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複習要點 四

2021-10-10 14:03:51 字數 5414 閱讀 2491

專業權威互動快樂

學慧教育 國內領先的c2c 教育平台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複習要點(四)

工程分析

1、原則

(1)應從清潔生產的角度對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有關內容加以補充和完善

(2)大型工業專案可在環評報告書中單列「清潔生產分析」一章,專門進行敘述;中、小型且汙染較輕的專案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潔生產分析」一節。

(3)清潔生產指標項的確定要符合指標選取原則,從六類指標考慮並充分考慮行業特點。

(4)清潔生產指標數值的確定要有充分的依據。調查收集同行業多數企業的資料,或同行業中有代表性企業的近年的基礎資料,作參考依據。

(5)建設專案的清潔生產指標的描敘應真實客觀。

(6)報告書中必須給出關於清潔生產的結論及所應採取的清潔生產方案建議。

2、內容

(1),指標數值確定的參考技術資料,資料**,它的可靠性。

(2)建設專案所能達到的清潔生產各個指標的描述。

根據建設專案工程分析的結果,並結合對資源能源利用,生產工藝和裝備選擇,產品指標,廢棄物的**利用,汙染物產生的深入分析,確定環評專案相應各類清潔生產指標數值。

(3)建設專案清潔生產評價結論。

通過將**值與同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值進行對比,給出簡要的清潔生產評價結論。

(4)清潔生產方案建議。

在對建設專案進行清潔生產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了解環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內容及技術要求(p29-30)

1、分析建設專案可研階段環保措施方案的技術經濟可行性根據專案產生汙染物的特徵,充分調查同為企業和現有環保處理方案的經濟技術執行指標,分析專案可研階段所採用的環保設施的經濟技術可行性,在些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意見。

2、分析專案採用汙染處理工藝,排放汙染物達標的可靠性。

根據現有同類環保設施的經濟技術執行指標,結合專案排放汙染物的特徵和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專案環保設施執行,確保汙染物達標排放的可靠性並提出改進意見。

3、分析環保設施投資構成及其在總投資中所佔的比例彙總專案各項環保設施投資,分析其結構,計算環保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例。一般可按水、氣、聲、固廢、綠化等列出環保投資一覽表。對技改擴建專案,一覽表還應包括「以新帶老」的環保投資。

4、分析依託設施的可行性如廢水經簡單處理後排入區域汙水處理廠,需分析汙水處理廠的工藝是否與專案水質特徵相符,是否還有足夠處理能力等。?了解總圖布置方案分析的內容及技術要求(p30-32)

1、分析廠區與周圍環境保護目標之間所定衛生防護距離和安全防護距離的保證性。

參考國家有關防護距離規範,分析廠區與周圍環境保護目標之間所定防護距離的可行性,合理布局建設專案的各構築物及生產設施,給出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係圖。圖中應標明:保護目標與建設專案的方位關係、距離、保護目標的內容與性質。

2、根據氣象、水文等條件分析工廠和車間布置的合理性。

在充分掌握專案建設地點的氣象、水文和地質資料的情況下,認真考慮這些因素對汙染物的汙染特性的影響,減少不利因素,合理布置工廠和車間。

3、分析對周圍環境敏感點處置措施的可行性。

分析專案所產生的汙染物的汙染特性,結合現有資料,確定專案對附近敏感點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行的處置措施(如搬遷、防護)

(二)生態影響型專案工程分析

掌握生態影響型專案工程分析的技術要點(p32-33)

1、工程組成完全:要把所有的工程活動都納入分析中,如主體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輔助工程、大臨工程、儲運工程等,一般應有完善的專案組成表,明確的占地、施工、技術標準等主要內容。

2、重點工程明確:主要造成環境影響的工程,應作為重點的工程分析物件。應該明確其名稱、位置、規模、建設方案、運營方式等。

3、全過程分析:分選址選線期、設計方案、建設期、運營期、運營後期等

4、汙染源分析:明確主要汙染源、汙染型別、源強、排放方式工、納汙環境等。汙染源應該包括施工建設期和運營期。

5、其他分析:不同施工、運營方式的影響、風險問題等。

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的篩選

掌握環境影響識別的技術要求(p106)

