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節水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簡介可行性報告

2021-09-18 07:42:53 字數 5694 閱讀 8678

一、專案建設背景

竹山縣地處鄂西北山區,境內以秦巴、武當山脈為屏障,形成北**帶季風氣候,具有南北過渡的氣候特點。全縣現有耕地面積52.6萬畝,其中旱地面積43.

0萬畝,旱佔全縣耕地面積的81.7%。受複雜地形氣候影響,我縣的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區雖然土壤條件好,排灌設施比較配套,屬全縣主要產糧區,但受自然降雨少的影響,農作物產量年度變幅大。

南部和西西部地區,屬高寒山區,雨水較多,但因耕地坡度大,耕層淺,土壤含蓄水量小,時常發生季節性缺水。北部山區降水量小,農作物「靠天收」。「九五」以來,我縣針對不同地帶的氣候和耕地特點,採取工程、生物、化學、農藝等措施,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由於我縣旱作面積大、分布廣、基礎條件差,乾旱缺水仍是制約我縣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障礙。

為此,擬進一步實施旱作節水農業綜合開發專案。

二、專案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規模

本專案建設分五個主要內容。一是2萬畝旱作節水農業高效示範園;二是15萬畝全覆蓋保墒栽培示範區;三是2萬畝節水灌溉(水窯)示範區;四是抗旱節水農業試驗站建設;五是1萬畝抗旱節水種子生產基地建設。

三、專案實施年限

該專案2001—2023年實施,共6年。

四、專案投資預算及籌措方式

竹山縣旱作節水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建設規模為20萬畝,專案計畫投資2000萬元,2023年—2023年每年投資350萬元,2004—2023年每年投資300萬元。計畫縣級財政配套1000萬元,特請示國家投資1000萬元。

五、效益分析

完成專案投資且達到投資目標後,18萬畝糧食作物平均畝增產50公斤,年增收900萬元;2萬畝高效特增基地平均畝增收200元,年增收400萬元。共計年增收1300萬元,同時,通過專案建設,可有效提高專案區的水資源利用率,從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專案區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六、專案進展情況

目前,該專案已編制了專案建議書,上報省計委、省水利廳。

竹山縣「十萬畝生態有機茶」建設

專案簡介

一 、專案建設背景

竹山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屬華中和西北、西南經濟結合部,同時也是華中區「兩河兩庫」(即:長江、漢江、黃龍水庫、丹江水庫)實施綜合生態治理工程的關鍵地帶,國家退耕還林示點縣之一,全縣總人口45萬人、國土面積3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1萬畝,林地面積139.

5萬畝。境內高山二高山地域面積遼闊,土壤中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植被資源很好,由縱橫交割形成垂直分布小氣候資源豐富。

同時,竹山縣種茶的歷史悠久,所生產的聖水牌綠茶榮獲國家金獎、省十大名茶殊榮,為開發利用我縣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擬建設十萬畝生態有機茶專案。

二、專案建設規模和內容

專案建設總規模10萬畝,其中轉化現有常規茶園4萬畝,新建6萬畝。

專案建設主要內容為:一是新建有機茶基地6萬畝;二是通過龍頭企業(湖北竹山聖水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建加工車間和貯藏保鮮庫。

三、效益**

專案實施後,既能夠調整產業結構,又保護了生態環境,並對國家南水北調工程起到水源的水質保護作用。按照「十萬畝生態有機茶」規模建設可解決4萬人就業,農民增收2.2億,農民人平增收2112元,企業產值3.

795億元,提供稅收7211萬元。

四、建設年限

2023年—2023年。

五、建設投資和資金籌措方式

總投資6432萬元,其中3588萬元用於基礎建設(包括種苗、配水設施等),2544萬元用於加工車間的廠房及配套的製茶機械的購買;300萬元用於低溫保鮮庫建設。

資金籌措渠道:請求國家投資2800萬元,申請扶貧貼息貸款2500萬元,地方自籌1132萬元。

六、工作進展情況

該專案於二oo一年三月已委託湖北農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經市計委組織初審後上下報到了省計委、農業廳。

竹山縣二十萬畝豆雜基地

專案簡介

一、專案建設背景

竹山縣屬**帶季風氣候,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優越的氣候條件,土壤屬於過渡性黃棕壤——棕壤地帶,非常適宜豆雜作物生長。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實地考察論證,認為竹山縣不僅具備適於豆雜生產的良好氣候,土壤條件,充足的勞力資源和堅定的豆雜生產基礎,而且具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和較強的技術力量;不僅能夠實現建設「億斤豆雜縣」的目標,同時也具備建設「中國南方大豆示範縣」的條件。為把農業綜合開發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加快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擬建豆雜基地。

