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觀後感

2022-02-05 02:22:22 字數 890 閱讀 6005

讀余華的《活著》觀後感

生活於我們來說太過容易,我們享受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就像福貴早年的日子,太過肆意,太過沒心沒肺。我們肆意揮霍父母的關愛,我們無休止地向父母索取,我們在大手花父母的錢時,我們的父母在最大限度地拼盡身體的所有潛能,只為了能在我們每一次向他們要錢時,能掏出那份血汗錢。

「活著」對一些人來說比死去還要困難,就像福貴掙扎在飢俄潦倒和衣不蔽體之間。活著成了乙個信念,為了死去的親人,為了彼此的信念,代替他們活下去,只要活著。我最佩服的是,在親人相繼死去,在生活已至山窮水盡,在孤獨中生活了二十年之後,福貴還能堅持活下去的信念,在某個夏日的午後,還能平淡的向路人細說自己的經歷。

還是那五畝地,還是那破草屋,人卻不在,正應了那句「最是無情台城柳」。到底為誰風露立宵中?在風輕,水清,人自醉的田野鄉村,阡陌交錯間,一頭老牛,一位老人,在黃昏斑駁的色彩裡,佝著背,黝黑的脊背上流淌著歲月的汗水,是誰在依賴誰?

是蹣跚前行的老牛,還是在歲月中摸索伸腳的老人?我們說不清,書中給我們的只是無盡的思考。我一直以為人世間最大的悲傷是生離死別,是肝腸寸寸斷裂心臟隨之窒息的絞痛,而福貴在面對一次一次的別離,卻能一次次在悲痛中堅強。

「這醫院和我們前世有仇,有慶死在這裡,鳳霞也死在這裡。」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跟二喜說這話後,二喜最後也死在這裡了。富貴回頭看了看身後的醫院,臉上的神情是悲憫,是無奈,我無法得知,我只想知道他的臉上有沒有一絲痛恨,有沒有對這個世俗的厭惡?

但他似乎沒有。命運就這樣與福貴糾纏著,互相仇恨著,卻無法拋棄對方。以前從電視上或書上,亦或是別人嘴裡,聽到看到一些人,他們在命運前俯首低頭,我總認為這些熱人太沒用,遇到些困難就放棄,現在才覺得自己有多狂妄。

當只有影子與自己相伴時,活與不活,對一些人來說已沒有太大意義。然,生命只有一次,放棄意味著從此了無痕跡。泰戈爾說「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寂靜」。

福貴的人生莫過於此。

《活著》觀後感

這部電影將福貴一家人放在了動盪不斷的時代背景中,時代洪流對當時人們生活的衝擊讓人產生濃重的無力感。福貴活得艱難,卻又比誰都努力地活著。他沒有主見,只知道跟著社會大眾一塊兒走,又萬分積極想爭先。全民煉鋼,他與妻子給大家演皮影送水,積極勞動,得了表揚為此欣喜,我看到了乙個樸實的勞動人民的形象。但與此而來...

《活著》觀後感

他的父親 母親 妻子家珍 女兒鳳霞 兒子有慶 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都乙個個離他而去,以不同的方式,或因為生氣,或因為生病,或因為飢餓等等,總之是和那個社會有關係的。只有他和答應苦根買的牛,還活著 有時候,我們會被無邊無際的生活困苦所包圍著,可是一句話 活著就還有希望 好好活著,這就是最基本的,我們應...

《活著》電影觀後感

人活著,就比什麼都強,我們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你可不能去尋死啊!福貴站在門外,拉著一臉落魄失魂的春生說出這句話。重看 活著 多了份鄭重的蒼老,增添了許多沉重的思考。活著 無疑是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這其中大部分功勞有人認為要歸功於余華,但其實電影和 有許多的不同,尤其是結局,電影最後是一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