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數學「三環節」的認識與體會

2021-08-31 19:24:36 字數 4775 閱讀 1851

東庄鎮教研室鍾元慶

今年教育局進一步推進「課前預習、課堂教學、限時作業」三環節教學研究。以學生預習研究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研究為核心,以課堂限時作業(訓練)為手段。努力追求小學數學學科教育教學的高目標與高質量,全面提公升小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

「三環節」 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民主平等的對待學生,給孩子親切感,是理想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是從心底流出的聲音,尊重每乙個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預習,做到心中有數,提高了這些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為目標,實現當堂知識當堂消化、吸收,真正達到教學目標,進而提高整個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鎮實現「三環節」為教學主旨,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標做了一些探索,並在具體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課前預習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

在學習中,這種準備就是「預習」。解釋一下,預習是一種按照學習計畫預先自學教材的學習活動,它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乙個重要途徑。預習,好比在外出旅遊之前看導遊圖,大概了解一下要遊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

幾年來我鎮學校也開始推行課前預習,也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總結了預習的做法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讓他們知道預習一般是指上課前對新知識的自學準備,數學預習不同於語文的預習,語文課中每篇課文學習之前都有固定的預習內容,比如熟悉字詞、讀通課文等等。數學課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法,預習的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大致上數學課分為概念課、計算課、操作課這樣 3 類。

其次,教師應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讓每乙個學生都掌握各種知識的預習方法。下面對這 3 類課要怎樣進行預習闡述一下我的看法。

1、 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概念的學習毫無疑問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無從談起。然而,這個重點又恰恰是乙個難點,因為數學概念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簡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維差,要掌握乾巴巴的數學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所以,加強課前預習很有必要。

( 1 )通讀內容,了解主要數學知識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

預習不是瀏覽課本,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對於有些一時難以解決的疑問要做好標註,發現問題也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於思,思起於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

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 )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

這是概念預習的主要環節。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就要指導學生怎樣「消化」這些知識。

①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

例如對「鈍角」的理解,課本上只有一句話:「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學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許多鈍角。

這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理解概念的過程。

② 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長方體和在正方體的認識》的預習中,我指導學生在身邊找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像火柴盒、魔方、藥盒、數學課本等,並讓學生動手去數一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使他們有乙個感性的體會,以便於進行進一步的區別。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③ 巧用對比來分析關係。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指導學生將正方體的特點與長方體的特點進行對比。

再如預習《除法的認識》時,可以指導學生將除法與乘法進行對比。使用對比不僅可以揭示兩個新知識之間的關係,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外延和內涵;還能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數學是姓數的,數的計算自然成了數學課中的重頭戲。雖說計算課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不像概念課那樣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計算方法有個初步的了解,使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其所以然。

( 1 )看懂例題

老師應該相信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是有一定的學習經驗的,對於新知識的學習應該建立在他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在計算課的編排上都會以例題的形式出示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了預習的平台。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這些方法了,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

( 2 ) 嘗試練習

新教材往往會在計算課中創設乙個情境,以其中的一種情況作為例題,而剩餘的幾種情況則為學生提供了嘗試練習的機會。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3、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這就使得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中多了動手操作這個內容。那麼,對於這樣的數學知識,我們在課前應該怎樣指導學生預習呢?

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如在教學《測量》時,學生通過看書就會很自覺地準備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動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乙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提綱是否都是在課前發給學生呢?其實不然。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其實提綱的使用可以更加靈活,既可以在課前下發,也可以當堂發,貫穿在教學中使用,甚至可以在教學中的某乙個環節中應用。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從體會年、月、日的意義,探索發現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的天數,有關平年、閏年的知識等四個方面給出了學習方法的提示,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然後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先期學習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使整個課堂教學顯得寬鬆而有序。又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我們設計的提綱可以從課堂引入開始,讓學生在困惑中激起疑問,進而進行**猜想,然後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最後通過練習活學活用並進行自我檢測。

