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撰寫心得

2021-08-30 04:19:01 字數 5816 閱讀 3996

這篇文章是寫給高年級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剛畢業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這裡,我主要談談自己寫sci文章的心得,拋磚引玉,互相勉勵。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如果這篇文章還能給讀者一點啟發,有所受益,將是我最大的欣慰。

寫sci文章首先要練紮實三招功夫:專業紮實!英語紮實!科研工具紮實!然後,我再談寫sci文章。

專業紮實:專業書本(textbook)一般是講廣泛接受的、陳舊的知識。這個知識肯定要懂,而且對一些資料、公式、或者專業常識能做到非常熟練。

我不喜歡看專業書本,只是把它們當作參考書籍,因為個人認為它們對激發自己的研究靈感價值不大。雜誌文章,則要常看,多看。我對於自己專業的雜誌,至少一些好雜誌,每出版一期,都會及時翻翻。

一般是我先瀏覽文章的題目;如果感興趣,就看摘要和圖表;如果進一步感興趣,才全篇看。對自己研究內容相近,參考意義的文章,要精讀。這裡,精讀對每個人不一樣,甚至對乙個人不同階段也具有不同的含義。

比如我,初寫文章,就是把它作為范文。那個時候,我斟酌該文章文字中如何描述一張圖、一副表,句子是如何展開的。對每個資料的表達都會認真研讀,甚至,我還按照作者的方法重新算一遍,用自己的資料按照圖表作一遍。

分析作者在介紹(introduction)部分中如何引入本文的假設和目的,在討論中是如何結合結果與前人的工作的,在結論中是如何提煉結果的。日積月累,你對本學科sci文章就有一些輪廓了。

英語紮實:現在年輕一代的英語比我們那個時候要好。所以,這裡我不想多說。

平常看文獻的時候,多注意作者(最好其母語是英語)的用詞,句子的展開、段落的發展。英語比中文要豐富,用法更加靈活。比如你可以用很多動詞描寫:

figure 1 shows /presents /displays /indicates /illustrates /manifests/denotes /demonstrates /illuminates /exhibits /points out…, 你還可以用被動式。目前很多朋友喜歡用英漢字典,或者金山詞霸。但是,我發現它們不是很好。

我喜歡用英英字典,這對準確地理解英文單詞有益。或者,看了金山詞霸的中文翻譯,還要看其英文註解,以後者為主。我的金山詞霸2005,很多單詞沒有英文註解,甚至發現中文註解不能理解其意義。

當然,坐在電腦前工作,我不喜歡翻oxford advanced dictionary。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乙個我喜歡的**如果某個單詞用法不是很清楚,我就去上這個**查查。我還向大家推薦一本書: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editor: michael swan)。我沒有特別安排時間看這本書,休閒的時候翻翻。

國內寫文章有乙個常見的毛病。這也是我經常幫我師弟師妹修改文章,或者評審國內的稿子發現的。就是描敘資料的時候,常重複相同的句子結構。

甚至在結果、討論等不同部分中,直接copy。這樣的句子很乏味,提不起讀者的興趣,降低了文章的分值。這個問題,初寫者需要注意,寫的時候要有意識的避免。

當然,寫一篇生動的文章,需要大量的英語詞彙和較好的文法功底。自己寫好的文章,在投稿之前,多給幾個同行看看,即使他的英文不如你,但也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是,這個在國內,大老闆似乎都很忙。

如果你有國外的同行朋友,他們還是很願意幫忙的。發文章給他們的同時,你可以先邀請他作為合作者。總之,看評審人的修改意見就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提高自己寫作水平。

建議大家多寫,多改,肯定不錯。俗話說,熟能生巧,一點不假。

科研工具紮實:包括室內野外(如果需要)實驗技能、寫文章過程中需要的主要軟體工具。關於實驗方面的,不同專業要求不一樣。

在這兒我想說的是,從原始資料到文章成稿的過程中,你可能用到的軟體工具:文字的(e.g.

word )、圖形的(e.g. origin, sigmaplot…)、資料分析統計的(e.

g. excel, spss or sas…)、資料模擬的(e.g.

mathcad, matlab…)、文獻管理的(e.g. endnote…)及其專業軟體。

你如果熟練掌握以上軟體,不但寫文章的效率快,而且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我一般拿到一批實驗資料,先在excel分析作簡單的圖表,得出大概的構思和一些想法,然後用上面所說的軟體進一步分析,統計,或者模擬。我經常發現中國人寫的文章,圖表作得很粗糙。

