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測量與監測方案

2021-10-24 17:00:50 字數 4396 閱讀 9422

10.2 施工測量與監測方案

10.2.1 位置及標高測量方案

1 總體思路

平面控制網分總控制網和軸線控制網**測設。

首先建立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為基準的總控制網,採用全站儀導線法測量,見圖10.2-1。

圖圖 10.2-1 導線點布設平面圖

根據一級控制網建立建築物軸線控制網。地下施工平面測量採用外控法,在基坑外圍建立控制網;地上施工平面測量均採用內控法,將軸線控制網投測在首層樓面上,用雷射垂準儀將控制點整體同步傳遞,並採用外控法進行校核。

高程採用懸吊鋼尺法進行傳遞。高程控制網布設成閉合環形,採用數字水準儀進行數次往返閉合測量,經平差後作為施工水準網。

2 測量依據

(1) 國家地方現有規範。

(2) 業主提供的有關測量資料,設計資料及相關技術檔案、施工規範等。

3 測量準備

施工測量準備工作包括圖紙的審核,測量定位依據點的交接與校核,人員的組織及測量儀器的選擇、檢定與校核,測量方案的編制、論證與資料準備,工程重點、難點的分析與應對措施。

4 主要測量儀器見表10.2-1。

表10.2-1 擬投入檢測測量裝置

5 人員組織見表10.2-2。

表10.2-2 測量人員配備及分工表

6 基準控制點(網)的複測

測量工作實施前與業主進行基準控制點(網)書面和現場交接,對業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的測量成果資料和現場控制點(網)進行複測,並將複測成果報業主和監理審核。

7 布設原則及精度

(1) 平面控制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後區域性,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

(2) 軸線控制網的布設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等進行。

(3) 控制點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

(4) 平面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必須符合表10.2-3的規定:

表10.2-3 平面控制網的測量精度要求

(5) 控制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地面以上設醒目的圍護欄杆,防止施工機具車輛碰壓,見圖10.2-2。

8 平面總控制網

平面軸線控制網分地下施工階段和地上施工階段兩部分進行投測,用全站儀導線法測量。其中地下室控制點在建築物外側布設點位,距軸線距離具體按照現場情況定。

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分別在各單體建築物內設定控制點,建立控制網,逐層向上引測。

9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1) 控制點的埋設

高程控制網以業主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為依據,在地下室施工階段和地上施工階段的平面總控制網點上形成環形閉合水準路線。

(2) 控制測量

高程控制測量按《國家

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儀器為數字水準儀。

3)精度等級

高程控制網等級為二等,技術要求見表10.2-4。

表10.2-4 水準測量技術要求

10.2.2 地下結構工程測量

1 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在建築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半月複測一次,以防樁位移動。校測儀器採用測角精度0.5″、測距精度為1mm+1ppm的全站儀。

2 平面測量

1) 墊層軸線放樣

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複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後,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控制線,投測允許誤差±2mm,見圖10.2-3。

2) 樓層軸線放樣

將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後,後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誌),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向軸線各不得少於兩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見圖10.2-4;經校核無誤後,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

3) 樓層軸線複核

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成後,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後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並報監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進行下道工序。

4) 高程測量

(1) 標高引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後,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進場施工時,直接將高程控制點引測到基坑裡。

(2) 樓層標高控制點布設:採用50m鋼捲尺水準法在同一平面層上所引測高程點,與各層標高控制點作相互校核,每次各單體校核不少於4個點,校核後的校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段施工標高的控制點,引測到附近的立柱上進行標識,以便施工中使用。

(3) 標高控制線放樣

待模板拆除後,用水準儀在高程控制點以外的柱子上抄測每層結構+1.000m 線,作為該層結構施工標高控制的依據。

10.2.3 地上結構工程測量

1 平面軸線控制點的布設

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後,依據基坑邊布設的平面控制網,在±0.000樓面布設軸線控制基準點(見圖10.2-5,6),並用全站儀進行座標校核,精度後作為地上部分平面控制依據。

隨著施工的程序,主樓部分軸線控制基準點分階段向上傳遞轉換。

2 控制點傳遞原則

為了保證核心筒的鉛垂性,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點精確傳遞至施工層,以控制施工層的各軸線,為保證傳遞精度,豎向傳遞必須分段投測。

3 控制點傳遞方法

將雷射鉛直儀架設在首層樓面基準點上,對中、整平後,接通電源射出雷射束。基準控制點與雷射接收靶中心重合後確定控制點的點位並加以保護,見圖10.2-7。

圖10.2-7 雷射鉛直儀傳遞控制點示意圖

10.2.4 樓層測量

1 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見表10.2-5。

表10.2-5 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

2 施工層放線

施工層放線時,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後再細部放線。室內應把建築物輪廓軸線和核心筒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

