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實驗現象時常見錯誤

2022-04-12 19:26:07 字數 1124 閱讀 9465

[摘要]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就需要正確觀察和描述現象,通過現象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產生的原因。但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本文主要是歸納和總結描述化學實驗現象的常見錯誤。

[關鍵詞] 實驗現象描述常見錯誤

化學實驗始終貫穿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但有許多教師不太注重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正確描述,從而使許多學生在描述過程中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概括和舉例分析如下:

一、語言不規範,不準確

(1)化學概念有其特定的內涵,概念不同,其含義也不同,表述實驗現象時如果混用概念,不加區分,那麼實驗資訊的傳遞將產生差異。例如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對「煙」和「霧」,「光」和「焰」概念不加以區分,學生就容易將紅磷燃燒後產生濃厚的「白煙」(p 2o 5固體小顆粒)表述為「白霧」或者「煙霧」,而濃鹽酸露置在空氣中會產生「白霧」(鹽酸小液滴),表述為「白煙」;同理描述鎂帶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耀眼的白光(固體顆粒燃燒)說成火焰,硫磺在純氧中燃燒(受熱先熔化再汽化)應該是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2)描述實驗現象,用詞不恰當,致使語言不準確,語意不清,就不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如「看到,發現或者聞到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生成」,就很不妥當,因為無色無味的氣體

是不可能直接「看到」或「聞到」。

二、使用生成物的名稱

生成物的名稱是通過實驗現象,經過分析和綜合判斷得出的,但許多學生都習慣於把生成物的名稱作為實驗現象來描述。如鋅與稀硫酸反應出現氣泡,描述為有氫氣生成;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產生黑色固體,描述為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描述為紅棕色的氧化鐵逐漸變為黑色的鐵粉。

三、實驗結論與現象顛倒

對於鑑別等實驗題,正確的描述應該由現象到結論,但學生往往不是將實驗結論當作實驗現象來描述,就是將其顛倒。如檢驗溶液中是否有cl -存在,先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再加稀硝酸,現象錯誤表述為cl -遇到ag +形成了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鑑別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不能描述為:「分別取少量樣品,滴加碳酸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中沒有明顯現象,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氣泡,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另外學生容易將「反應無明顯現象」與「不能反應」混為一談,前者屬於實驗現象,後者是實驗的結論,而且「反應無明顯現象」並不意味著「不能反應」。如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因觀察不到明顯現象,就誤認為兩者不反應。

化學實驗現象描述的常見錯誤分析

一 發光 與 火焰 混用 物質燃燒時,一般都產生火焰或發光,但要注意正確區分二者,不要張冠李戴。發光 是指固體微粒被灼熱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沒有產生火苗。如下面實驗現象描述 點燃鎂帶稱為 耀眼的白光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稱為 火星四射 火焰 是氣體燃燒時伴生的現象,即平常所說的 火苗 如 硫在氧氣中燃燒,...

描述化學實驗現象6注意

一 注意煙和霧的不同 煙 一般指固體小顆粒,霧 一般指液體小液滴。例如,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應描述為產生 白煙 而不是 白霧 因此時產生的產物是白色固體微粒。二 注意實驗現象與實驗結論不能混淆 如鋅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如果描述為有氫氣產生就錯誤了,原因是把實驗結論當作了實驗現象,正確的描述應該為...

靜電遮蔽現象理解的常見錯誤分析

卷 期 年 月 物理教學 靜電遮蔽現象理解的常見錯誤分析 郝必友 含山高階職業中學安徽 摘要在現行的高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 靜電場 中關於靜電遮蔽的知識介紹得不是很多,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 到一些問題,如果不加以仔細分析很容易出現錯誤。本文就關於靜電遮蔽的理解上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各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