我估計是用excel作的。excel作的圖一般線條粗,不好看。好文章,應該要配上漂亮的圖表。

建議大家用上面的軟體(我用的是origin, 對sigmaplot不熟悉)繪製,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我專業的文章,表一般是三線的。我喜歡在excel作好後,copy到文件中。

個人認為,掌握好科研工具是這三招中最容易的,相信大家有這個信心。

大家把上面三招練好了,寫英文文章就容易多了。我專業的文章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 title, running title, 2) authors + affiliation, 3) abstract, 4) keywords, 5) abbreviations, 6) introduction, 7) materials and methods, 8) results (o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9) discussion, 10) conclusions, 11) acknowledgments, 12) references

13) tables, 14) figure captions, and 15) figures。以上15個部分,不同雜誌可能有一點點變動,但是大部分是相同的。

寫文章之前,你先要考慮該文章值的寫嗎?衡量的標準一般是a)科學和b)新穎。科學是實驗設計是否符合科學?

可靠?得到的結論是否經得起檢驗?新穎是你講得故事是否新的?

如果是重複前人的結果,即使有科學,那也沒有發表的意義。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評審人一般根據這兩點判斷最終接受還是拒絕。如何符合這兩點,你就趕快寫啊。

前面我寫了一篇關於寫sci文章需要練好3招。現在,針對文章每個部分如何寫,談談自己的看法和經驗。

我專業的文章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 title, running title, 2) authors + affiliation, 3) abstract, 4) keywords, 5) abbreviations, 6) introduction, 7) materials and methods, 8) results (o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9) discussion, 10) conclusions, 11) acknowledgments, 12) references13) tables, 14) figure captions, and 15) figures。以上15個部分,不同雜誌可能有一點點變動,但是大部分是相同的(這段話來自上篇)。

在分析資料和作圖表的過程中,你已經完成了13-15。在修改圖表過程中,你也許有初步的想法。這篇文章講乙個什麼故事?

聽眾是誰?這個決定你投那個雜誌。這樣,你就可以按照該雜誌的格式,準備文章。

上面提到的2、4、5和11是很容易的,可以把它們放在定稿後。剩下的幾個部分,我一般是按照這個順序寫的:7-8-9-6-3-10。

1和12是在寫文章中不停地會修改。在寫正文前,你可以初步擬乙個題目。7-8-9-6-10-3部分顯然是文章的主體。

中國人寫文章難度主要體現在這部分中。現在,我一一地介紹:

7) materials and methods是這部分中最好寫的。實事求是地描敘自己的實驗材料,實驗設計、實驗過程、測定方法,資料的採集,分析、計算及其統計方法等。當然,你也不要一字不漏地描寫你的材料與實驗過程。

過細,容易造成後面的結果與討論部分顯的單薄,文章整體看上去就會頭大身子小,不協調。過粗,讀者看不明白,甚至懷疑你的結果。因此,這個部分需要有分寸。

原則是主要結果的材料與方法可以偏細,而基本狀等次要的部分一筆帶過。

8) results:在寫之前,先列幾個subsections,把相對應的圖表放進去。描寫一張表或者一副圖,第一句應該是交代這個表或者圖所表達的主題,然後依次述說。

可以從大到小,可以由特徵a到特徵b……。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一般在results中,我不喜歡討論。

如果有必要,適當可以加一些點龍畫睛的話語,但是不可過多,以免影響或者重複後面的discussion部分。掌握的原則是一集中二避免:集中你想突出主題、描寫有價值的、後面將討論的資料;避免鉅細無遺地描寫你的資料;避免直接描寫表中顯示的資料。

例如:表中列出a: 20, b:

25。文中避免說 a is 20 and 25 is for b. 如果你想比較這兩項,你可以說 b is 25% greater than a。

如果你想表達a到b的發展過程,你可以說25% increases from a to b。總之,根據你的意圖去描寫圖表中的資料,做到有的放失,避免讓讀者感到乏味。

9) discussion:毫無疑問這是最難寫的部分。討論是你對該工作認識的昇華,也是提煉你的結果。

如果你的知識面不廣,認識不夠,討論部分就會很難寫,而且討論深度不夠。這往往是投稿被拒的主要原因!!在寫之前,象results一樣,先列幾個subsections,表達你想討論的主題,然後深入展開。

