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少年宮下基層教學反思

2022-02-14 08:22:45 字數 1763 閱讀 1191

教師:陳萍李楠

課題: 陶藝蠟染課

陶藝課是以陶土為製作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塑造的工藝課,是一種體現美術教學新理念,給學生提供休閒創造的藝術教學活動。陶藝的學習,嘗試陶藝工具、材料的使用與製作過程,塑造體驗陶藝的學習樂趣、方法,促進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通過這幾天的陶藝教學實踐,我認為:

開展陶藝教學給學生創設了乙個快樂活動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一片充分張揚個性、開發潛能、體驗成功的天地,有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豐富他們的空間想象力、拓展創造型思維開闢了無限的空間。蠟染課是一種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

有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豐富他們的空間想象力,深受學生喜愛。

本節課是自編教學內容,分別在小學高年級和低年課上進行嘗試教學。創設本課題的意圖是:陶藝、蠟染教學內容的安排應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把陶藝、蠟染課程跟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聆聽和反思,感受生活和表現生活。

在小學高年級和低年的學生中共同開展本節課的目的是為了比較他們的想象力、對工具的使用、製作表現與課堂氣氛及作品完成情況。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開發積累素材及經驗。通過比較發現:

一、共同點

小學和高低年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都表現了極大興趣,都投入了極高的創作熱情。反思:看來教學內容的安排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想法是正確的。

以往的陶藝、蠟染教學內容按照手捏法、泥條盤築法、泥板法、雕塑挖空法等等專業的教學方法來授課,過分注重技法的傳授,學生往往不配合。體現在不按照老師的要求製作、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經過反思後明白:

我們的陶藝、蠟染課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自由的想象空間中創造出蘊有他們內心情感生命的陶藝、蠟染作品。更注重的應該是學生的創作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培養的目標不是把學生都送到美術學院去。

太多的專業知識傳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束縛他們的想象空間。在以後的陶藝、蠟染教學內容開發方面,應更民主的徵求學生的意見,想他們之所想。多安排一些他們感興趣、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內容。

二、不同點

想象力方面: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定式很少,他們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造型各式各樣,有的作品具象有的抽象。

大部分作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在生活中從沒見過,所以在發揮想象力方面由於受思維定式的影響、生活體驗的不同、心智年齡的差異等方面的不同,小學生更勝一籌。

工具的使用方面: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會利用工具進行製作。合理的使用工具對陶藝、蠟染製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如畫、劃、刻、切、扎、折、夾、印、挖、壓、卷等等。使用好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使用的靈活性與合理性方面高中學生比小學生要好。

作品中工具的痕跡對作品的裝飾起了很大的作用。

製作表現與課堂氣氛:學生都很投入的製作作品,低年級的孩子更喜歡合作完成作品,歡笑聲充滿了課堂,他們是活躍好動的。在製作中更願意溝通。

高年的學生願意獨立完成作品,課堂上說笑聲很少,喜歡在靜中創作作品。

作品完成情況:

作品的成功率很高。陶藝、蠟染作品是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完美結晶,沒有失敗只有成功。在細緻的製作方面低年級學生顯得粗糙,高年級的學生相對較細緻。

可以說高年級的學生追求完美的表現作品,低年的學生對作品不拘小節。高年的學生作品的邊緣修整光滑,低年的學生作品大部分邊緣高低不平、薄厚不一。

少年宮舞蹈教學計畫

2013年秋季鄉村學校少年宮 舞蹈班教學計畫 教學目標 1 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生認識 了解舞蹈。2 使孩子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3 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孩子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4 了解我國不同民族...

鄉村少年宮教學計畫

2013 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 灣沚鎮學校鄉村少年宮 繪畫班教學計畫 根據本學期學校的安排,我將繼續擔任少年宮兒童畫繪畫班的授課教師。我將帶領學生,觀察自然,感受生活。由簡到難,循序漸進讓他們在繪畫中得到正確的引導,激發他們學畫畫的興趣,在輕鬆的環境中學到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潛移默化當中使他...

少年宮經典誦讀教學設計

李清照 如夢令 兩首 教學目標 1 了解李清照生平及早期詞風。2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能熟讀成誦。3 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形成規範的誦讀常規,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 齊誦艾青的 我愛這土地 2 回憶上學期學的蘇軾的詞,引出李清照。1 李清照簡介。2 出示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