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一管理會計單元設計

2022-04-21 16:40:16 字數 3402 閱讀 4539

《管理會計實務》

單元教學設計

任課教師: 雍傳正

第一章管理會計概述

複習與思考

試述管理會計的成因和發展階段。

如何理解管理會計的含義?

試述管理會計的職能。

管理會計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理解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

第一節管理會計的形成和發展

一、管理會計的成因——性質、職能、市場競爭

(一)會計本身就具有管理會計的性質

會計最早是企業所有者用來進行企業內部管理的一種工具。主要是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方法,用以滿足企業所有者對財務資訊的需要。不具備對外報告的職能。

(二)會計發展了對外報告的職能—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股份制公司成為最普遍的企業組織形式,國家從稅收和法律上對企業的控制越來越嚴密。**、銀行、股東和其他債權人從維護各自利益的目的出發,希望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財務成果,得到企業會計核算及其報表。企業按照公認的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並編制財務報表,定期公布於眾。

(三)市場競爭和管理理論催生了管理會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企業多元化經營和跨國公司的形成。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科學管理取代了經驗管理,企業迫切需要對未來進行規劃。管理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

二、管理會計的發展——(傳統管理、現代管理、戰略管理)

(一)傳統管理會計階段(20世紀50年代前的執行性管理會計)

執行性管理會計是以泰羅的科學管理學說為基礎形成的會計資訊系統,是強調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通過具體和細緻的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制定出各種定額和標準,對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使之管理標準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控制為核心)

(二)現代管理會計階段(20世紀80年代前決策性管理會計)

決策性管理會計是以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形成的以「決策與計畫會計」和「執行會計」為主體,並把決策會計放在首位的會計資訊系統。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科學的**、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為全面提高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服務。(管理的重心在經營,經營的重心在決策)

(三)戰略管理會計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戰略管理會計)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環境變化越來越迅速,戰略管理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企業經營者認識到現代管理會計已難以滿足企業戰略的要求。促使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相結合。

(重心在發展戰略)

三、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和發展

20世紀70年代末期,西方管理會計學的理論進入我國,與此同時,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正處於經濟體制改革初期。企業作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是產權清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和利益主體。企業重點是面臨市場,全面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為此,必須從自身利益出發,把決策放在首位。

管理會計由:執行性——決策性——戰略性的逐步轉變。

成本習性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質量成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經營決策、責任會計等,在現代企業中廣泛得到應用,並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二節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

一、管理會計的概念

廣義的管理會計,是由現代會計系統中區別於傳統會計,直接體現**、決策、規劃、控制和責任考核評價等會計管理職能的經濟管理工作。

狹義的管理會計,又稱微觀管理會計,是指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為物件,通過對財務等資訊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乙個會計分支。

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是現代會計資訊系統中,體現**、決策、規劃、控制和責任考核評價等管理職能的範疇,是乙個組織(或乙個企業)管理決策支援系統的子系統。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 (**、決策、規劃、控制、評價、報告)

管理會計為了更好地發揮**規劃未來,以及參與決策和執行控制的作用,必須要有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作為指導。管理會計作為向企業最高決策層提供資訊服務的管理決策支援系統,其基本內容也可相應地分為下述幾個方面:

1、**:即**經濟前景。按照企業總體目標和經營方針,充分考慮經濟規律作用和條件的約束,選擇合理的量化模型,對未來的企業銷售、成本、利潤和資金的變動趨勢和水平,提供經營決策有用資訊。

2、決策:即選擇最佳方案。是根據企業決策目標,針對多個**方案,運用科學的方法,計算長短期決策方案的評價指標,並作出正確合理的財務評價。

3、規劃:即編制各種計畫和預算。在決策方案的基礎上,將事先確定的有關經營指標分解落實到各有關預算中去,有效地組織協調供、產、銷,合理配置人、財、物等經濟資源,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是為控制與責任考核奠定基礎。

4、控制:即是事前、事中、事後控制的有機結合,確保規劃實現。事前確定各種科學可行的標準;事中是根據實際和計畫的差異,進行調整改進;事後對各種可能的結果加以分析。

5、評價:履行考評經營業績。通過建立責任會計制度,確定各級責任中心責任指標的執**況,找出成績和不足,結合獎罰制度的實施,以調動責任中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報告:即履行報告,是資訊反饋機制的要求。向報告使用者提高業績報告資訊,供報告使用者決策使用。

三、管理會計的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會計主體假設、會計分期假設、成本習性假設、貨幣時間價值假設、風險價值假設和目標利潤最大假設等。

四、管理會計的內容

可分為「規劃與決策」、「控制與評價」和「責任會計」三大部分。

1、規劃與決策會計在現代管理會計中據核心地位,是在**的基礎上規劃未來並參與決策。

2、控制與業績評價會計是對企業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經營活動進行監控,使之達到預定目標。

3、責任會計是按照分權管理的理念,劃分若干責任中心。

五、管理會計的方法

1、成本習性分析法(最基礎的方法):是在成本習性假設基礎上,將成本表述為業務量的函式,分析它們之間的依存關係——成本變動,是否以業務量為誘因,然後將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部分。

2、本量利分析法:是將成本、業務量、利潤三大因素的變動所形成的差量關係,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圍繞「盈虧平衡點」動態地把握各個因素對決策的變動影響。

3、邊際分析法:是在乙個既定的函式關係下,分析自變數無窮小的變化導致因變數變化的程度。

4、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經營決策中對各種可供選擇的「淨收益」的對比分析,以判別各有關方案的經濟性。(短期決策的基本)

5、折現的現金流量法:是將長期投資方案的現金流出量及其投產後各年實現的現金流入量,按複利法統一折算,然後進行對比分析,以判別有關方案的經濟合理性。(長期決策的基本方法)

六、職業化的管理會計人員(具備的基本素質)

1、管理會計師;

2、職業道德規範(責任、嚴守秘密、誠信、客觀)。

第三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係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絡

2、工作物件相同:工作物件都是企業的資金運動。

3、管理目標一致:財務會計將原屬於管理會計範疇的現金流量分析納入對外報告的內容。正確分析評價企業的償債、營運、盈利能力。

4、最終目的一致:都是為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服務。

管理會計單元設計

會計系會計教研室吳健 一 能力目標 1 能夠說明管理會計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及其發展的動力 2 明確管理會計的職能 目標 內容和特徵,明確管理會計工作的一般流程。二 專案設定 專案一 教材p1案例1 專案二 教材p1案例2 三 任務驅動 能力目標 設定 專案設定 分解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任務四 任務 認真...

管理會計一試卷

a 固定預算 b 靜態預算 c 彈性預算 d 滾動預算 9 某企業生產甲產品的單價為10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80元,乙產品單價為3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18元。甲 乙產品的產量分別為4000件和8000件。綜合貢獻毛益率為 a 20 b 27.5 c 40 d 60 10 企業制定數量標準的部門主要是...

00157管理會計一複習

第一章管理會計概論 第一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1.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為企業的相關利益者和企業內部管理提供服務。第二節管理會計的內容和基本特點 2.1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管理會計主要為企業的內部管理服務,其主要內容可以表述為決策與規劃會計和執行與控制會計。2.1.1決策分析可以區分為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