在各個subsections,不外乎三部分:你的結果,前人結果,支援理由。當然,為了文章的生動,你可能會用不同途徑組織這三部分進行討論。

一,先概括(注意,不是『重複』)某個方面的結果,然後比較前人在這方面的結果一致或不一致,最後解釋你的發現,甚至在討論小結時,進一步闡明這項工作的理論和實際方面的意義。這種方法很多人在用。第二,先突出你的結果,然後給出合適的理由,最後陳述已發表的相關結果支援自己的資料;第三,你也可以先陳述廣泛接受的結果或者理論,然後突出你這個方面的資料或者結果,比較他人結果,最後解釋與他人之間差異或者一致的。

後兩者其實跟第乙個差不多。我認為討論部分沒有固定的模型,但要有邏輯,要有支撐依據,不要僅在比較底的層次上面,要解釋why和how。

6) introduction:寫完results和discussion,你會對這篇文章內容有著更深入的理解。這個時候,才回過頭寫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本身的目的是讓讀者理解和評價你這個工作的重要。所以,開唱白,你先要籠統地(注意這個詞)介紹這方面研究的意義(1段)。然後綜述前人的工作,並指出目前的不足,或相關的資訊(需要1-2段),從而提出該工作的動機。

這一部分是introduction的重點,語句要精煉簡潔,邏輯很強,引用文章中肯。接著,根據某些原理,或者前人的工作,提出在這個方面的假設(其實是暗示這項工作的主要內容)。這個可以在綜述完後提出,不必另外起段。

最後,你簡單地介紹該工作開展思路、方法與目標,可能得到結論(1段)。introduction不要太長。過長,喧賓奪主,搶了文章中重頭戲(結果與討論)的風頭。

過短也不行,讀者不能了解這方面的研究進展。過短一般是我們的毛病。一般中文文章的前言很簡潔,一段話完事。

而英文一般需要3段以上。如果根據我上面的建議寫,一般要4段才能完成。當然,introduction也要根據後面結果與討論的需要,或長或短,個人認為不能超過結果與討論的部分。

10) conclusions:當你寫完results和discussion後,把主要的結果和該工作延伸的科學以及實際意義放在這個部分裡面就行了。但是也不要直接從前面copy過來,把主要結果串聯起來,重新組織一段話。

如果主要結果不要做到連貫,也可以依次列上。conclusions一般一段就夠了。

3) abstract:abstract其實就是文章的濃縮版(miniversion of the ),也是排在title後面受到讀者閱覽最多的部分。在這個裡面,第一句一般是這方面工作的意義,然後是研究目標,材料與方法,主要的結果,最後是結論,甚至還要加上一句有關這項工作的科學和實際意義或者提出在此工作基礎上的下一步設想。

這部分是麻雀雖小,但五臟具全。abstract字數一般有要求,比如不要超過250 words。所以大家要在文字提煉上下功夫!

總之,寫sci文章(科技文章)不能像寫散文詩歌一樣發表自己的感想,不要過多的臆測。做到準確(accurate),簡要(brief),清楚(clear)。所以,寫sci文章(也包括科技文章)也要abc。

謝謝閱覽!歡迎批評指正!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有所啟發,請給於評價和鼓勵!

sci的寫作心得

shwh 金幣 3 謝謝分享 沒有查太多的資料,自己的一點感受。一句經典的寫作技巧是 天下文章一大抄。呵呵,很經典的,記得是一位教授說的。可能大家會想 抄有什麼難的。呵呵,剛寫了2篇,才明白抄也很難。下面對各個部分寫點感受,不好的歡迎指正。1 title 醒目很重要。題目是一篇文章的乙個點睛筆,必須...

寫SCI文章的心得

這篇文章是寫給高年級的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和剛畢業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這裡,我主要談談自己寫sci文章的心得,拋磚引玉,互相勉勵。不足之處,請多指教!如果這篇文章還能給讀者一點啟發,有所受益,將是我最大的欣慰。寫sci文章首先要練紮實三招功夫 專業紮實!英語紮實!科研工具紮實!然後,我再談寫sci...

SCI投稿經驗

在小木蟲上混了也有段日子了,覺得自己還是發一篇貼,回報一下蟲友,也將自己的投稿經驗分享給大家!我是在導師的壓力下選擇必須發表一篇sci,當然自己也是乙個不認輸的人,總覺得別人能發sci,為什麼我不能?就這樣本著目標去的。有句話說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說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