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因子分析的城市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2022-01-02 10:08:07 字數 3457 閱讀 7214

摘要:為了客觀、科學地分析中國城市化的發展狀況,本文在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了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選取中國省會城市及計畫單列市共計35個城市作為樣本,應用因子分析發對其城市化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發現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建議城市化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借鑑成功經驗,因地制宜,推進中國城市化均衡發展。

關鍵詞:因子分析;城市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一、引言

城市化是伴隨著工業化和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世界性的社會經濟現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呈現出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各地大中城市的建設均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化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客觀判斷中國城市化的發展程度,文章運用因子分析法對35個樣本城市的城市化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研究。

二、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

1.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是度量乙個地區城市化發展程度的工具,為了使測評結果全面、準確、客觀,文章在選取評價指標時,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系統性原則。城市化發展是乙個綜合性系統,這要求評價指標體系遵循系統性原則,即要求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足夠的涵蓋面,能夠反映充分的資訊量,並且各評價指標之間相互獨立。

(2)有效性原則。有效性原則是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與城市化的內涵、結構相符合,能夠客觀反映城市化發展水平的真實狀況。

(3)可比性原則。即要求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含義、統計口徑、統計時間和範圍等必須明確,以確保評價結果能夠進行橫向與縱向比較。因此,評價指標應盡量採用相對指標,少用絕對指標。

(4)可操作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包括3方面的內容:資料資料的可獲得性,即資料資料盡可能地通過各種統計年鑑獲得,或是將現有資料進行簡單加工;資料資料的可量化性,定性指標盡量少用,定量指標要保證其資料的真實、可靠、有效;評價指標不宜過多,應盡可能簡化。

2. 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乙個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水平主要體現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因此,應從經濟實力、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5方面構建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

(1)經濟實力指標和經濟結構指標共同反映了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具體包括:人均gdp(元)、人均財政收入(元)、人均財政支出 (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萬元)和人均儲蓄年末餘額(元)。

人均gdp反映城市的經濟規模水平;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和人均地方財政支出反映城市的經濟效益,體現城市經濟活動中的所耗與所得;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反映城市的實力狀況;人均儲蓄年末餘額,反映城市的融資能力。

(2)經濟結構指標,具體包括:第二產業佔gdp 比重(%)、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其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反映城市的產業經濟結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反映城市的市場、商業發展狀況以及城市服務功能。

(3)社會發展指標,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 它主要通過非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單位從業人員數(萬人)、在崗職工人數(萬人)、人均教育事業費支出(元)、電信業務總量(萬元)和每十萬人擁有醫生數(人)具體來反映。非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即城市化率,是反映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最直接指標;單位從業人員數和在崗職工人數反映勞動力的基本狀況;人均教育事業費支出反映**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電信業務總量反映城市的資訊建設情況;每十萬人擁有醫生數反映城市醫療、衛生及保健程度。

(4)基礎設施方面的指標主要有:人均住房使用面積()、人均生活用水量(t)、人均生活用電量()、人均鋪設道路面積() 和每萬人擁有公共汽電車(輛)。其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人均生活用水量、用電量反映城市消耗總體規模;人均鋪設道路面積和每萬人擁有公共汽電車反映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生活的方便程度。

(5)環境建設,是城市存在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環境建設方面的指標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環境汙染治理投資額(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環境雜訊達標面積()。其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反映城市綠化規模;環境汙染治理投資額反映**和社會在治理環境方面總的投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環境雜訊達標面積反映城市保護環境程度。

三、中國35個城市的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

文章採用因子分析方法評價城市化發展水平,選取中國省會城市及計畫單列市共計35個典型城市作為樣本對其城市化發展水平實施評價。

1. 因子分析方法概述

(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步驟

因子分析是處理多變數資料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資訊丟失把眾多的原始變數濃縮成少數的幾個因子變數,用它們來概括和解釋具有錯綜複雜關係的大量的觀測事實,從而建立起最簡潔、最基本的概念系統,揭示出事物之間最本質的聯絡。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驟:方差分析;構造因子變數;利用旋轉方法使因子變數更具有可解釋性;計算因子變數在各樣本上的得分.

2.城市化發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1)資料標準化處理

對35個樣本城市進行因子分析,首先需要對評價指標的原始資料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指標之間量綱的不一致和數量級的差異大等現象,依據式(1)對原始資料進行標準化處理(因篇幅所限,原始資料略)。

(1)式中:為第項評價指標第個樣本城市的原始資料,為樣本城市第項評價指標原始資料的最大值,為樣本城市第項評價指標原始資料的最小值,為第項評價指標第個樣本城市的指標效用值。

(2)方差分析

在標準化處理的基礎上,利用spss軟體對35個樣本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進行因子分析的綜合評價。首先就是進行方差分析,如表1所示。

結果表明:前4個因子變數的特徵值均大於1,並且經方差極大值旋轉以後,它們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35.

304%、18. 779 %、12. 988%、12.

191%,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了79. 262%,說明前4個因子變數綜合蘊含了原始資料23個評價指標所能表達的足夠資訊,因此選取4個公共因子。

表1方差分析輸出結果

(3)因子變數命名

經方差極大值旋轉法處理後得到因子載荷分析矩陣,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具有較高載荷的因子變數很有規律地分布在若干關鍵評價指標上,說明它們之間有著明確的結構關係,經濟意義清楚。據此,對因子變數進行命名和解釋。

第1個因子變數包括:人均教育事業費支出()、非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單位從業人員數()、在崗職工人數()、每十萬人擁有醫生數()、電信業務總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人均地方財政支出()、人均地方財政收入()、人均儲蓄年末餘額()和人均gdp(),反映了城市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命名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實力因子。

第2個因子變數包括:人均生活用電量()、每萬人擁有公共汽電車()、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和人均鋪設道路面積(),反映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命名為基礎設施因子。

第3個因子變數包括:第二產業佔gdp比重()、第三產業増加值佔gdp比重()和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反映了產業經濟結構狀況,命名為經濟結構因子.

第4個因子變數包括:環境汙染治理投資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環境雜訊達標面積(),反映了環境保護和治理,命名為環境建設因子。

表2 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

(4)計算因子得分

表3給出了因子得分係數矩陣根據輸出的因子得分係數,得到因子得分函式如下:

(2)表3因子得分係數矩陣

(4)城市化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

基於因子分析法的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作者 王德華 科學與財富 2010年第07期 摘要 物流產業發展已成為各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文章在構建全國物流產業發展綜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類分析方法,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物流發展現狀進行了綜合評價,為各地市物流產業發展制定相應政策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關鍵詞...

黑龍江省地區城市化綜合發展水平的分析

姓名 yw yw摘要 首先選取2014年黑龍江省13個地區的12個指標,應用spss統計軟體對此進行了主成分分析 然後結合主成分分析結果,利用聚類分析方法得到了黑龍江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的區域譜系圖 最後在此基礎上,了黑龍江省13個地區城市化綜合發展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並以此提出提高黑龍江省13個地區經城...

基於因子分析法的貴州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作者 李楨肖聞 工業經濟論壇 2016年第04期 摘要 經濟的規劃需要考慮要素與區域之間的綜合發展,通過建立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全面客觀反映貴州省的綜合經濟發展水平,明確規劃目標與指標之間的支配關係。本文通過文獻梳理了經濟發展的相關概念,從經濟發展 社會發展 資源環境三個方面建立測量指標,運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