在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識別中,在技術上一般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1、專案的特性(如專案型別、規模)

2、專案涉及的當地環境特性及環境保護要求(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環境保護功能區域、環境保護規劃)

3、識別主要的環境敏感區和環境敏感目標

4、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識別環境影響

5、突出對重要的或社會關注的環境要素的識別應識別出可能導致的主要環境影響,主要環境影響因子,說明環境影響屬性,判斷影響程度、影響範圍和可能的時間跨度。?掌握評價因子篩選的方法(p109-110)

(一)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方法(p109)

應根據建設專案的特點和當地的大氣汙染狀況對汙染因子進行篩選1、首先選擇該專案等標排放量pi較大的汙染物為主要汙染因子等標排放量pi的計算:

(1)式中:pi——等標排放量,m3/h;qi——單位時間排放量,t/h;coi——大氣環境質量標準,mg/一般選用gb3095中二級標準的一次取樣濃度允許值(或1h平均值),對該標準中未包含的專案,可以照tj36—37中的相應值選用,如已有地方標準,應選用地方標準中的相應值,對某些上述標準中都未包含的專案,可參照國外有關標準選用,但應作出說明,報環保部門批准後執行。qi應符合國家或地方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

對上述標準中只規定了日平均容許濃度限值的汙染物,coi可取日平均濃度限值的3倍,對於致癌物質、毒性可積累或毒性較大的如苯、汞、鉛等,可直接取日平均容許濃度限值。

2、其次還應考慮評價區內已造成嚴重汙染的汙染物

3、列入國家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汙染物,亦應作為評價因子。

(二)水環境影響評價因子的篩選方法(p110)

1、現狀評價因子的選擇水環境影響評價因子是從所調查的水質引數中選取的。

所選擇的水質引數包括現兩類:一類是常規水質引數,它能反映水域水質一般狀況;另一類是特徵水質引數,它能代表建設專案將來排放的水質。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調查一些補充專案。

(1)常規水質引數:以gb3838中所提出的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凱氏氮或非離子氨(總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鉻(六價)、總磷以及水溫(13項)為基礎,根據水域類別、評價等級、汙染源狀況適當刪減。

(2)特徵水質引數:根據建設專案特點、水域類別及評價等級選定。可根據按行業編制的特徵水質參數列進行選擇,選擇時可適當刪減。

(3)其它方面引數:當受納水域的環境保護要求較高(如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珍貴水生生物保護區、經濟魚類養殖區等),且評價等級為

一、二級時,應考慮調查水生生物和底質。其調查專案可根據具體工作要求確定,或從下列專案中選擇部分內容:水生生物方面:

浮游動植物、藻類、底棲無脊椎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等。

底質方面:主要調查與擬建工程排水水質有關的易積累的汙染物。

(4)根據專案廢水排放的特點和水質現狀調查結果,選擇其中主要的汙染物、對地表水危害較大的汙染物、國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汙染物作為評價因子。

2、**評價因子的選擇

(1)**評價因子應能反應擬建專案廢水排放對地表水體的主要影響。

(2)建議專案實施過程各階段擬**的水質引數應根據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評價等級、當地的環保要求篩選和確定。

(3)擬**水質引數的數目應既說明問題又不過多。一般應少於環境現狀調查水質引數的數目。

(4)建設過程、生產執行(包括正常和不正常排放兩種)、服務期滿後各階段均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決定其擬**水質引數,彼此不一定相同。

(5)根據上述原則,在環境現狀調查水質引數中選擇擬**的水質引數。

對河流,可以按下式將水質引數排序後從中選取:式中:cpi-水汙染物i的排放濃度qpi—含水汙染物i的廢水排放量csi—水質引數i的地表水水質標準chi—河流上游水質引數i的濃度qhi—河流上游來水流量*可理解為分子為i汙染物的排放量、分母為上游河水i汙染物的容量。

ise越大說明建設專案對河流中該項水質引數的影響越大。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

1、熟悉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地質、氣候與氣象等)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與技術要求1、地理位置建設專案所處的經、緯度,行政區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說明專案所在地與主要城市、車站、碼頭、港口、機場等的距離和交通條件,並附地理位置圖。

