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測量方案

2021-10-13 17:09:41 字數 4188 閱讀 6754

一、 工程概況

鄭州市鄭東新區第一學校小學位於鄭東新區龍湖外環與農業東路第三城市中心軸線與第二城市中心軸線之間。該教學樓為一區、二區、三區。一區、二區地上四層,地下一層;三區區域性地上四層,地下一層。

建築高度最高為27.00m,總建築面積12516.92㎡,框架結構。

室內外高差1200mm,設計標高±0.00絕對標高90.7m,水準點的標高a4=88.

997m;a5=88.952m。

二、 施工測量管理人員的組成

三、 主要儀器配備

四、 軸線及高程放樣程式

1、 基礎工程

2、結構施工(包括地下結構)

各層在豎向柱模板拆除後立即抄測建築+0.5m水平控制線,以便檢查澆築後質量及下一步施工。

3、二次結構及裝修工程

五、 控制點的布置及施測措施

控制依據:「座標點」,a2、a3以及高程點h=90.7m。

1、根據規劃局提供的六個座標,分別為a、b、c、d、e、f。其中a點座標為(x=50716.553,y=74106.

760);b點座標為(x=50716.553,y=74161.66);三區c點座標為(x=50713.

553,y=74167.63); d點座標為(x=50713.553,y=74249.

86);二區e點座標為(x=50756.928,y=74119.76); f點座標為(x=50756.

928,y=74197.99)。

用經緯儀和鋼尺,按照圖紙具體尺寸找出一區、二區、三區各軸的軸線,控制點、座標點詳見測量成果表。根據土質類別軸線往外擴大2公尺撒土方開挖的邊線。

2、基礎墊層軸線投測:

(1)投測程式:採用軸線輔助線→控制點安置經緯儀→校核閉合→投測→校測閉合→彈線→自檢、互檢→驗線→基礎墊層放線→驗線。

(2)操作方法:基礎墊層澆築完成後,利用軸線控制點向墊層上投測控制線,經自檢、互檢合格後,彈出控制線,監理驗線合格後,再詳細放出細部軸線。依據基礎圖幾何尺寸以及軸線為準,用墨線彈出基礎施工中所需的邊界線,牆充線、暗柱位線等。

2、基礎施工高程控制:以永久高程點a4=88.997m,a5=88.952m為依據,用水準儀引至坑壁控制樁,然後用水準儀將標高引至基礎底平,經校核無誤後引測其它控制標高點。

3、±0.00以上工程軸線傳遞選用雷射鉛錘儀投點控制,具體做法:首先按驗收合格後的軸線控制點、測量成果採用通視直線投測法,利用經緯儀投測±0.

000平面1-a軸、2-d軸、3-a軸及各軸線,然後固定四個基準點,每層樓板在四個基準點同樣的位置處預留200mm×200mm的洞口4個,安放雷射接收板。軸線傳遞時分別在±0.000平面基準點安置雷射鉛垂儀對中整平後照准部旋轉三個位置分別向施工層發射雷射光束,在接收板上連線成正三角形,求其三角形中心為每處的控制點,然後用經緯儀進行控制點的閉合複核,確認無誤後,用正倒鏡分中法投測各軸線及細部施工線,各層平面放出的細部軸線,特別是柱、剪力牆的控制線必須校核無誤,以便檢查結構澆築質量和以後的進一步施工。

4、±0.00以上高程傳遞:在樓梯間懸吊鋼尺,鋼尺下端掛一重錘,使鋼尺處於鉛垂狀態。

用水準儀在下部與所建樓層面分別讀數,按水準測量原理把高程傳遞上去。每層高度上至少設兩個以上水準點,兩次匯入誤差必須符合規範要求,即小於±3mm,在允許範圍內取中數,作最後結果。每層標高均採用高程控制點向上傳遞,不得逐層向上丈量,且層層校核,因±0.

00以上結構豎向與橫向一次性砼澆築施工,在固定的豎向鋼筋上抄測每層結構+0.5m控制點,以供結構施工標高控制,且必須校核無誤。

5、二次結構施工以原有控制軸線為準,引放其它牆體、門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採用經緯儀投側,以貫通控制線於外立面上,窗洞口標高的各層+0.5m線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彈出貫通控制線,周圈閉合,保證視窗位置正確,上、下垂直;左右對稱一致。

6、室內裝飾面施工時,平面控制仍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控制引測建築+0.5m標高線要求交圈閉合,誤差在限差範圍內(小於±5mm)。

7、外牆四大角以控制軸線為準,保證四大角垂直方正,經緯儀投測上下貫通。其允許誤差為高成1/1000且不大於30mm。

六、 施工時的各項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

1、 為保證誤差在允許範圍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按《城市測量規範》(cjj8-89)執行,操作按規範進行,各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

(1) 控制軸線,軸線間互差

>20m1/7000相對誤差);

≤20m3對於軸線小於±3mm

(2) 各種結構控制線相對於軸線≤±3mm。

(3) 標高小於±5mm。

(4) 垂直度層高≤5mm,全高1/1000且不大於30mm

2、 放樣工作按下述要求進行:

(1) 儀器各項限差按儀器說明進行校核,必須符合限差要求。

(2) 垂直度觀測:在裝飾階段及裝飾前、後要進行垂直度觀測。若採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採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於水桶內。

(3) 用於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線必須經過檢驗。

(4) 細部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區域性的原則。

(5) 有方格網的必須校正對角線。

(6) 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較長的點作為後視點。

(7) 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

七、 沉降觀測

1、 沉降觀測要求在整個施工期間至沉降基本穩定止進行。

2、 本建築物施工時,沉降觀測按工程的測量規範gb50026-93第九章三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施測,沉降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和觀測方法如下表所示。

沉降觀測點的設定:在建築物周圍作四個沉降觀測水準點h1、h2、h3、h4,其中h1為永久性觀測水準點(在三個區的中間),h2、h3、h4為暫時性觀測水準點,然後測出其絕對高程。水準點布設在距建築物10~20m之間,沉降觀測點埋設要求與形式與三等水準點相同,相對標高為-1.

200m左右。並在每區四周的柱上設定沉降觀測點,沉降觀測點的具體位置:室外地坪上500mm,每個區的拐角柱、沉降縫邊柱設定,中間每隔20公尺設定1個。

3、 當澆築基礎筏板混凝土時,在筏板平面位置埋設臨時觀測點,待穩固後及時進行觀測。

4、 沉降觀測程式:每施工一層,觀測一次。工程竣工後觀測次數:

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以後每年一次,直至下沉穩定(三次間隔沉降量均小於0.03mm/d)為止,一般為五年。

5、 沉降觀測操作要點

1 工程竣工後觀測次數及沉降觀測的操作要求是「三固定」:a. 儀器固定,包括三腳架、水準尺;b. 人員固定,尤其是主要觀測人員;c. 觀測的線路固定。

上絲上絲

2 觀測順序為:後視距 →後→前視距 →前→後

下絲下絲

3 每次操作最大視距不大於20m,前後視距差小於0.5m,且每次觀測不得二次調焦。

4 由往(返)測轉返(往)時,必須交換標尺位置。

6、 觀測結果處理的原則及方法

1 水準網的計算應按小二乘法原理,採用間接觀測平差。

2 內業計算最後成果的取值,水準應精確至0.01mm。

7、 竣工後上交資料

1 垂直位移成果表;

2 觀測點位置圖;

3 荷載時間、位移量曲線圖;

4 變形分析報告等。

八、 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

1、 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測量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

2、 所有測量儀器必須每年校準檢定一次,在儀器上貼上校準狀態標識,具備合格的計量檢定證書,並由專案部測量負責人每半月一次進行自檢。

3、 儀器必須置於專業儀器櫃內,儀器櫃必須乾燥、無塵土。

4、 儀器使用完畢後,必須進行擦拭,並填寫使用情況**。

5、 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手提、抱等,禁止置於有振動的車上。

6、 儀器現場使用時,測量員不得離開儀器。

7、 三角架水準尺不得做其它工具使用。

九、 測量管理制度

1、 所有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2、 上崗前必須學習並掌握《工程測量規範》、《建築工程施工測量規程》及公司技術部制定的《計量器具管理實施細則》。

3、 到現場放樣前,必須熟悉圖紙,對圖紙技術交底中的有關尺寸進行計算、複核,制定具體的方案後方可進場。

4、 所有測量人員必須熟悉控制點的布置,並隨時巡視控制點的儲存情況,如有破壞應及時匯報。

5、 測量人員應了解工程進度情況,經常同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交流。

6、 經常與專業測量人員保持聯絡,及時掌握圖紙變更、洽商,並及時將變更內容反映到圖紙上。

7、 愛護儀器,經常進行擦拭,檢查時儀器保持清潔、靈敏,並定期維修,保證完好狀態。

8、 有關外業資料要及時收集整理。

9、 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測量人員素質。

10、 必須全心全意為施工單位服務,必須將所測的點或線向施工單位交代清楚。

施工測量方案

目錄1 編制依據 1 2 工程概況 1 3 測量準備 2 4 測量的基本要求 3 5 建築物平面控制網建立 3 6 建築物高程控制網建立 4 7 0.00以下施工測量 5 8 0.00以上施工測量 7 9 砌體工程施工測量 10 10 建築裝飾與裝置安裝工程施工測量 11 11 測量驗線 12 12...

施工測量方案

海淀區南沙河流域汙水治理三期工程 第一標段 溫泉鎮 北京諾和興水務建設工程 海淀區南沙河汙水治理三期工程專案經理部 二 一五年八月 1 工程概況 1.1 編制依據 1 工程測量規範 gb 50026 2007 2 國家 三 四等水準測量規範 gb t12898 2009 3 甲方提供的交樁資料及相關...

施工測量方案

目錄一 工程概況 1.1 本段工程概況 二 測量技術規範 三 人員儀器配置 3.1 儀器裝置 3.2 人員組成 四 測量管理制度 4.1 施工測量管理的質量目標 4.2 測量複核制度 4.3 測量資料管理 4.4 測量儀器及測量工作管理 五 施工控制測量等級 5.1 導線測量 5.2 水準測量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