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地理必修一基礎知識梳理

2021-09-18 11:05:51 字數 5017 閱讀 7598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與總結

一、 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是:恆星和星雲

2、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夜晚,我們所見的滿天繁星絕大多數是恆星。

3、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總星系4、太陽系八大行星

太陽—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地球是太陽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

特殊:存在生命

(1) 外部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穩定的光照

(2) 自身條件: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形成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地球的體積與質量適中,形成適合呼吸的大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週期適中,使地表溫度變化不大。

6、太陽能量的**:核聚變(4個氫核在高溫高壓下核聚變乙個氦核)

7、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 直接為地表提供光能和熱能,維持地表溫度,為生物繁衍生長、大氣和水體運動等提供能量

(2) 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能源,取之不盡、穩定、無汙染

8、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3) 太陽活動的型別:黑子(光球層)、耀斑(色球層)

(4) 影響:對地球磁場產生影響,產生磁暴;產生極光(兩極地區);引起電離層的擾亂,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與天氣、氣候變化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正相關、負相關)

9、地球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 (北極上空俯視看逆時針,南極上空俯視看順時針)

(2)週期:23時56分4秒**動360) 乙個恆星日

(3)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外,其他地點都相同,大約每小時轉動15

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例題:廣州與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廣州的線速度大於上海的線速度

10、地球的公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週期:365日6時9分10秒一恆星年

(3)速度: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

1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1)產生原因:

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因此有晝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因此晝半球、夜半球所處部分不停地變化,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

(2)週期:晝夜交替的週期是乙個太陽日,即24小時。

(3)晨昏線(圈):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按地球自轉方向經過晨昏線進入晝半球的是晨線,按地球自轉方向經過晨昏線進入夜半球的是昏線。如下圖:

①在晨昏線上各地,太陽高度為0;

②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成90;

③直射點a與晨昏線和最小緯線圈切點b的緯度之和等於90;如當太陽直射在20s時,切點b的緯度為70n或70s。

(4)常見的太陽光照示意圖:

(5)常見日照圖的判讀

①確定南、北極:在側檢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從自轉方向上看,逆時針自轉者為北極,順時針自轉者為南極。

②確定太陽直射點位置:太陽直射點是晝半球的中心點。

③確定特殊點的地方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與此正相對經線的地方時為0時。

④確定太陽出沒時刻:某地日出時刻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時刻;日沒時刻是該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時刻。赤道上全年都是6時日出,18時日落;在極晝、極夜的區域則沒有日出、日落現象。

⑤確定晝夜長短:由晨昏線分割的同一緯線上晝弧與夜弧的長短決定晝長和夜長,可以通過讀經度差數進行判斷。

⑥確定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以直射點為中心向南北兩側逐漸遞減,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等於90度減去該地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的差。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為0。

2.地方時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不同的經線有不同的時刻,這就產生了地方時,同一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相同。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4分鐘。為使用方便,全球共分為24時區,每時區跨經度15°,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時間是世界時(0度經線的地方時),相鄰時區時間差1小時。

如圖4-8。

區時的計算

例題:東八區為10點時,東三區的區時是幾時?(5時)

某經線所在的時區:經線度數除以150,餘數以7.5為界

例題:東經50度在東三區。

12、四季更替的成因:地球的公轉

13、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直射點的太陽高度是90。

14、二分二至的判斷

15、地球圈層結構

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的內部圈層(通過**波):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厚,海洋薄)、地幔、地核

岩石圈的組成: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地殼

岩漿的發源地——軟流層(地幔上部)

二、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6、岩石按成因分為:

岩漿巖——花崗岩、玄武岩

沉積岩(含有化石)——石灰岩

變質岩——大理岩、片麻岩

17、地殼內部物質迴圈的過程(見學業水平測試說明p108圖2)

地殼物質迴圈:地球內部的岩漿,經過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巖,岩漿巖受流水、風、冰川、海浪等的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沉積岩。同時,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等作用下發生變質,形成變質岩。

各類岩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岩漿。從岩漿形成各類岩石,再到新岩漿的過程,就是地殼內部的物質迴圈。請說明圖1-4中各個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含義。

斷層——塊狀山地

18、地質構造

褶皺19、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例: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長江三峽——流水的侵蝕作用;

桂林山水——流水的化學溶蝕作用

三角洲、沖積扇、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流水的沉積作用

五大湖——冰蝕作用;沙丘——風的沉積作用;

