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專題總結

2021-10-26 12:49:28 字數 4953 閱讀 9059

所謂讓幼兒主動學習,是指教師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充分了解幼兒、了解巨集觀的教育目標以及活動可能出現的多種發展方向前提下,尊重及呵護幼兒的學習興趣,及時把握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讓幼兒自由地、主動地、愉快地去探索他們感興趣的事物、現象或困惑的問題,去解決他們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教師在此過程中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一、提倡幼兒主動學習的理論依據

我們提倡讓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學習,有其神經、生理方面的道理。相似性原理認為,興趣產生於情緒中樞。當客觀物件與人在其生活、工作、經驗中所建構、積累、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經驗單元(即相似塊)相互匹配、就相似啟用、相似選擇時,興趣產生。

此時,大腦中有一種叫內啡呔的重要化學遞質被大腦釋放出來,它引發大腦神經興奮的效能竟然比嗎啡高出50-100倍。它使人感覺愉快,而且往往是非常愉快,這種幸福感,能夠激發人們更進一步的工作熱情、創造力及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時,快樂情緒下長時記憶不但容易形成,而且維持的時間長。

也難怪,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傑說: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

二、如何讓幼兒主動學習?

要想讓幼兒主動學習,興趣的呵護與培養關係重大。

由於孩子有天然的學習需要與能力,因此,孩子總是在「為什麼」「為什麼」中長大。***副總理在會見諾貝爾獎獲得者勒特曼時,勒特曼教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什麼是科學家?

科學家首先是會問的人。」很顯然,幼兒是天生的小科學家。在一聲聲「為什麼」中,教育契機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光彩。

由於孩子的提問往往是他在生活、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或疑惑,此時此刻,客觀物件與相似塊相匹配,興趣油然而生。受興趣驅使的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他的學習是一種互動的以某種相互聯絡為基礎的社會建構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東西,很可能孩子剛開始接觸時對他並沒有興趣,而我們大人卻認為該東西有價值,孩子在他那個年齡段應該學,那怎麼辦?這其中,找到過渡的相似塊作為中介尤其重要。該相似塊應該相似孩子已有的興趣,並做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難度砍台階、有梯度),化枯燥為有趣,化腐朽為神奇,循循善誘,再輔之以激疑、提出問題、挑起矛盾、造成懸念,孩子的興趣由此產生。

天生的興趣或後天培養出的興趣若遇到困難得不到及時的支援,則興趣迅速衰減。因此,興趣與獲得成功、獲得自信息息相關。這其中,教師的支援與引導作用顯得格外重要。

三、教師在幼兒主動學習中的任務。

1、教師積極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代替傳統「被動」學習。教師與幼兒快樂融合成一體,老師是否尊重幼兒成為主動學習成敗的關鍵,所以尊重幼兒的想法,並鼓勵幼兒是主動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

2.主動而不放任

在幼兒的主動學習環境中,幼兒被鼓勵主動探索和主動思考。但是這些「主動」不是無止境的放任,而是有某種程度的限制。例如在操作教具或玩遊戲時,不妨礙別人、不去攻擊別人而且還要耐心等待。

3.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模式

在主動學習空間裡,教師依幼兒的發展、興趣、經驗、認知以及不同的主題,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讓幼兒主動去實驗、操作以及不斷發現。因此在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拘泥任何教學形式,教師可由幼兒學習過程中了解並比較幼兒差異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學法。

4、營造寬鬆、自由、和諧的主動學習環境

寬鬆、自由、和諧的環境有利於幼兒創造能力及個性的發展。教師宜以尊重鼓勵以及多元化訊息傳送的方式,來營造既愉快又有感情的學習氣氛,幼兒可在此氣氛的薰陶下,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溝通能力。教師宜布置豐富且多樣化的學習情境,提供幼兒自發性的**與自我調整的學習活動,讓幼兒主動操作物體、主動探索材料、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和主動進行社會性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與環境中的物體、事件和人之間交相互動,幼兒才能藉由這些互動慢慢建構出自己的知識。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幼兒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重視每個幼兒的個性表現及藝術創作,並及時給予讚揚與鼓勵,如「你設計的房子真是太有趣了,我也很想住在裡面」,「你的畫色彩很鮮豔,用了像彩虹一樣漂亮的顏色」,「你做的這只孔雀既美麗又可愛,你願意放在展覽角中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賞嗎」等等。