二、建設規模和內容

該專案建設覆蓋面大,涉及全縣十七個鄉鎮,基地總面積20萬畝,其中黃豆15萬畝、綠豆3萬畝、豌豆2萬畝。

三、建設投資和資金籌措方式

該專案概算總投資4200萬元,地方財政和群眾自籌1200萬元,請求國家扶持3000萬元。

四、專案建設年限

該工程實施期為2023年—2023年。2023年完成黃豆基地3萬畝,綠豆基地1萬畝;2023年完成黃豆基地3萬畝,綠豆基地1萬畝;2023年完成黃豆基地3萬畝,綠豆基地1萬畝;2023年完成黃豆基地3萬畝,綠豆基地1萬畝;2023年完成黃豆基地3萬畝,綠豆基地1萬畝。

五、效益分析

該專案建成後年產豆類1億斤,直接產值8000萬元。如果年加工4000萬斤原料的豆製品,可增值3000萬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300餘元,為改善地方財政狀況,實施農業深度綜合開發,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

六、工程進展情況

該專案已拿出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通過市計委呈報到省計委。

竹山縣鄖巴黃牛雜交利用專案簡介

一、專案建設背景

竹山縣屬於山區農業縣,糧食生產常年人均水平在400公斤左右,農副產品年形成量在1.5億公斤左右,全縣擁有可利用167.2萬畝荒山、草坡、灘塗地、荒極草場和年產農作物桔桿1.

5億公斤,通過氨化微貯技術處理後,可保證年出欄2萬頭肉牛過冬渡春的飼料。生產肉牛的精料資源充足。全縣擁有10.

8萬農戶佔95%以上都有良好的養牛傳統,特別是從90年代開始,通過對農村科技知識的宣傳,農民的科技意識和應用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全縣黃牛的本種繁育和改良的成績顯著。而且,鄖巴黃牛的發源地和生產區在我縣,黃牛飼養量達3.5萬頭,其中能繁母牛18468頭,有繁殖改良的堅定基礎;全縣已有幾個鄉鎮開展過黃牛冷凍**人工授精技術和同步發情技術,廣大幹部和養牛戶迫切期望發展鄖巴黃牛雜交專案。

為使我縣鄖巴黃牛主產地良種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通過發展養牛業,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在實施科技興牧和農業結構調整中充分體現出科學養牛的經濟效益。

二、建設規模和內容

建設規模為年均出欄肉牛2萬頭。建凍精配種站15個;建標準牛欄20萬平方公尺;建肉牛試驗育肥場2000平方公尺;人工墾處長種草10萬畝;引進送購種母牛4000頭;購人工授精裝置儀器;購液氨運輸車一輛;建交易市場6個。

三、專案投資和資金籌措方式

建凍配種站15個,建飼料專貯氨化池20萬立方公尺,建標準牛欄20萬平方公尺,建肉牛試驗育肥場2000平方公尺,人工重複種草10萬畝,投草種10萬公斤,投入肥料500萬斤,引進選購種母牛4000頭,興建6個交易市場,該專案概算總投資4000萬元,請求國家扶持2400萬元;地方自籌1600萬元。

四、專案建設年限

該專案實施年限為2023年—2023年。2023年制定相應措施,鼓勵和調動農民養牛的積極性;2023年完善圈舍設施,補充母牛群,墾復種草0.5萬畝;2023年配置冷凍設施和培訓人工授精,種草1萬畝;2023年建立6個交易市場;2023年專案達標年。

五、效益分析

該專案建成後,年出欄肉牛2萬頭,每頭**價1500元計算,農戶淨增收入600萬元,年創稅收314萬元,人工種草達可以淨化空氣,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可吸收轉移大批農村剩餘勞力和安排下崗待業人員,緩解就業矛盾,促進社會安定。

六、工程進展情況

該專案已完成專案建議書。

竹山縣「三元」雜交商品豬基地專案簡介

一、專案建設背景

竹山縣作為山區農業大縣,財政主要收入來自於農村,而農村的主要收入又來自於畜牧業,畜牧業在農業收入中佔36%以上,養豬收入又佔畜牧業收入的85%以上;通過近幾年來的牲豬品種不斷的引進改良,養豬生產仍然是農村農民脫貧,周期短、見效快,合民心順民意的好專案。

其有利條件是領導重視,牲豬生產有基礎。社會化服務體系已經形成,交通運輸方便。316國道貫穿竹山全境,全縣村村通公路 ,交通比較便利。

良種繁育體初具規模。全縣以縣種豬場為主,各鄉鎮為輔的純繁基地初步形成 , 全縣通過牲豬「四化」、「三優」牲豬人工授精達85%以上。

二、建設規模和內容

建設規模為年牲豬飼養量80萬頭,出欄55萬頭。形成良種繁育體系 ; 技術服務體系 、交易市場體系和飼料加工、冷凍、貯藏體系。同時加大欄圈建設力度,形成一大批規模經營牲豬養殖大戶 , 帶動全縣牲豬主業的良性發展。