3 高程測量

1) 標高基準點的建立

在各單體首層分別建立4個標高測量基準點,部位設在四個外大角,採用水準儀由施工現場內高程測量控制點引測,校核合格後作為起始標高。

2) 標高傳遞

高程控制點的傳遞是在底層平面控制點預留孔正下方架設好全站儀,先精確測定儀器高,再轉動全站儀進行豎向垂直測距,最後通過計算整理求得雷射反射片的高程,然後按規範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把雷射反射片的高程傳遞到核心筒外壁上,見圖10.2-8。

3) 標高控制線的建立

施工層抄平之前,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

10.2.5 裝飾工程測量

1 軸線的恢復和引測

軸線恢復前對每條軸線的相對距離、角度進行校核,把面層的附著物清理乾淨,用墨線重新彈出,用於隔牆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軸線由恢復後的軸線進行引測,並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識;根據恢復後的軸線及圖紙上隔牆線與軸線的關係依次放出各樓層的隔牆線,用墨線彈出。

2 標高的抄測

+0.500m 線在裝飾工程中因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誤差,一般把裝飾線定在+1.000m,這樣可以為施工時定標高提供方便。

樓層+1.000m 抄測前先用水準儀校測結構施工從首層傳遞在核心筒壁的標高控制點,當較差小於3mm 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樓層+1.

000m 線抄測,將雷射掃平儀安置在測點範圍的中心位置,抄測各施工區內的裝飾水平線並用墨線標示。

10.2.6 沉降觀測

1 沉降觀測的目的

沉降觀測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建築的沉降進行乙個時期的跟蹤觀測,獲得建築物準確可靠的沉降資料,了解建築物的實際沉降情況,為建築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資料保證。

2 沉降基準點布設

1) 基準點布點原則

沉降基準點是沉降觀測的依據,每項工程應有4個穩定可靠的基準點,並每半年檢測一次,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的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足夠的觀測精度;沉降基準點須埋設在建築物的壓力傳播範圍以外,距離建築物基坑邊線不小於2倍基坑深度。

2) 基準點的埋設及測量

沉降觀測基準點採用測量總控制網埋設的控制點。

基準點高程的校測:基準點使用前,用蔡司 dini10 電子水準儀從業主提供的水準基點與場區內6個水準基準點聯測,經平差計算後的6個基準點高程資料作為本工程沉降觀測的基準點高程。

沉降觀測基準點布設閉合路線,其主要技術要求和測法應符合表10.2-6規定。

3)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

(1) 布點原則

表10.2-6 沉降觀測技術要求(單位mm)

注:n 為測站數

依據《建築變形觀測規程》(jgj/t8-2007)的要求,沉降觀測點布設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布置在變形明顯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穩固可靠、便於儲存、不影響施工及建築物的使用和美觀;

避開落水管、窗台、配電盤及臨時構築物;

承重牆可沿牆的長度每隔20m 左右設定乙個觀測點;

在轉角處、沉降縫兩側設定觀測點;

框架式結構的建築物應在柱基上設定觀測點。

(2) 埋設方法

為了便於觀測及長期儲存,觀測點宜採用不鏽鋼標誌,見圖10.2-9。

圖10.2-9 沉降觀測點大樣圖

3) 沉降觀測點的布置

針對本工程建築結構形式,根據設計圖紙和規範要求,沉降觀測埋設在首層剪力牆、外部柱側面標高+0.5m 處。

高層建築測量 監測方案

本工程地上22層,地下二層,建築高度80m,對主體工程的測量要求較高。尤其是工程的垂直度按要求層間不得大於 3mm。全高豎向偏差為3h 10000且不得大於 30mm。由於施工現場狹小,測量精度要求高,為了保證工程測量的精度,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如下測量方案。1 平面控制 該工程位於城市主要幹道街...

施工監測方案

成都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 東延伸線 土建1標段 橋梁上部結構模板與支架 編制複核 審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 成都地鐵專案部 二 一二年十一月 目錄1 編制依據 3 2 工程概況 4 2.1 測量人員配備見表3 1 5 2.2 儀器設配備 5 3 監控量測 6 3.1監控量測的目的 6 3.2監控量測的內容...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與施工監測方案

隧道監控量測 與超前地質預報實施大綱 山東大學 二 一 年八月 國家標準 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範 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 gb50299 1999 工程測量規範 gb50026 93 和 公路隧道新奧法指南 根據新奧法原理,按照動態設計 資訊反饋原則,對隧道圍岩穩定及可能發生的危及施工安全的隱患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