教師應給予每個幼兒被承認的快樂,使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使他們由此而更加喜歡美術活動,更富有創造勇氣和熱情。

在活動中讓幼兒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力和創造的時間,同樣有助於幼兒的主動探索及表現。教師應幫助幼兒考慮自己的計畫,並讓幼兒按自己的方式和意願去嘗試表達。例如在以「船」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可先與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曾經看過的船,然後想象未來的船的外形和功能,最後與幼兒一起談論計畫,如「你的計畫是怎樣的」、「有什麼好主意」、「你準備選擇什麼樣的材料」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材料」等等。

有的幼兒說「 我準備用橡皮泥製作乙隻大船,船窗可以刻上去」,有的幼兒對一大堆紙盒感興趣,有的幼兒對畫船感興趣,有的幼兒則熱衷於把幾種材料結合起來使用,總之,只要是幼兒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作出的選擇,就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改革正在深入地進行,為人的終生學習、可持續地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已成為教育的共同目標。受興趣的驅使,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

內容提要:

在教育實踐中「以教定學」「以教代學」現象經常發生,它說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還沒有真正轉變為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行為。

如何讓教師有效的「教」適應和支援幼兒主動的「學」?教師應在研生、研學、研教的過程中,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讓幼兒當前的需求成為教育的**與資源; 尊重幼兒自身的經驗點,使幼兒的原有經驗成為學習的起點,關注幼兒學習的疑惑點,讓問題情景引發幼兒的主動**,為幼兒創造適宜的體驗點;讓教學方式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把握與幼兒互動的介入點,讓教學過程能符合幼兒的個體差異與學習的節奏,使有效的教學為幼兒主動的學習服務。

一、由一張**引發的思考

在乙個中班的家長專欄中,我看到這樣一幅**,題目是《精彩瞬間》,當我仔細看這幅**後,卻得到了與題目完全相反的感受。**上全班孩子圍坐成圈,一位男孩子站在前面很認真的為大家講述著什麼,然而,仔細看圍坐的孩子們,只有一位女孩很專注的在聽,其餘所有的孩子不是在東張西望,就是在自己玩耍,很顯然,在孩子們的身上我看不到絲毫的精彩之處,看到得只是他們的無奈和無聊。然而,教師為什麼把它貼在這裡,我想,一定有她認為的精彩之處。

於是,通過和這位教師討論,得知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大帶小」活動後的交流,老師認為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的非常精彩,特別是這位男孩子,於是就有了這張**。

思考一:教師為什麼而「教」?為誰而「教」?

事實上,這張**代表了實踐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教師的行為的目的是什麼?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教學計畫?還是希望通過交流,真正進行孩子間的經驗共享?

如果是後者,孩子們的這種狀態能否達到教育的目標?孩子們的現場表現與舉動在傳遞什麼資訊?(是對這種交流的方式或內容不感興趣?

還是聽得時間久了累了。再或有什麼別的原因?)老師是否只關注了說的孩子?

而沒有關注其他聽的孩子?或許這張帶有明顯缺陷的**出現在家長專欄中,可以告訴我們:教師沒有關注多數孩子的實際感受,而只是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覺中。

思考二、教師的「教」是否等同於幼兒的「學」?

在與這張**的班級老師交談中,她很坦然的告訴我,班上的孩子在「大帶小」的活動中表現的很好,當時只是感覺這位男孩子做的好,也講的很好。並沒有注意到其他的孩子們是否在聽,否則絕不會把這張**展示出來的。

這位教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教師只是一廂情願的組織自己的教學活動,就容易以教師「教」的感受替代孩子們的真實感受與表現,就容易忽視孩子們是怎樣學習的。以及他們是以怎樣的學習過程來學習的。

而當我們將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建立聯絡,並通過教師「教」行為,同時去關注幼兒「學」的行為時,就會發現教師的「教」並不等於幼兒的「學」。就如這位老師辛辛苦苦的組織的交流活動,可是對孩子來說,學習並沒有發生。

事實上,在教育實踐中這種「以教定學」「以教代學」現象經常發生,它說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還是乙個美麗的口號,並沒有真正轉變為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行為。

二、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讓教師的「教」為幼兒主動的「學」服務

教育的目的是要挖掘和發展人的潛能,為此,教師就必須要關注和了解學習者的特點與學習的方式。使自己教的方式能適應幼兒的學的需要。幼兒是如何學習的?

