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短途實習報告

2021-09-28 06:35:34 字數 2826 閱讀 1246

學院:姓名:

班級:學號:指導老師:

2011-12-12

一、實習時間:

二、實習課目:自然地理(植物、地貌、土壤、水文)、人文地理

三、指導老師:

四、實習地點:內江師範學院西區校門口——沱江河岸邊——大洲廣場——三元塔

五、實習目的:把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與身邊實際相結合,以便今後更好的學習和理解地理學科的知識。

六、實習內容:

早上天空下著小雨,上午9:00我們在西區大門外集合地點集合,這也是我們自然地理短途實習的第乙個目的地。我們跟隨著他開始觀察西區校門外以及沱江邊的植物。

在謝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有小蠟樹,桑科的小葉榕,小葉杜鵑,薔薇科木瓜,八角金盤;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為**帶樹種的桂花樹,又名「漢桂」;優良的抗汙染樹種小葉女貞;還介紹了一串紅、花葉姜、魚尾葵等。

我們隨著老師們沿著沱江邊觀測,前往實習的第二個目的地——沱江凸岸(三橋橋下),胡老師開始給我們介紹有關沱江和沱江沿岸的人文及經濟情況。沱江自北向南流,是長江的一條支流。由於河道彎曲,河流衝擊北岸,使得北面形成凹岸,而南岸卻因泥沙堆積形成凸岸。

沱江的北邊由於流水侵蝕河岸形成深槽,為了城市的穩定,所以護岸工程進行得比較早。在大洲廣場下面的岸邊建釘子壩,將水流反射到對岸去,即今天的西林公園下邊。這樣就保護了大洲廣場這邊的河岸,減小了河水對岸堤的沖刷。

隨著後來內江經濟的發展,城市用地的擴建,廣場對面地區也發展了起來。後來就在西林公園下邊的河岸建了護岸,而釘子壩也慢慢消失在歷史的歲月中。在沱江的護岸邊,由胡老師講解,我們觀察護堤。

內江市區沱江邊的護堤是在近年來才修建的,為期3年才竣工,但護壩工程建的並不科學。隨著近幾年內江的發展,沱江水汙染越加嚴重,飲水質量變差。內江屬於**帶季風氣候,夏季多暴雨,為了防洪灌溉,修建了防洪堤。

但是卻使得白鷺失去了做巢的條件,為了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棲息場所,便建立了甜城湖和規劃中的濕地保護區。

聽胡老師講解完沱江水文後,我們又過三橋沿著沱江邊去實習的第三個目的地——大洲廣場。在謝老師的介紹下,我們知道了園林植物的選擇條件:園林作物的選擇主要選本地的鄉土植物,例如引種應選能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植物,並慎重慮。

盡量做到第

一、季節上,四季常綠;第

二、以喬灌植物為主;第

三、顏色的搭配上要求季相五彩繽紛;第

四、不能選荊棘植物,長刺、長毛、易掉毛的都不應選。配置方面:應與園林四周的建築物相配襯,種植上可採用叢植、對植、行植、孤植等多種種植方式,使空間布局上顯得層次合理,整潔美觀。

參觀完廣場植物,我們去吃午餐。下午1:30我們在三元塔山下集合,前往第四個實習目的地——登山到三元塔。

在登山前往三元塔之前,胡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周邊地區的地質地貌,為低山丘陵地貌,河流沖積面積廣,內江三面環水,所以叫內江。內江周邊為倆母山的穹窿地質地貌,形成年代久遠,面積廣闊,地貌奇特,在中國甚至世界地理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據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書載:

四川盆地,早屬海域,與太平洋為一體。海盆與陸盆曾多次交替,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盆地周邊群山凸起,中心下陷(而南部倆母山區域又向上隆起),形成內陸湖。在重慶巫山的東、西兩側,受海水的衝擊侵蝕以及內陸湖水的外溢等多種地質、氣候條件作用下,切穿巫山於200萬年以前才形成了而今的長江三峽,內陸湖水得以外溢。

隨著長江三峽口的逐漸深切,盆地湖水下降,使得形成於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地質專家稱:燕山運動時期)的倆母山周邊古地質岩石才逐漸顯露出水面,成為而今的穹窿地質地貌奇觀。

隨後我們登到山頂,參觀三元塔。胡老師又開始給我們介紹有關三元塔的歷史。我們了解到三元塔座落於內江市城南3.

