 一階差商 二階差商 由於形式未知,顯然不能通過餘項定理來估計誤差,可採用牛頓插值的餘項形式來估計 插值點,假設四階差商變化不大 從而有誤差估計 ...

4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

豎向荷載作用下,一般選取平面結構單元,按平面計算簡圖進行內力分析,根據結構布置和樓面荷載分布情況,本設計取6軸線橫向框架進行計算,本設計中所有板均為 雙向板,為了簡化計算,對板下部斜向塑性絞線與板邊的夾角可近似取45 角,由於框架柱的間距不相等,通過主梁和次梁對板的劃分不同,計算單元寬度應按照各個板...

計算方法例題分析

例題分析一 例1 設準確值x 3 1415926,當分別取近似值x 3 14和x 3 1416和x 3 1415時,求絕對誤差 絕對誤差限及有效數字位數。解 近似值x 3 14 0.314 101,即m 1,它的絕對誤差是 0 0015926 有 x x 0.0015926 0.5 101 3 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