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

2022-02-28 19:28:18 字數 5668 閱讀 3476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讀書心得

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它引起了我的一

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

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乙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乙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資訊,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乙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定,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

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群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制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

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乙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乙個例子:

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

「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尋著相關的**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

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

「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乙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

「乙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乙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

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書筆記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鄭教授的《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從 「課堂教學特徵」、「教學方法探索」、「教師的語言」、「課堂中的非語言行為」、「學生學習狀態」、「課堂突發事件」、「課堂教學環境」、「我對課堂教學變革的總體認識」 八個方面闡述了一名教育專家深入一線的教育的感悟與建議,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設性意見,值得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借鑑。哲人老子曾說過: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在許多任務作、生活和學習中,細節是全域性成敗的關鍵。教學細節雖小,有時毫不起眼,卻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離不開的閃光點,教師也正是通過對眾多細節的把握去影響學生,這樣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第一,關於教師拖堂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教師由於種種原因,當堂的教學任務沒有作結,或者為了要讓學生多聽一些知識點、多讀幾遍課文,多感受一些課堂的精彩,常常會拖堂幾分鐘,甚至到上課鈴響還不想離去。正如鄭教授在書中所說的:

「拖堂的幾分鐘,也許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這種『多餘的精彩』恐怕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真正能聽得進的東西也非常有限。」課間十分鐘,學生喝水、上廁所、準備下節課,讓緊張的身心得到鬆弛,以便以良好的狀態進入下一堂課的學習。我們試想想,一台好的機器要想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那只有勞逸結合,何況是正在成長的小學生。

作為教師,自己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調控課堂教學的節奏,合理安排教學的時間節點,既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又有可能促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公升到乙個新的水平。

第二,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乙個重要環節。鄭教授在書中說:「板書是學習的工具,教學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的平台,它要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習服務。

」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對自己板書的呈現方式進行精心設計。乙個優秀的板書設計,能夠把學生帶進一種妙趣橫生的境界,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隨著老師板書的引導,踴躍舉手發言,教學任務在一片熱烈的氣氛中順利完成,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 ,我認為要求學生一味地拼命記答案,抄寫板書,不但起不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而且還會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限制學生的思維,死讀書,讀死書。在課堂上,學生看似回答流利,卻丟失了學生思考的空間,缺失了思維碰撞的火花。

所以,在板書的整體設計上,在遵循邏輯思維結構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留白」意識,給學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的機會、易懂的歡快是我們教師應該注意,也是應該學習的。

第三,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鄭教授列舉的「主動走到講台上的學生」、「主動發問和被動應答」、「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均衡」、「高高舉手的孩子獲准回答問題的機率高」、「課堂上的沉默」、「課堂上的異口同聲」、「廉價的掌聲」、「無精打采的『老師好』」、「與聽課老師的『互動』」、「閉不上眼睛的學生」……,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問題」,但可以看出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師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積極性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主動走到講台上的學生」「主動發問和被動應答」「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均衡」「高高舉手的孩子獲准回答問題的機率高」……這是關注整體不夠的具體表現。

「課堂上的沉默」「課堂上的異口同聲」「廉價的掌聲」……這是平時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存在一定的問題,「課堂上的沉默」是允許的,可能學生正在進行深入思考。「課堂上的異口同聲」說明可能大部分同學真正會了,但也有可能其中仍然有「南郭先生」,這不能不引起教者的注意。「廉價的掌聲」,其真正起到激勵作用的程度值得思考。

「無精打采的『老師好』」,這要麼是這類教師的課程學生不喜歡,或這類教師的教學水平存在問題,讓學生在開課伊始就無精打采。……如此等等,提醒我們作為教者一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控課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上好課,我們需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不要把老師當作是權威,我們需要的是乙個民主的環境,師生平等才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學生。這就需要教師以民主教學作風去組織教與學活動。這種教學作風,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內在動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利於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反饋,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利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成功的滿足感。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敢想、敢說、敢問、敢於質疑問難,勇於大膽創新,樂於發表意見。其次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及時了解當代小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點 , 淡化教師作為教育者的角色痕跡 , 重視師生間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語言交流。在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過程中,要善於發揮「情感效應」的作用,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諧師生關係的關鍵。

可以使教學活動別開生面,生機盎然。

第四,教師能沉著對待課堂上的偶發事件。鄭教授在文中列舉的「飛進教室的蝴蝶」、「電源插頭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個案例,無一不令我們深思。「飛進教室的蝴蝶」這個事例講的是教師在給學生上課,此時乙隻蝴蝶飛進教室,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機智扭轉了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秩序恢復正常;而「電源插頭掉了」的事例卻反映了教師的機智與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誤了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難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師,則從了解學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頑跡所在,順勢引導,教育是成功的。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不難悟出:沉著對待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是教師智慧型的表現。

這樣突發的課堂事件,正是考驗我們教師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智慧型,反映教師的機敏與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正如鄭金洲教授所說『課堂對教學智慧型的挑戰是巨大的,乙個教師窮其智慧型有時也難以應對來自於課堂上的壓力與挑戰』。那麼我們教師如何應對課堂上這些突發的事件呢?

我想我們教師還是要廣讀書,多聽課,多積累實踐智慧型的範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巧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學智慧型。

以上從幾個方面談了我的一些看法,對於其它的一些細節問題,也非常值得我們教師細緻體會和借鑑。讀了這本書,我深刻認識到我們課堂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這50個細節,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課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

「一點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點」,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反思,努力發掘課堂教學中一些不易被發現和難以解決的細節問題,深鑽研、細推敲,以乙個有效的方法和正確的心態應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變有限的「一桶水」為不盡的「長流水」,共同推動課堂教學工作的向前發展。

讀《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有感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 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 有理想 有專業追求的人 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 不斷自我更新的人 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讀書筆記

我讀了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 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 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讀後感

鎮江市蔣喬小學董芳娟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和知識結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也給師資培訓帶來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大多數教師最擅長的方面是語言表達 學科專業知識 靈活運用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缺乏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論知識 知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