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2021-12-25 01:06:06 字數 5264 閱讀 4266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目錄1 設計題目

1.1 設計條件

1.2 設計要求

2 原動機的選擇

3 傳動分配

4 傳動機構的選擇

4.1 減速器設計

4.2 第二次減速裝置設計

4.3 第三次減速裝置設計

4.4 齒輪的設計

5 方案擬定筆記

5.1 綜述

5.21 三種方案

5.22 比較方案 ,選擇設計

6 機械運動迴圈圖

7 凸輪設計,計算及校核

8 連桿機構設計校核

9 間歇機構設計

10 設計感想

11 參考資料

1設計題目

設計旋轉型灌裝機。在轉動工作台上對包裝容器(如玻璃瓶)連續灌裝流體(如飲料、酒、冷霜等),轉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實現灌裝、封口等工序。為保證在這些工位上能夠準確地灌裝、封口,應有定位裝置。

如圖1-1中,工位1:輸入空瓶;工位2:灌裝;工位3:

封口;工位4:輸出包裝好的容器。

圖1-1 六工位轉盤

1.1設計條件

該機採用電動機驅動,傳動方式為機械傳動

旋轉型灌裝機技術引數

n轉速=每小時生產定額/**盤的模孔數*60)=(60*60)/(6*60)=10r/min

1.2設計要求

1.旋轉灌裝機一般應包括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等三種常用機構。至少設計出三種能實現其運動形式要求的機構(其中至少有一種機構為本組其他成員所沒有),繪製包括所選機構的機械系統示意圖(繪製在設計說明書上),比較其優缺點,並最終選出乙個人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機構進行機構綜合設計,繪製出其機構運動簡圖。

2.設計傳動系統並確定其傳動比(皮帶傳動傳動比i≈2,每級齒輪傳動傳動比i≤7.5)

3.在圖紙上畫出旋轉灌裝機的傳動系統方案圖和工作迴圈圖。

4.在圖紙上畫出凸輪機構設計圖(包括位移曲線,凸輪輪廓線和從動件的初始位置);要求確定運動規律,選擇基圓半徑,校核最大壓力角與最小曲率半徑,確定凸輪輪廓線。

5.設計計算其中一對齒輪機構。

6.以上所有要求繪製的圖形均繪製在一張一號圖紙上。

7.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乙份。

2原動機的選擇

本身設計採用方案a。故採用電動機驅動,其轉速為1440r/min。

3傳動比分配

原動機通過三次減數達到設計要求。第一次減速,通過減速器**減速到20r/min,其傳動比分別為2、6、6。第二次減速,夾緊裝置,轉動裝置及壓蓋裝置所需轉速為10r/min,另設計一級減速,使轉速達到要求,其傳動比分別為2。

-;即可滿足要求,另設兩級減速,傳動比都為2即可。

4傳動機構的設計

4.1減速器設計

減速器分為**減速,第一級為皮帶傳動,後兩級都為齒輪傳動。具體設計示意圖及引數如下

1為皮帶輪:i1=2。

2、3、4、5、6為齒輪:z2=30,z3=180 ,z4=30, z5=180,z6=30

i23=z3/z2=180/30=6;

i45=z5/z4=180/30=6;

n1=n/i1*i32* i54=1440/(2*6*6)=20r/min

4.2第二次減速裝置設計

減速器由齒輪6輸出20r/min的轉速,經過一級齒輪傳動後,減少到10r/min。

6、7為齒輪:z6=30 z7=60

i67=z7/z6=60/30=2;

n2=n1/i67=20/2=10r/min

4.3第三次減速裝置設計

減速器由齒輪6輸出20r/min的轉速,經兩級減速後達到5r/min,第一級為

齒輪傳動,第二級為皮帶傳動。具體設計示意圖及引數如下:

6、8為齒輪:z6=30,z8=60

9為皮帶輪:i9=2

i68=z8/z6=60/30=2

n3=n1/(i68*i9)=20/(2*2)=5r/min

4.4齒輪的設計

上為一對標準直齒輪(傳動裝置中的齒輪6和齒輪7)。具體引數為:z6=30,z7=60,mu=5mm,α=20°。

中心距:a=m(z6+ z7)/2=5*(30+60)/2=225mm

分度圓半徑:r6= a*z6/(z7+z6)

=180*30/(30+60)

=60mm

r7= a*z7/(z7+z6)

=180*60/(30+60)

=120mm

基圓半徑:rb6=m *z6*cosα=5*30*cos20°=70.5mm

rb7=m*z7*cosα=5*60*cos20°=141mm

齒頂圓半徑:ra6=(z6+2ha*)*m/2=(30+2*1)*5/2=80mm

ra7=(z7+2ha*)*m/2=(60+2*1)*5/2=151mm

齒頂圓壓力角:αa6=arccos【z6cosα/(z6+2ha*)】

=acrcos【30cos20°/(30+2*1)】

=25.2°

αa7=arccos【z7cosα/(z7+2ha*)】

=acrcos【60cos20°/(60+2*1)】

=18.40°

基圓齒距:pb6=pb7=πmcosα=3.14*5*cos 20°=14.76mm

理論嚙合線:n1n2

實際嚙合線:ab

重合度:εa=【z6(tanαa6-tanα)+z7(tanαa7-tanα)】/2π

=【30(tan31.32°-tan20°)+60(tan26.50°-tan20°)】/2π

=2.46

εa>1

這對齒輪能連續轉動

.5方案擬定比較

5.1綜述

待灌瓶由傳送系統(一般經洗瓶機由輸送帶輸入)或人工送入灌裝機進瓶機構,轉台有多工位停歇,可實現灌裝、封口等工序。為保證在這些工位上能夠準確地灌裝、封口,應有定位裝置。

我們將設計主要分成下幾個步驟:

1.輸入空瓶:這個步驟主要通過傳送帶來完成,把空瓶輸送到轉台上使下個步驟能夠順利進行。

2.灌裝:這個步驟主要通過灌瓶幫浦灌裝流體,而幫浦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3.封口:用軟木塞或者金屬冠通過沖壓對瓶口進行密封的過程,主要通過連桿結構來完成沖壓過程。

4.輸出包裝好的容器:步驟基本同1,也是通過傳送帶來完成。

以上4個步驟由於灌裝和傳送較為簡單無須進行考慮,因此,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重點考慮便在於轉盤的間歇運動、封口時的沖壓過程、工件的定位,和實現這3個動作的機構的選型和設計問題。

5.2選擇設計方案

根據上表分析得知機構的實現方案有 2*2*2=8種實現方案

這裡取3種方案

5.2.1方案ⅰ

轉盤的間歇運動機構為不完全齒輪,封口的沖壓機構為連桿機構,工件的定位機構為連桿機構

5.2.2方案ⅱ

轉盤的間歇運動機構為不完全齒輪機構,封口的沖壓機構為連桿機構,工件的定位機構為凸輪機構

5.2.3方案ⅲ

圖表 1 槽輪機構

轉盤的間歇運動機構為槽輪機構,封口的沖壓機構為凸輪機構,工件的定位機構為凸輪機構

5.2.4比較、選擇設計方案

由於方案(一)與方案(二)的區別在工件定位機構,方案(二)是凸輪機構,方案(一)是連桿機構。

在這裡凸輪機構比連桿機構更適用,因為:

1)凸輪機構能實現長時間定位,而連桿機構只能瞬時定位,定位效果差,精度低。

2)凸輪機構比連桿機構更容易設計。

3)結構簡單,容易實現

而方案(三)與方案(二)區別在封口的壓蓋機構,方案(三)是凸輪機構,方案(二)是連桿機構。

在這裡則連桿機構比凸輪機構更適用

1) 加工複雜,加工難度大。

2) 造價較高,經濟性不好。

綜上可知:方案二在三個方案中最佳,則最後選擇方案ⅰⅰ為旋轉型灌裝機的機械運動方案。

.6機械運動迴圈圖

..7凸輪設計、計算及校核

此凸輪為控制定位工件機構,由於空瓶大約為100mm,工件定位機構只需60mm行程足夠,故凸輪的推程設計為60mm,以下為推桿的運動規律:

為了更好的利用反轉法設計凸輪,根據上圖以**的形式表示出位移和轉角的關係。

基圓:r0=480mm

滾子半徑:rr=30

行程:h=60mm

推程角:φ=30°

回程角:φ`=30°

進休止角:φs=120°

遠休止角:φs`=180°

最大壓力角:αmax=28°<30°

.8連桿機構的設計及校核

此連桿控制封裝壓蓋機構,由於空瓶高度約為250mm,故行程不宜超過300mm,由此設計如下連桿機構:

曲柄長:a=100mm

連桿長:b=900mm

偏心距:e=500mm

行程:s=220mm

級位夾角:θ= arccos【e/(a+b)】- arccos【e/(b-a)】=10°

最小傳動角:rmin= arccos【e/(b-a)】=51.3°

行程速比:k=(180°+θ)/(180°-θ)=1.12>1

.9間歇機構設計

由於設計灌裝速度為10r/min,因此每個工作間隙為6s,轉台每轉動60°用時1s,停留5s,由此設計如下不完全齒輪機構,完成間歇運用,以達到要求

一左邊為不完全齒輪,右邊為標準齒輪,左邊齒輪轉一圈,右邊齒輪轉動60°。具體引數為:z左=12,z右=72,m=5mm,α=20°,θ=60°。

j 殲擊機

中心距:a=m(z左*360°/θ+ z7)/2=5*(12*6+72)/2=360mm

分度圓半徑:r左= r右=a/2=360/2=180mm

基圓半徑:rb左= rb右=a*cosα/2=360*cos20°/2=169mm

齒頂圓半徑:ra左= ra右=(z右+2ha*)*m/2=(72+2*1)*5/2=187mm

齒頂圓壓力角:αa左=αa右=arccos【z右cosα/(z右+2ha*)】

=acrcos【72cos20°/(72+2*1)】=17°

基圓齒距:pb左=pb右=πmcosα=3.14*5*cos 20°=14.76mm

.10設計感想

這是上大學以來完成的第一次課程設計,雖說萬事開頭難,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與鍛鍊的機會。

這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歷時10天,時間上雖有些緊張,做設計的時候考慮的也並不周全,但我們利用這段時間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際設計當中,也充分的鍛鍊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不過經過我們大家的團結努力,一點點克服了困難,最終設計出了自己的方案。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題目1 健身球檢驗分類機 1.1設計題目 設計健身球自動檢驗分類機,將不同直徑尺寸的健身球 石料 按直徑分類。檢測後送入各自指定位置,整個工作過程 包括進料 送料 檢測 接料 自動完成。健身球直徑範圍為 40 46mm,要求分類機將健身球按直徑的大小分為三類。1.40 第一類 42 2.42 第二類...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小結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方法原則上可分為 法和解析法兩大類,本次課程設計主要用 法,法運用所學基本理論中的基本關係式,用 的方法將其結果確定出來,並清晰地以線圖的形式表現在圖紙上,具有直觀 定性簡單 檢查解析的正確性方便的特點,尤其在解決簡單機構的分析與綜合時更為方便。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一般分為下面幾個階段...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小結

這次課程設計,由於理論知識的不足,再加上平時沒有什麼設計經驗,一開始的時候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從何入手。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同學們的熱情幫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現在想想其實課程設計當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實正向老師說得一樣,機械設計的課程設計沒有那麼簡單,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亂蒙兩個資料上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