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學課堂為載體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

2021-09-12 09:15:50 字數 3104 閱讀 5291

因此,在講《連續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之前,我先讓學生對西潞園小區的情況做了調查,不管是介紹環境知識還是做出環境決策,都離不開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處理,以及其他的數學方法,此項工作不僅為了本節課,對學生們的數學能力也是乙個鍛鍊。

教學中,我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通過孩子們熟悉的小區**創設了學生們生活遊戲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契機進行環保教育,做到既不破壞原來的課程完整性,又加強了課程的環保性。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再比如在設計例題時,我沒有使用書上給的例題,而是用學生們在課前調查出來的小區居民人數資料編出應用題,這樣學生在課前的調查結果在課上得到了運用,既鍛鍊了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也使他們感受到生活與數學課堂其實並不遙遠,處處有數學。

在課後練習時,我更是以學校開展的收集廢舊光碟換購物袋活動緊密結合,應用題的內容說的就是同學們的環保行為,所以做起題來大家感到既親切又熟悉,同時也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這時的環保教育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特點, 教師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環保意識。

二、發揮教材功能,挖掘可持續發展教育內容,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充分發揮教材本身的教育功能,選擇大量有說服力的資料、統計材料和數學史料,向學生進行愛護環境、節約能源的環保教育,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時,我選擇了近十幾年來人們由於大量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具體資料作為練習,並向他們介紹近幾年來大量植樹造林的目的及好處。這樣,把環保教育與書本知識有效結合起來,既鞏固了知識,又大大增強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除了森林的樹木被砍,還有許多地方的樹木被砍,草地被毀……學生們被電腦逼真的情景吸引了,激發了他們愛護植物的情感,養成他們愛護植物的意識。

除此以外,我抓住有關的教學環節,結合教材內容,適量補充含有環保因素的習題,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教材的習題畢竟有限。通過這些題的教學,我再引申相關的材料,使學生既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又加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

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內容圍繞環境、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包含了十大主題,在教學中都可以從帶有現實問題的學習材料中凸顯出來的,因此我們的教學內容應更多地取材於生活,打破形式化的敘述,及時將具有生活背景和時代氣息的學習材料呈現給學生。只有當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實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中那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時,學生才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數學的社會價值和生活價值,領略到數學的魅力。

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時,我就設計了用「花鐘」來引入:每天清晨四點牽牛花開了,早上七點睡蓮花開了,正午十二點太陽花開了,晚上八點夜來香花開了,晚上九點華貴的曇花開了……在優美的**聲中,時鐘在動,利用花鐘讓學生體會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並且通過花鐘有機滲透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如此,重要的時刻,如:申奧成功、神州公升空等等,都有時間,讓學生體會祖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的需要。

在教學《年月日》的時候,教學內容本身就是可持續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年月日的長短,我創設了許多情境讓孩子回憶他親身經歷過的一年,一月,一天,從而讓年幼的孩子感受時間飛逝,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我覺得這才是可持續教育的真諦。

再比如我聽過的課中,《倒數的認識》,教師是用「吳」和「吞」、「 杲」和「杳」等等漢字引入的;《認識1到10》後,老師介紹了一首有趣的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通過這些語數結合,趣味濃濃的人文資源,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定能留下了數學妙用的印象,同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神奇魅力,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內涵,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

三、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實現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在學習中我了解到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課堂框架思路是課前參與,帶著思考進入課堂,產生學習慾望;課中探索,做到疑、問、思、動、樂、創;課後的延伸,讓教育走向生活,保持教育的連貫性。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實踐中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自我學習,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仍以《連續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為例,第一次試講時對於例題的處理,我從以往學生求較大數較小數的基礎著手,安排學生在此環節小組合作探索方法,學生說出後我通過個別生的匯報得出學生們已經掌握的資訊,但後來的練習環節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並不像想象般樂觀。通過反思,我覺得在這裡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充分,或者說,教師沒有必要的引導。學生的學會只是表面的,沒有給足學生思維的空間和學習的時間,沒有方法的提公升。

對此,我做出了以下兩點改進:(1)在學生匯報完算式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你為什麼這樣算?

」「你說說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辦?」(2)讓學生揭示自己的思維過程:「你是怎麼想的?

」「根據是什麼?」讓學生自己把思路說出來。這樣的合作學習才算完整,學生才真正掌握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再比如,我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一課時,我認為在學習2的口訣的基礎上學生們創編口訣應該是沒有任何難度的,因此在備課時我並未設計出學生的不同情況。但實際教學中在學生創編口訣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出現了四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是口訣編得比較複雜,每一句都加了「得」字,「一五得五,二五得十,三五得十五……」第二種是過於簡單,把「幾十五」中的「五」都省掉了;第三種是沒有把較小的數字放在前面,出現了「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最後一種則是正確的口訣。

在巡視學生創編口訣時我發現了學生們出現的各種問題。一開始的措手不及之後我覺得這是個意外收穫,因此,我在集體交流時就把學生們出現的情況一一展示到台前,讓學生們通過讀口訣,親身去感受口訣的精妙,多一字繁瑣,少一字不成,從而更加深他們對口訣作用的認識。從我自身來講,也從這節課中了解到,課前準備一定要備細,要有預設,不能想當然。

多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由地去飛翔;多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多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獨自去探索。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獨特的感受,走進課堂,同教師、教材、同學對話,在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索,親身體驗,生成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這將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的方向。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形勢需要。我們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善於捕捉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有計畫、有目的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腳踏實地地踐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現代教育理念,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鮮活起來,使每個學生都喜愛上數學,在少年兒童的心靈中播下環境保護的種子,使其終身受益,也為培養有良好環保意識的社會公民和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課堂上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石岩中心小學孟新龍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的定義 公式 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學生如何去理解和消化,進而增強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但要靠 教 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會 學 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發揮其自主性。這樣 以生為本 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小學數學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重視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首先最主要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代的教育理念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誰獲取知識誰就是主體。現代教學不再是以往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應該是老師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進取的意識。只有這樣,培養出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成為現代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要培養出有主體意識的學生,使他們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