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總結

2021-10-13 08:33:25 字數 4240 閱讀 4609

必修一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1講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了解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的組成物質----天體

型別多樣,包括星雲、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其中,恆星和星雲是最基本天體。

二、天體系統的層次

概念:距離相近的天體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饒轉,構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級別:總星系

一、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能量**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2.對地球的影響

a.太陽直接為地表提供光能和熱能,維持地表溫度,為生物繁衍生長、大氣和水體運動等提供能量。

b.太陽能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一種新能源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大氣分層與太陽活動

太陽活動的型別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週期約為11年,具體如圖1-1所示:

2.太陽活動的影響

(1)原因:太陽活動強烈時,產生的短波輻射和粒子流對地球電離層、地球磁場和地球大氣狀況均有影響。

(2)表現擾動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

產生磁暴, 極光

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與不同緯度地區年降水量變化週期相關

一、普通性

1. 地球在太陽系中位置

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及相互關係如右圖所示:

2. 表現

(1) 從運動特徵看,地球與其他行星繞日公轉

1 方向一致

2 軌道近似圓形

3 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

(2)從結構特徵看,地球與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許多相似之處。

二、特殊性

1.表現: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

2.存在生命的條件和原因

(1)宇宙環境 ①安全的宇宙環境 ②穩定的太陽光照

(2)自身條件

①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地表水多以液態存在。

②體積和質量適中,引力能使大量氣體聚集形成地球大氣層,經漫長演化形成以氮和氧為主

③自轉和公轉的週期適中,使地表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於生物的生長發育。

第2講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

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2週期:23時56分4秒,即乙個恆星日

3. 速度

(1)角速度:每小時15度,除南北極點外,其他地點都相同 (2)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極點為0

一、晝夜交替

原因①地球自身不發光,不透明,太陽只照亮地球的一半-----產生晝夜現象(晨昏線分地球為晝半球和夜半球)②地球自轉

週期:約24小時

二、時差

1.成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時刻較早

定義: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

2.地方時換算:經度沒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鐘

換算原則:東加西減

1. 區時

(1) 時區的劃分:以經度每15度範圍作為1個時區,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

(2) 區時:每個時區**經線的地方時

(3)換算

①每相差1個時區,區時就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

②公式:t某=t已+(-)兩地時區差×1小時(東「+」西「—」)

向東過日界線減一天

4向西過日界線加一天

(5)北京時間=東8區時=120°的地方時≠北京地方時

第3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方向:自西向東

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週期)1個恆星年

1.公轉特徵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近日點快,時間為1月初

遠日點慢,時間為7月初

軌道: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於其中乙個焦點上

2.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1)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度數23°26′

(2)影響:引起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①範圍:南北回歸線之間規律

1.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變化原因: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2)變化規律

1 緯度變化:同一時刻,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2 季節變化

2.晝夜長短的變化

(1)原因: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使晨昏線(圈)以地心為中心在地軸兩側來回擺動所致。

(2)判斷①晝弧長於夜弧,則晝長夜短,反之,則晝短夜長②晝弧等於夜弧,則晝夜等長

(3)規律

①赤道上,終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②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長,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夏至日時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最大值,極晝範圍達最大(南半球相反)

3 冬半年情況與夏半年情況相反

3.四季更替

(1)原因:一年中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變化,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的多少不同。

(2)緯度差異

①低緯度地區,全年皆夏,季節更替不明顯

②高緯度地區,全年皆冬,季節更替不明顯

4 中緯度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最大,晝夜長短的變化也較大,且兩者同時達最大值或最小值,單位面積上獲得太陽輻射變化最大,四季更替最為明顯。

第二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境

第一講岩石圈與地表形態

地球的圈層結構

1. 外部圈層:位於地表以上,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2. 內部圈層:

(1)劃分依據:**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

(2)分層地殼——莫霍介面(地下約17km)

地幔 ——古登堡介面(地下約2800km)

地核(3)岩石圈:由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殼組成

一、岩石圈的組成

三大類岩石:

①岩漿巖成因:岩漿侵入地殼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花崗岩、玄武岩)、

②沉積岩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砂岩、頁岩、礫岩、石灰岩)、

③變質岩成因:地殼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溫高壓下,礦物成分和核結構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二、岩石圈的物質迴圈

1.過程

2.意義

①形成地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

②改變地表形態,塑造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

③實現物質交換和能量傳輸,改變地表的環境

1.內、外力作用

2.內力作用的「足跡」——地質構造

3.外力作用表現

(1)主要表現: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岩作用等

(2)主要外力作用

第二講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一、大氣受熱過程

1.能量**:太陽輻射

2.大氣直接吸收的——很少,且有選擇性

①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線、②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③能量最強的可見光被吸收的很少

3.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絕大部分透過大氣射向地面,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同時產生地面長波輻射,其中絕大部分被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氣增溫。

二、大氣保溫作用的原理

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放出紅外輻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被稱為大氣逆輻射,把部分熱量還給地面。

1. 方式垂直運動:表現為氣流的上公升和下沉

水平運動,表現為風

2. 熱力環流

(1) 形成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 形成過程:右圖

海陸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

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公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

公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公升高),風由海洋吹向

大陸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風由大陸吹向

海洋形成「陸風」。(如右圖)

山谷風: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強烈增溫,導致暖

空氣沿山坡上公升,風從谷底吹向山頂形成谷風。夜

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因而沿山坡下

滑,流入谷地,風從山頂吹向谷底形成山風。(如圖)

城市風:城市上空氣流上公升,近地面風由郊區吹向城市。

汙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外,綠化帶

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內。

一、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1. 形成因子①太陽輻射對不同地表緯度加熱不均②地轉偏向力

2. 分布

氣壓帶、風帶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且氣壓帶,風帶相間分布,如圖5-2所示:

3. 移動規律: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季風環流

1. 季風概念:盛行風向隨季節有規律變化的風

2. 成因

(1)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1講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 了解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宇宙的組成物質 天體 1天體的含義 宇宙中物體的存在形式。型別多樣,包括星雲 恆星 行星 衛星 彗星 流星體 星際物質等。其中,恆星和星雲是最基本天體。人造天體比如 隕石,或者宇宙飛船 二 天...

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第一單元地球的宇宙環境 第1講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 了解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宇宙的組成物質 天體 1天體的含義 宇宙中物體的存在形式。型別多樣,包括星雲 恆星 行星 衛星 彗星 流星體 星際物質等。其中,恆星和星雲是最基本天體。比如 隕石,或者宇宙飛船 二 天體系統的...

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知識點

高二地理學業水平測試考試說明解讀 宇宙中的地球 測試要點一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要求一 了解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體系統 天體相互吸引 相互繞轉構成天體系統。級別 由小到大 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 太陽系和其他恆星系 恆星系和河外星系 總星系。2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