2、地質一般情況,只需根據現有資料,選擇下述部分或全部內容,概要說明當地的地質狀況,即:當地地層概況,地殼構造的基本形式(岩層、斷層及斷裂等等)以及與其相應的地貌表現,物理與化學風化情況,當地已探明或已開採的礦產資源情況。

若建設專案規模較小且與地質條件無關時,地質現狀可不敘述。

評價礦山以及其它與地質條件密切相關的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時,對與建設專案有直接關係的地質構造,如斷層、斷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進行較為詳細的敘述,一些特別有危害的地質現象,如**,也應加以說明,必要時,應附圖輔助說明,若沒有現成的地質資料,應做一定的現場調查。

3、地形地貌一般情況,只需根據現有資料,簡要說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內容:建設專案所在地區海拔高度,地形特徵(即高低起伏狀況),周圍的地貌型別(山地、平原、溝谷、丘陵、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風成地貌等地貌的情況。崩塌、滑坡、泥石流、凍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現象,若不直接或間接危脅到建設專案時,可概要說明其發展情況。

若無可查資料,需做一些簡單的現場調查。

當地形地貌與建設專案密切相關時,除應比較詳細地敘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內容外,還應附建設專案周圍地區的地形圖,特別應詳細說明可能直接對建設專案有危害或將被專案建設誘發的地貌現象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必要時還應進行一定的現場調查。

4、氣候與氣象建設專案所在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徵,年平均風速和主導風向,年平均氣溫,極端氣溫與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和最熱月),年平均相對濕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數,降水量極值,日照,主要的天氣特徵(如梅雨、寒潮、雹和臺、颶風)等。

如需進行建設專案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除應詳細敘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內容外,還需根據hj/t2.2中的規定,增加有關內容。

5、地面水環境如果建設專案不進行地面水環境的單項影響評價時,應根據現有資料選擇下述部分或全部內容,慨要說明地面水狀況,即:地面水資源的分布及利用情況,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庫1)之間及其與海灣、地下水的聯絡,地面水的水文特徵及水質現狀,以及地面水的汙染**。

如果建設專案建在海邊又無需進行海灣的單項影響評價時,應根據現有資料選擇性敘述部分或全部內容慨要說明海灣環境狀況,即:海洋資源及利用情況,海灣的地理概況,海灣與當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間的聯絡,海灣的水文特徵及水質現狀,汙染**等。

專業權威互動快樂

學慧教育 國內領先的c2c 教育平台

如需進行建設專案的地面水(包括海灣)環境影響評價,除應詳細敘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內容外,還需根據hj/t2.3中的規定,增加有關內容。

6、地下水環境當建設專案不進行與地下水直接有關的環境影響評價時,只需根據現有資料,全部或部分地簡述下列內容:當地下水的開採利用情況,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與地面的聯絡以及水質狀況與汙染**。若需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除要比較詳細地敘述上述內容外,還應根據需要,選擇以下內容進一步調查:

水質的物理、化學特性,汙染源情況,水的儲量與運動狀態,水質的演變與趨勢,水源地及其保護區的劃分,水文地質方面的蓄水層特性,承壓水狀況等。當資料不全時,應進行現場取樣分析。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複習要點

通過本科目考試,檢驗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所必需的技術方法了解 熟悉 掌握的程度,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對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的把握和運用的能力。一 工程分析 一 汙染型專案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 模擬法及資料復用法的基本原理 計算與應用 p...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複習要點彙總

一 考試目的及大綱主要內容 通過本科目考試,檢驗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所必需的技術方法了解 熟悉 掌握的程度,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對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的把握和運用的能力。考試大綱規定,技術方法中需掌握的問題共有29個,熟悉的問題共有40個,...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通過本科目考試,檢驗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所必需的技術方法了解 熟悉 掌握的程度,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對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的把握和運用的能力。一 工程分析 一 汙染型專案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 模擬法及資料復用法的基本原理 計算與應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