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在秋風中飄落》讀後感

2021-12-25 13:34:39 字數 1175 閱讀 8338

如果將注意點轉移到劉麗英身上,我們在感嘆和可憐她的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追求物質的富足沒有錯,然而問題是,我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能否再進一步考慮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呢?當物質財富得到滿足的時候,很可能我們已經在心底裡欠下精神一屁股債了,這時候幸福感會大打折扣,說不定不追求物質財富之前。

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生活中我們不能顧此失彼啊,否則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同時,我們認真思考自己的追求是否現實,虛無縹緲、海市蜃樓般的夢想注定永遠只能是夢想,即使我們雙手觸到、雙腳踩到了,終究會摔筋斗的。但是,現實永遠無法規避。

劉麗英和盧若華的愛是缺乏支撐的,這個支撐點就是現實,就是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家庭,這一點無法逃避、更不能割捨,對於父母來講,孩子是他生命的全部,尤其之於劉麗英而言,她有個兵兵,如果說沒有兵兵,那麼劉麗英和盧若華之間,劉麗英可能會遷就一輩子,直至終老,但是人往往都是現實的,兩人最終沒有經得住現實的考驗,一對臨時鴛鴦就此散夥。

也許就是這種安排,才更進一步的體現作者的高明、主人公高廣厚的偉大。通覽全書,閉上眼睛,我更願意把主人公高廣厚想象成一條粗壯的蚯蚓,在那片廣闊無垠的泥土地里深沉的蠕動。他默默無聞的植根於那片黃土地上,他兢兢業業的教好學校裡面的娃娃,教學成績在全縣都是很有名的,這難道不是他的偉大之處嗎?

而這樣的男人,怎能說他是窩囊、沒本事?

雖然失去了妻子,他咆哮過、傷心過,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從這方面來講,他是大度的、包容的、甚至是無私的,他用自己的痛苦成全了劉麗英所謂的幸福,而這樣的男人,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盧若琴,無疑是貫穿於整部**的核心人物,整部**隨著她的出現而跌宕起伏。從那個年代來講,她是乙個典型的知識青年,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獨到的人生見解。她善良、大方、正義、勇敢、堅強、樂觀。

從這一點來講,作者對她的描寫,又回歸到了作者筆下的女性形象,《平凡世界》裡的田曉霞、《人生》裡面的黃亞萍。但是,從貫穿整篇文字的整體表現來看,盧若琴應該是乙個精神境界更為純粹的知識女性。

就這樣造化弄人,故事永遠是事故,一切的一切可以任其想象、隨意發揮!但是,到故事的最後,我卻突然憐憫起若琴來,這個美麗的女子將會走向何處?當然,憑她個人的條件和家庭的背景,她不乏有個好的歸宿,但是,這是作者本身的意願?

我們不得而知!

人啊,利慾薰心的時候應該時時警醒自己是不是被糖衣炮彈擊中了,及時扶好漿舵做回自己吧!**告訴我們:珍惜能夠擁有的幸福,生活並非景物,景物是遠觀永遠比近處好看,然而你真的走近了,就會感嘆,唉!

也不過如此!風景如此!人也如此!

《風中的木桶》讀後感

讀了這篇故事,我明白了乙個道理,就是如果你改變不了被的東西,就像故事裡的風一樣,但能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可以穩穩的站在這個世界上.有乙個黑人小孩,他的職責是看守橡木桶。但往往一夜之間,他排得整整齊齊的木桶就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黑人小孩委屈得哭了。他父親勸他不要傷心,要想一想解決的辦法。於是,黑人小孩...

《在人間》讀後感

我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認真地閱讀了馬克西姆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二部 在人間 在人間 描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被生活所迫到大街小巷,自己尋找工作,自己賺錢某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阿廖沙做過鞋店和聖像作坊的學徒 在兩條不同的船上做過兩次洗碗工 三次在外祖母妹妹家做僕人。其中讓我感到最難忘的是他三...

《贏在品質》讀後感

讀了 贏在品質 一書我的最大感觸是 要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自己努力奮鬥的事業,而不是為了工作而去工作 要把工作當成你自己的興趣一樣的重視和有好感 有了這樣的基本思想和品質就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樹立良好的心態,不惜一切力量做好每一項工作。就像文中所說的 品質的基礎有兩個,乙個是 人的力量 另乙個則是品質管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