再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我們可以在建立了面積概念,認識了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自學課本有關面積單位的知識,並完成自學提綱。這樣使用片斷式的提綱,使得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動靜結合,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單一「課前提綱」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較為沉悶的現象。

只要我們能堅持不懈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他們一定能較快較好的掌握預習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一定能在課堂上「擠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去做習題或者訂正錯題……預習肯定能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有力保障。

總之,數學課前預習,對於我們數學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還可能是今後數學學科教學上的大革命。

二、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天堂,教師是這個天堂的守護者。清朝思想家、史學家魏源曾經說過:「教人者,**之長,去人之短也。

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後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後能收人之長。」作為乙個教師,怎樣讓學生在這裡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的神聖職責,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為學生創造快樂、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勤於思考、熱愛知識、熱愛科學,具有科學家的基本品格和習慣,使之成為終身的個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美化了我們的課堂教學。

一、學習材料的有效使用

以前不少老師認為教材代表著權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使用教材時不敢雷池半步。雖然新教材的教學內容很多都能注重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呈現的方式新穎活潑,但由於地區的差異,不同生活環境的差異,學生的知識基礎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關注教材資源,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差異,進行重組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

1. 學生需要的學習材料是最有效的

案例片段:二年級《「分公尺和公釐」的認識》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是學生最熟悉的「鉛筆有多長」,可是,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測量自己的鉛筆有多長並沒有多大的興趣,究其原因:其一,這一問題情境沒有現實意義,很難賦予鉛筆測量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沒有挑戰性;其二,要建立1分公尺長度的概念,首先要學生感知體驗10厘公尺的長度,而10厘公尺長度的鉛筆頭很難找,無法滿足每個同學體驗的需要。

於是,對教學材料進行了加工和重組,以「吸管有多長」取代「鉛筆有多長」,讓學生通過參與猜吸管的長度(展示飲料盒並告知飲料盒的高度),量吸管的長度,自己為易拉罐、飲料盒設計吸管的長度等系列活動,感知1分公尺和1公釐的實際長度,建立1分公尺和1公釐的概念,並在獲取數學知識的活動中積極發展自我。改進後的案例如下:

a. 猜吸管的長度

師:青蘋果飲料公司最近推出一種新型盒裝飲料(出示飲料盒),盒的高度是8厘公尺,飲料配有一支吸管,猜猜吸管的長度。

生:(略)

師:為什麼你們猜的吸管都比8厘公尺長呢?

生:因為飲料盒的高度是8厘公尺,如果比8厘公尺短,就吸不到飲料了。 師:這吸管到底有多少長,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量一量?

生:(通過測量,一會兒學生紛紛舉起小手)吸管的長度真好是10厘公尺。

教師順勢推出,10厘公尺的長度還可以用乙個新的長度單位——分公尺來表示,10厘公尺=1分公尺,仔細看一看比一比1分公尺長的吸管,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公尺的。

三環節教學改革經驗總結數學

華豐鎮中心小學數學組 三環節教學改革實施以來,我們華豐鎮中心小學數學組全體教師認真貫徹落實教科研中心的指示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對三環節教學不斷摸索,根據教科研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嘗試中不斷改革和提高,廣大教師切實感受到三環節教學給課堂教學改革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了,學習主動性增強了...

四環節的認識和體會

課堂賽講心得 近一學年,我們一直都在學習,探索 八字四環節 的課型模式,並以我們的理解去應用著這四個環節。教學中不斷地學習和實驗新的教學過程,得以感知教學方法必須跟上教改的步伐,而且教師必須有更新的意識。我認為高年級學生應該自主 地學習。自學 合作 解疑 演練 這四環節中,我對 演練 這一環節的認識...

網際網路資訊的查詢三環節教案

網際網路資訊的查詢 三等獎 學生練習 使用搜尋引擎查詢獅子座流星雨的 通過網路查詢我國人口普查資料。學生代表回答方法並到講台前演示操作過程。通過必要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讓學生自己對搜尋引擎的其他項進行適當的了解,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的能力。接著向學生介紹搜尋引擎的型別。一 教材分析 1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