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管理制度

2021-12-30 10:13:11 字數 1149 閱讀 5258

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抗菌藥物用於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病原體所致疾病原則上不用抗菌藥物。

二、在使用抗菌藥物**前,應盡可能正確採集有關標本,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試驗,作為選用藥物的依據。未獲結果前或病情不允許耽誤的情況下,可根據臨床診斷推測最可能的病原菌,進行經驗**(見表2); 一旦明確病原菌,應根據臨床用藥效果並參考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用藥方案,給予針對性目標**(見表3)。臨床無感染表現而病原檢查獲陽性結果時,應注意排除汙染菌、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可能。

三、對輕症社群獲得**染或初治患者,可選常用抗菌藥物。對醫院獲得**染、嚴重感染、難治**染患者應根據臨床表現及感染部位,推斷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藥狀況,選用抗菌活性強、安全性好的殺菌劑,必要時可以聯合用藥。

四、選擇抗菌藥物應根據病原菌種類和感染情況,盡量選用對病原菌作用強、感染部位藥物濃度高的品種,並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一)患者的疾病狀況:感染嚴重程度、機體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狀態等。

(二)抗菌藥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藥物的藥效學特點(抗菌譜、抗菌活性等)、藥物動力學特點(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洩,如半衰期、血藥濃度、組織濃度等)以及不良反應等。

(三)參考各醫療機構及病區細菌耐藥狀況,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

(四)給藥途徑:輕中度感染盡量選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製劑;病情較重者可採用注射劑。

(五)有多種藥物可供選用時,應優先選用抗菌作用強、窄譜、不良反應少的抗菌藥物;制定抗菌藥物**方案時,應考慮藥物的成本-效果比。

(六)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情況等。

五、抗菌藥物的調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藥72 小時(重症感染48 小時)後,可根據療效或臨床病原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所用抗菌藥物。

六、療程:一般感染待症狀、體徵及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後再繼續用藥2~3 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藥物按特定療程執行。

七、在抗菌藥物**的同時不可忽視綜合**。有區域性病灶者需同時進行區域性引流等**。

八、應盡量避免將全身用抗菌藥物作為**粘膜區域性用藥,以防產生耐藥菌株。若全身用藥在區域性感染灶難以達到有效濃度時,可考慮區域性應用。抗菌藥物一般不用於氣道預防給藥。

九、遵循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與聯合用藥原則。

十、加強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監測,及時發現其不良反應並妥善處置,

認真執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制度。

抗菌藥物管理制度

2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發感染。三 督導 考核辦法 一 藥事管理委員會 藥劑科及醫務科定期開展合理用藥培訓與教育,督導本院臨床合理用藥工作 依據 指導原則 和 實施細則 定期與不定期對各科室應用抗菌藥物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糾正與改進意見。二 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納入醫療質量檢查內容和科室綜...

抗菌藥物管理制度

一 醫院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織加強對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二 醫院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排名 公示和誡勉談話制度。對各臨床科室和醫務人員抗菌藥物使用量 使用率和使用強度等情況進行排名,對排名情況予以公示 對排名后位或者發現嚴重問題的部門負責人 醫師進行誡勉談話情況嚴重的予以通報。三 醫...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根據抗菌藥物特點 臨床療效 細菌耐藥 不良反應 當地經濟狀況 藥品 等因素,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類進行分級管理。一 分級原則 1 非限制使用 經臨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 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2 限制使用 與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相比較,這類藥物在療效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