5公里的沱江岸三元山上,始建於唐代,明末倒毀,清嘉慶九年重修,歷時3年竣工。塔基為正方形石座,塔身10層、8麵體,高62.7公尺,底層正面開圓形石拱門。

其餘每層皆開亮窗,塔內有140級石梯轉至頂層,全塔系大型青磚砌成,塔身塗漆,陽光明媚時金光閃閃,10裡開外都能看到。有一對著名的對聯是這樣描寫三元塔的:身居寶塔,眼望孔明,怨江圍實難旅步;鳥在籠中,心思槽巢,恨關羽不得張飛。

這對聯的巧妙之處在於對句雖少卻包含了諸葛亮、姜維、呂布、曹操、關羽、張飛這幾位世界名人在內,其意境和寫作手法不得不讓人佩服。其實除了對聯外還有很多關於建塔的說法。其一為鎮妖塔:

塔建河曲高處以鎮河妖,古時運輸以水運為主,在河道彎曲的地方,水流態勢發生改變,出現翻船事件很正常,但古人認為是河妖在作怪,所以在河道彎曲的地方修建了三元塔,登上塔頂,基本上可以在每個方向都看到沱江,隔河相望的高寺塔也是同樣的。二為文運塔:古時認為修塔可以改變乙個地區的文運,可以多出人才。

至今在塔的第三層仍有「天開文運」四個大字。三為風水塔: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龍脈,進而影響本地區的風水。

而高寺塔的修建也與三元塔的修建有密切的聯絡。傳說因三元塔的修建破壞了原有地勢好的風水地貌,於是便在三元塔的對面修建了一座高寺塔。高寺塔在沱江左岸與三元塔隔江相望,空間距離約3000公尺。

兩塔同年修建。高寺塔高33.3公尺,亦為10層,塔中有60餘級台階可旋轉上公升到第6層。

塔身系堅硬的白石建成,峙立於清流河注入沱江匯口處之峰上,給人以「中流砥柱」之感。兩塔遙相呼應,形成很好的文化景觀。相傳三元塔山下有一口井,即現在三元井,這口井出滷水,可以熬製井鹽,鹽對古人來說非常重要,鹽稅是本地財政的重要支柱。

在距離本地不遠的富順地區打了一口出滷水的井後,三元井就不再出滷水了,也就失去了乙個重要的稅收**,所以以塔鎮井。

參觀完三元塔後,我們開始原路下山返回,到達山底後便乘車返校。為期一天的自然地理短途實習就結束了。

七、實習總結:

這次短途的自然地理短途實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刻了解了內江的地理、人文、歷史;同時也使我們生動形象的了解到自然地理的學科知識,將理論與書本知識更好地與實際相結合,以便今後更好地把握學科知識。

但是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學生對老師講解的內容把握不完整,主要是講解的內容太分散了;部分學生對老師講解的內容沒有認真聽,聽了只言片語。

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自然地1 實習概況 一 實習目的及要求 1.通過實習了解都江堰地區的基本自然條件和水文狀況,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組成及其原理。了解流速儀的組成和工作原理。2.學會土壤刨面的開挖與觀察。3.對當地典型地形進行觀察,了解該地區的地質情況。4.學會認識青城山的植物的分布狀況,掌握植物樣方的調查方法,學會調...

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實習地域概況 涼城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中南部,地處東經112度02分至113度02分之間,北緯40度10分至40度50分之間,東鄰豐鎮市,西與呼和浩特市接壤,南與山西省左雲 右玉縣交界,北和卓資縣相鄰。縣境東西最長82km,南北最寬73km,總面積為3458.3k 涼城縣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一 緒言 實習時間 2010年12月20至24 實習地點 重慶市陳家橋 縉雲山 天府煤礦及北碚區水文站 實習路線 沙坪壩 歌樂山鎮 土主 歇馬 磨灘 青木關 陳家橋為第一條路線 沙坪壩 縉雲山為第二條路線 縉雲山 天府煤礦 沙坪壩為第三條路線 沙坪壩 水文站 沙坪壩為第四條路線。實習目的 野外實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