教師的 「教」又怎樣適應和支援幼兒的「學」呢?

國外幼教同行對幼兒的學習有這樣乙個比喻:「兒童必須學會認識每一塊石頭,每一塊石頭都是個別的,兒童在走每一塊石頭時,才會體驗並學習到石頭的多樣性,才能發現如何調節自己的身體,在石頭上行走,是個連續不斷的平衡過程,調節適應,失去平衡,再次發現平衡……。」教師「教」就是要對幼兒「學」的每個獨特時刻作出適宜的反應,並支援幼兒獨自在「石頭」上行走。

1、抓住幼兒當前的興趣點——讓幼兒的需求成為教育的**與資源

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比較注重從即定的教材出發,使教材成為幼兒學習的全部內容,這種脫離了幼兒的自身需要和生活經驗的學習,不能幫助幼兒獲得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引下,教師們開始由「以教材為中心」 的教育,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在教育中我們嘗試了如下的教育策略。

l 將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融入幼兒當前的興趣與需求之中

事實上,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著教育所要追求的東西。關健在於我們要善於發現幼兒興趣需要,並將其作為教育的生長點,在滿足幼兒興趣需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沿著教育目標的方向發展。

例如:幼兒公升入大班以後,面臨著就要走入小學的這一轉變,孩子們有興奮、有不安、有期待、有疑問。老師請他們說出自己真實的心情,並與孩子們共同梳理這些複雜的情感與問題。

圍繞孩子們焦慮的問題,引發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幼小銜接的活動。如:組織孩子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參觀小學,觀察小學生的學習與課間十分鐘;訪問小學的老師和哥哥姐姐;學習安排自己的遊戲的時間與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抓緊時間做事情的經驗和掌握有效方法。

這些活動不僅緩解了幼兒的心理焦慮,又滿足了他們的發展需要。

為此,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了解幼兒的心聲,並努力使其成為教育的重要**和資源。

l 將教育的要求轉化為幼兒的需求

教師在關注幼兒興趣需要的基礎上,對於教育目標中幼兒必須要學習的價值與經驗,要善於將此轉化為幼兒的需要,使教育的要求變為成幼兒需求,以保證教育的有效性。如:面對中班孩子們不愛吃粗糧的問題,老師嘗試著在活動區創設《香香屋》的遊戲情景,讓孩子每天在遊戲中自己動手學著用粗糧製作窩頭、絲糕、棒子麵粥等食物,孩子們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改變了拒絕的心態,從而自然的建立起粗糧與自身情感的聯絡。

教師通過尋求教育要求與幼兒需要結合點,使得教育的要求自然的轉化為幼兒的需求。

大一班個人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本學期即將結束,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了孩子的可持續發展,盡心盡責的工作 為宗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得到了家長的好評和社會的認可。為了更好的開展今後的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 思想政治方面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 思想。積極參加...

大一班評語

你誠實善良,有愛心,樂於助人,是個乖巧能幹的女孩,上課時,老師總能看到你那專注的目光。在每次的活動中,你的表現都很出色,老師布置的作業也能按時完成,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你。如果你再大膽勇敢一點,一定會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子!曹作文寶貝 提到你的名字總能讓老師想到你那可愛帥氣的小臉,這學期你的進步很大,...

大一班六一活動總結

六一活動總結 六一之前我們是忙碌的,六一過後我們是幸福的。是辛苦帶來的幸福,是成功帶來的幸福 我們在幸福中反思,這裡,我感受著2015年的六一,回顧歷年在別的幼兒園來的六一,幼兒園一直都是舉行大演出,此次有家長提出,說最好不要弄表演,由於表演使寶寶學習和玩的時間減少,所以我園修改了六一活動方案,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