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基礎總結

2021-12-20 01:06:15 字數 4127 閱讀 2136

ie管理

什麼是ie(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簡稱

工業工程(ie)是以現場為中心,對人員、裝置、物料、方法和環境所組成的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改善和優化等工作,使之成為更有效,更合理的綜合整合系統。是世界上公認的能杜絕作業浪費,有效的能提高生產效率的學科。

ie背景

這種技術是於2023年在美國產生的。這個時期工廠大規模化急速進行,人力不足的傾向日趨顯著,租金也急劇上公升。為了發展經營,有必要盡量用最少的人進行最多的生產,這就是ie誕生的背景。

ie的特點

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是綜合性的知識應用體系(技術和管理),注重人的因素是ie區別於其他工程學科特點之一。

ie的意識

1、 成本和效率意識

2、 問題與變革意識

3、 工作簡化和標準化意識

4、 全域性和整體化意識—系統意識

5、 以人為本的意識

ie的活動領域

經營生產系統

作業及動作

一般業務:工作方法及思考方法;作業順序及動作的改善;

生產方式的選擇及環境條件的設定;

整體最佳經營及整體管理

*在所有的層次裡徹底排除浪費

ie七大手法

布置分析、工序分析、動作分析、生產線平衡、時間分析

嫁動分析、八大浪費

布置分析

布置即lay out,為高效率的進行生產,需高效、系統的布置必需的機械裝置,綜合配列原材料、零件倉庫、檢驗場所、貨物的出入口等,以達到人和物流順暢的目的。

在新建工廠(或工序時),布置對整體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允許的條件範圍內,應作好最好的布置。

布置的時機

1、 在新建工廠的時候

2、 產品設計變更的時候

3、 增加新產品的時候

4、 需要擴充或縮減工作單位的時候

5、 遷移工作單位的時候

6、 改變生產方式,或增加、更新裝置時

7、 增加新工作專案需增加工作單位時

8、 原有布置能效不佳時

布置的原則

1、 統一原則

把工序四要素(4m)「人」、「機」、「材料」、「作業方法」有機統一起來,也就是在研究布置時必須綜合考慮4m要素,並使其充分保持平衡。一旦四要素沒有協調好,作業容易割裂,會延長停滯的時間,增加搬運的次數等。

2、 最短距離原則

配置時要使搬運距離、時間最短。因為移動距離越短,物料搬運所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就最短。

a考慮距離時要考慮產品總體的最短總移動距離,因為產品(或工序)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流程也會發生變化。

b必須以人的移動,物料的移動,裝置的移動這三者當中的任何一方為中心來考慮,並把這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3、 物流順暢原則

主要是使工序沒有堵塞,物流順暢。

a布置時並不一定要排列成一條直線,應仔細考慮生產批量的大小,廠房的結構,用地面積的限制及生產工序來綜合考慮,並充分結合l字型、u字型等方法。

b盡量避免倒流和交叉

4、 利用立體空間原則

為有效利用空間採用立體空間原則,如把倉庫設計成網架式,可以高效的利用空間。

5、 安全滿意原則

布置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和減輕疲勞是非常重要的,就儘量減少材料的旋轉、移動、抬高、卸下等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狀況。

6、 靈活機動原則

考慮布置時要適應變化的需要,隨機應變,採用靈活的方法。因為市場需求增產時、產品式樣的變化、工序的變化等,必須保證裝置擴充套件有一定的餘地,也就是彈性布置。

布置的基本形式

布置形式基本分為以下四種:

1、 功能式布置(以機械為中心);

將類似或相同技能的裝置集中依據人員勞務**或機械裝置的功能或程式組合而成,適用於生產種類多數量少的個別生產。

2、 流程系列式布置(以流程為中心);

依據產品的製程或操作次序安排而成生產線的布置方式,適用數量多、重複的流水線生產。

3、 固定式布置(以產品為中心);

將產品的生產維持在乙個固定位置上,而生產時所需的機器裝置、人員、原料及支援勞務等都送到此生產地點的方式,如造船廠,適用於鋼板,板金、大型機械組裝等。

4、 混合式布置

改善布局分析手法

布局是否良好,物流不是唯一的依據,還涉及到各作業單位間的關係。

步驟一:列出作業場所或作業班組

步驟二:作出作業單位相互關係圖表,如下圖表:

步驟三:把作業場所或作業單位寫在圓形卡片上。

步驟四:製作正三角形圖示,如下圖。將做好的圓形卡片放在交點處,根據相互關係的密切度圖示來布置卡片。

步驟五:歸納物流與作業單位相關圖,布置時,最好把密切關係程度a和作業單位靠近布置,其次依次是b、c、d、e,如下圖物流與作業單位相關圖,如不按這樣布置的話,搬運的距離將增加。