20、地面是低層大氣的直接熱源——對流層大氣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1、大氣保溫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很少,絕大部分可透過大氣射到地面,而大氣可吸收大部分的地面長波輻射,並向外放出紅外輻射,其中大氣逆輻射補償地面熱量的損失。

例:為什麼冬春季節霜凍總出現在晴朗的夜晚?因為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保溫作用差,氣溫低。

22、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熱力環流是由於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近地面:冷—高壓,熱—低壓

23、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見書必修一p40圖2-2-11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律: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4、季風環流的形成原因

一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如東亞季風);二是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如南亞季風)

東亞季風: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

南亞季風:北半球——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5、結合例項,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規律對氣候的影響

見必修一p53圖2-4-2,b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高溫少雨,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f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的季節變化不大。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氣候型別詳見氣候型別的分布規律、成因及特徵的**。

26、鋒面系統的特點:①冷氣團在下,暖氣團在上

鋒面附近常伴有雲、雨、大風等天氣

冷鋒過境時,常出現陰天、颳風、下雨等天氣現象。冷鋒過境後,氣溫、濕度明顯降低,氣壓公升高,天氣轉晴。

暖鋒過境時,常出現陰雨天氣,多連續性降水。暖鋒過境後,氣溫上公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27、低壓、高壓系統的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閉合等壓線中,中間氣壓低,是低壓系統;中間氣壓高,是高壓系統。

低壓系統,中心氣流上公升,過境時,常出現陰雨天氣,如颱風。

高壓系統,中心氣流下沉,其控制區多為晴朗天氣。

28、水迴圈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蒸發和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

29、水迴圈的地理意義

①促進地球上各種水體的更新②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塑造地表形態

目前人類主要從地表徑流對水迴圈施加影響:

時間尺度——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如修水庫和植樹造林

空間尺度——主要是改變水資源的空間分布,如跨流域調水

30、洋流的型別:

根據水溫狀況可以分為寒流、暖流。

根據洋流形成的原因可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

由高緯流向低緯的是寒流,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是暖流

31、世界洋流分布規律:中低緯度,北半球—順時針流動,南半球—逆時針

①中低偉海區形成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②北半球中高緯海區形成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③南緯400海區形成環球性西風漂流。

32、結合例項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暖流增溫增濕(北大西洋暖流——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2 寒流降溫減溼(沿岸寒流——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

3 漁場的形成:寒暖流交匯處(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北海漁場);

上公升流(秘魯漁場)

三、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33、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

34、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的作用: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5、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構成乙個有機整體

36、地理環境整體性及其對人類活動的意義

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體現一: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協調一致

體現二: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即「牽一髮而動全身」

體現三:不同區域之間相互聯絡,乙個區域的變化不可避免的影響到其他區域。

37、結合例項,分析自然地理環境從赤道到兩極、從沿海到內陸及垂直地帶的地域分異規律

從赤道到兩極分異規律——熱量

從沿海到內陸分異規律——水分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水分、熱量及其組合的垂直變化

38、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因地制宜

四、 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9、結合例項,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和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坦開闊的地方,如平原,河谷、山間盆地

山區的公路呈「之」字形分布,鐵路沿河谷分布。還要避開斷層。原因:平坦、安全。

40、了解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及其影響

總趨勢:波動上公升。

魯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基礎知識提綱梳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易錯辨析 岩石圈和地殼的範圍 岩石圈是介於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之間的乙個圈層,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之上的固體岩石部分。地殼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地球的普通性 從運動特徵來看,地球與其它行星的運動特徵相似,都按自西向東的方向繞太陽公轉 公轉的軌道都近似圓形 公轉軌道面幾乎在同一...

魯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三基礎知識提綱梳理

首先是初期階段,是指區域早期發育階段。此時,區域內的因子數較少,空間結構關係簡單,資源對生產來說是充足的,而環境短期內也不會受到明顯破壞。因此,區域內部的人地關係基本上是協調的。其次是成長階段,是指區域的中期發展和成熟階段。在區域的中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複雜,物質 能量...

地理魯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知識點

近圓性 各大行星的公轉軌道同圓相當接近,只有水星軌道的偏心率稍大。2 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徵 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別是高階智慧型生物的行星。這與其所處的宇宙環境和地球本身的條件有關。1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條件 穩定而又安全 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安全的空間執行軌道 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