三、專案投資和資金籌措方式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需要投入800萬元 ,飼料加工**體系建設需投入700萬元,欄圈建設需投入800萬元,技術服務建設需投入600萬元 ,交易市場及運輸體系建設需投入800萬元,加工車間建設需投入300萬元,建凍庫需投入500萬元,組建養豬大戶需周轉金600萬元,該專案總投資為5100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扶持3400萬元地方,自籌700萬元,群眾投勞集資1000萬元。

四、建設年限

該專案建設年限為2023年—2023年。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23年—2023年,力爭牲豬飼養量達到30萬頭,年出欄20萬頭;第二從階段為2023年—2023年,力爭牲豬飼養量達到80萬頭,年出欄55萬頭。

五、效益分析

專案建成後,年實現養豬收入2.4億元,創利3840萬元,每頭豬按40元稅收計算,年可為國家增加稅收2200萬元。同時,豐富城鄉居民生活,吸收轉移農村剩餘勞力和城鎮待業人員就業,促進社會穩定。

六、工程進展情況

該專案通過多次考察實踐,經過充分的論證分析,已完成專案建議書,並在保豐、麻家渡等鄉鎮開展試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

竹山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專案簡介

一、專案建設背景

民以食為天,食以菜為先,蔬菜是人們膳食結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蔬菜的消費需求已由數量型轉為質量型,並逐步由質量型向營養型、保健型過渡,尤其對蔬菜的花色品種、營養質量、安全無公害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根據我縣地理氣候和自然資源等諸方面優勢條件,圍繞市場需求大力發展以山野菜、乾菜為主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及其加工,對加速我縣種植結構調整、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產效率,推進「兩高一優」農業和持續發展,帶動相關產業興起,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振興縣域經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建設規模和內容

竹山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總規模為29.2萬畝,實際占用耕地面積13.2萬畝(其中二荒掛坡地面積3萬畝),兼作套種16萬畝。

乾菜生產:以寶豐、擂鼓為中心,輻射西區鄉鎮,品種以尖椒、蘿蔔為主,總面積達到8萬畝,年產乾品量1000萬公斤。

山野菜生產:以南部和西西鄉鎮的二荒地和掛坡地為主,品種以香椿、薇菜、野金針、竹筍、野葛為主,總面積達到3萬畝,年產乾品量300萬公斤。

水生菜生產:以譚家河灌區為主,品種以蓮藕為主,總面積1萬畝,年產量2000萬公斤。

鮮菜生產:以城關、潘口、寶豐(或溢水、麻家渡)為主,重點抓好城鎮商品蔬菜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商品蔬菜生產,總面積1.2萬畝,年產量1.6萬公斤。

三、建設投資及資金籌措方式

竹山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總規模為29.2萬畝,共需投入資金17030萬元。其中:

申請國家扶持8330萬元,地方自籌8700萬元,重點投入水利設施建設、溫室大棚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工貯藏、市場技術資訊建設等方面。

四、建設年限

專案實施年限為2023年—2023年。

五、效益分析

蔬菜基地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蔬菜3億公斤,直接產值2.66億元,通過加工包裝,每年可獲得加工增值收入5000萬元,年創稅收4500萬元。

四、工程進展情況

該專案已完成專案建議書,並上報市計委,縣內已在寶豐、擂鼓等鄉鎮開展試點工作。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專案可研報告編寫大綱

第一章專案概要 1.1 專案背景 1.2 專案範圍 規模 內容與工期 1.3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4 效益 1.5 組織領導和管理 第二章專案區概況 2.1 自然概況 2.1.1 地理位置及範圍 2.1.2 水文氣象 2.1.3 地形 地貌及土壤 2.1.4 水資源 2.1.5 耕地種類 數量及...

農業綜合開發專案管護制度

第一條指導原則 為了確保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專案工程的正常運轉和長期發揮效益,在專案工程竣工驗收 產權置換,落實管護主體的同時,要建立健全執行管護制度。第二條制定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專案工程竣工驗收後要及時移交,專案鄉村都要制定相應的管護制度和管理標準要求,具備產權置換,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做到...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專案工程簡介

陝西省潼關縣潼河專案區2010年度 標段工程簡介 2010年度潼河專案區安樂片 標段距縣城南5公里,涉及安樂鄉的毛溝 馬吉等3個行政村。2010年6月21日,陝水規計發 2010 278號檔案下達了專案實施計畫,2010年12月份進行了公開招標,專案共劃分為兩個標段,該標段由陝西悅荷水利水電工程 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