步驟六:根據物流與作業單位相關圖,可得出布置的架構,再根據場所面積與預估每個作業單位需要的面積劃分布置方案,得出概要布置圖,如下圖

工序分析

何謂工序:工序是指,「從材料經過加工、檢查、搬運、停滯,到變為產品的過程」。

工序分析的目的:

通過將生產工序上材料及產品的流程狀態及捋人的動作數值化、圖表化以簡化工序

1、 了解產品及作業員的「流程」及「動作」

2、 分別了解加工、搬運、檢查、停滯次數與時間的比率

3、 了解搬運狀態

4、 發現停滯地方及原因。

工序分析的意圖:製造前置時間的縮短、未完成品的減少

分析物件的工作場所

1:生產前置時間較長的車間。 2:作為統管工序(瓶頸工序)的生產線。3:空間不足的車間。4:未完成品及停頓較多的車間。

工序分析的實施方法—》用「工序記號」將工序圖示化

工序用以下4種基本圖形符號(jis z8206)來表示

工序分析的演習(裝麵框)

觀察人拿物品的動作中的浪費:流線圖(動線分析)

通過流線圖(動線分析)來分析「物品」和「人員」

1:即使進行工序分析,產品的實際流程狀況也很難掌握

2:這種狀況下,如在裝置配置圖上記錄人員及物品的流動情況

3:則可發現產品流程上,特別是布置上的問題點及改善點。

動作分析

動作分析定義:

按操作者實施的動作順序觀察動作,用特定的記號記錄以「手,眼」為中心的人體各部位的動作內容,把握實際情況,並將上述記錄圖表化,以此為基礎,判斷動作的好壞,找出改善著眼點的一套分析方法。

動作分析概述

動作分析是指研究人體各種操作動作之浪費,以尋求省力、省時、安全的最經濟的方法。

動作分析的實質是研究人在各種操作時之細微動作、刪除無效動作,使操作簡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動作分析的內容

發現操作人員的無效動作或浪費現象,簡化操作方法,減少工人疲勞,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標準的作業方法,為制定動作時間標準作技術準備。

動作分析包含:動素分析、影像分析、動作經濟原則等內容。

動作分析的用途

為減輕作業疲勞,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出動作存在的問題。

**最適當的動作順序、方法和人體各部位的動作的同時實施。

**最適合動作的工夾具和作業範圍內布置;

比較活動順序、方法改進前後的狀況,**和確認改善的效果;

用記號和圖表一目了然的說明動作順序和方法;

改善動作順序和方法制定最適當標準作業方法;

提高能細微分析動作和判斷動作好壞動作意識;

動作分析的方法

1. 目視動作觀察法

分析者直接觀測實際的作業過程,並將觀察到的情況直接記錄到專用**上的一種分析方法。

2. 影視動作觀察法

通過錄影和攝影,用膠卷和錄音帶記錄作業的實施過程,再通過放影、放像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作業動作的方法。

動素分析的目的

把動作分類歸納成18種基本動作,了解每個動作的過程和狀態,明確動作順序、方法與雙手、眼、足、頭等各部位動作之間的關係把握人體各部位的是否同時動作的合理性,找出存在的浪費,不合理性和不穩定性區別必要動作、輔助動作和不必要的動作,找出產生後兩種動作的原因。

動素分析的步驟

1. 找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決定應進行動素分析的作業。

2. 動素分析的準備

3. 動素分析的實施

4. 討論分析的結果,確定改進方案

動作經濟的四條基本原則

1. 減少動作數量

2. 雙手同時進行動作

3. 縮短動作距離

4. 輕快動作

生產線平衡

時間分析

嫁動分析

八大浪費

基礎ie複習要點人總結

工業工程複習要點 第一章 1 製造過程是將製造資源能源等,轉變為有形財富或產品的過程 2生產率p o i 衡量生產率的主要目的是測評的作用與意義 3流水線生產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1一般認為泰勒和吉爾布雷斯是ie的開山鼻祖2工業工程是對人 物料 裝置 能源 和資訊等所組成的整合系統,進行設計 改善和實...

工業工程IE基礎試卷

填空11題 單選10題 多選10題 簡答3題,共34題 1 工業工程形成和發展的演變過程,實際上就是各種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知識 原理和方法產生與應用的歷史。2 簡單地說,ie就是改善效率 成本 品質的方法科學。3 日本企業在推進精益生產時,大量運用ie的動作研究和時間分析技術 使精益生產始終站在科...

IE 工業工程 基礎知識

一 什麼是ie ie是工業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的英文縮寫,ie是將人 物料 裝置視為一體,對發揮功能的管理系統進行設計 改進和設定。二 什麼是方法研究 對作業方法進行科學分析,從而對人 時間 材料等進行經濟 合理 有效的設計使用,是一種對作業方法進行設計和改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