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林同志事蹟

2021-08-21 18:50:30 字數 3361 閱讀 9170

情繫**大愛無疆——武漢大學教授楊昌林33年如一日關愛武漢高校藏族學生紀實

75歲的武漢大學教授楊昌林,33年如一日關愛武漢高校藏族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為促進**發展、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一,為**培育專門人才竭盡全力,深受藏族學生的愛戴。

33年如一日,關愛武漢高校藏族學生近萬人次

1965年,楊昌林從武漢體育學院畢業主動申請並赴藏工作,在昌都地區工作了一年多,又申請前往**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阿里地區工作了12年,在阿里和藏族姑娘次仁德吉相愛成家。1976年,積勞成疾的楊昌林高原性心臟病發作,一度昏迷10個小時,野戰醫院緊急搶救,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帶著對雪域高原的無限牽掛,1978年楊昌林和次仁德吉調入武漢大學工作。至2005年,他和愛人一起,築起武漢高校藏族學生的「武漢之家」;2005年愛人去世後,古稀之年的楊昌林,執著延續對藏族學生的關愛。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幾十名、到九十年代的一兩百名、再到如今的五六百名,就讀於武漢高校的**學生,生活上幾乎都得到過楊昌林家的關愛。楊昌林說,33年來,他家接待、幫助過的藏族學生近1萬人次,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們身上。

2008年初,冰雪災害使南方交通大面積癱瘓。已回湘西老家花垣縣的楊昌林急了,「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了**,必須回去看看!」他顧不上與姐姐團圓,決定回武漢。

而從縣上趕回武漢竟用了兩天兩夜:縣長途客車停運,老人**租車,在結冰的山路上搖晃著連夜趕到吉首擠上到懷化的火車,在懷化火車站凍了一天一夜,最後才搭上回武漢的火車。72歲的老人到家後只休息6個小時,天一亮就趕去十多里外的武泰閘蔬菜批發市場,因老人每月退休金僅2600元,而批發市場的排骨每公斤比學校超市便宜3元多,蔬菜也新鮮。

在批發市場買了肉和菜,回到武漢大學下了公共汽車,扛著40多公斤的肉和菜,老人在冰雪路上走走歇歇,到家時內衣已全部汗濕、外衣則被雪水泥水浸濕。從藏曆年三十到初七,老人整整忙了8天,將滯留在武漢的藏族學生分批接到家裡過年。

華中師範大學的吉吉等武漢近十所高校的十多名藏族同學,講述楊老師關心其生活的愛心故事幾乎一樣:進大學,就被楊老師接去吃迎新飯;逢年過節,與他團聚聯歡;楊老師家房子雖小、家具陳舊,但很溫暖;他生活節儉,對同學們卻很大方;每次離開,總叮囑「下次再來」。

「藏族同學們遇到困難,我都會熱情幫助解決。」楊昌林說,他每年都堅持請入學的藏族學生吃迎新飯,為藏族畢業生開歡送會;平時,又依據藏族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特長,在國慶節、藏曆新年等節日,組織他們開展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如武漢高校藏族學生國慶聯歡活動,已舉辦了16屆,「各校學生輪流組織,在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並滲透愛黨、愛國、民族團結等內容,鍛鍊提高了他們的組織、社交能力,還吸引了外地外省的**學生參加。

」「他們不是父母勝似父母,對藏族同胞情深似海。」**日喀則薩嘎縣檢察院檢察長尼瑪次仁說。1991年夏,在武漢司法學校學習的他肺部大出血,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楊老師和愛人待他像親生兒子一樣,精心照顧、喂湯、擦洗身子,在家做好營養飯菜送到醫院,還鼓勵他積極**,幫助他奇蹟般地痊癒。畢業回**後,尼瑪次仁給楊昌林家寫信:「一定要幹出成績來,給阿媽、阿爸看」。

關心藏族學生學習,為**培養專門人才竭盡全力

「**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大批專業人才。受高原氣候影響,援藏幹部無法長駐;**的發展和安定,更需要專門的本地『永久牌』人才。」在雪域高原奮戰過13年的楊昌林深知,**的發展,關鍵還要靠科技、教育和人才。

「楊老師不斷鼓勵我,一定要讀研究生!」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研究生達娃扎西說,大學四年級時系裡保送5名研究生,但只在前6名內選錄,儘管他成績在藏族學生中很好,但在班上名列第9。楊老師去教務部、研究生院反覆爭取,保送名額增加一名,使他得以繼續深造。

華中師範大學藏族學生巴桑曲珍,不是英語專業學生,未能參加英語專業八級考試。楊昌林多方奔走,找到教育部經民族教育司協調,讓她如願參考並順利通過。

人民銀行阿里支行幹部南木珍說,1996年她進入華中師範大學英語專業學習,基礎差、跟不上,楊老師夫婦幫助她轉入中文專業。畢業時又幫她找資料複習,求職報考人行阿里支行並被錄取。「他們的努力和關心,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讓我成功地走向社會。

」南木珍說,「雖然已回**工作10年,雖然阿媽不在了,可武漢的那個家,我永遠牽掛。」

2007年,楊昌林專門撰寫了《關於高校為**培養專門人才的幾點建議》,送湖北省教育廳和民委,建議各高校「因材施教」,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們學習成長。

忠誠於黨、衷情於藏,堪稱民族團結進步的楷模和創先爭優的典範

「身體不爭氣讓我未能實現『扎根**,幹一輩子』的誓言,但回到內地堅持多年幫助培養藏族學生讓我不再遺憾;老有所為,很有樂趣,是我度過晚年的最好方式。」75歲的楊昌林,黨齡51年,堅持援藏已46年。

關於楊昌林老師關愛武漢高校藏族學生的每乙個故事,全來自藏族學生們的敘述。關於他的一切事蹟,都是一代又一代藏族學生從心裡掏出的記憶。

「楊老師堅持不懈為藏族同學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為黨分憂、為國盡責,使遠隔家鄉千里的學子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社會主義和黨的溫暖,促進了他們對祖國、社會主義和黨的認同。」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李健說,楊老師33年如一日地關愛在武漢高校藏族同學們的生活、學習和思想,在一代又一代藏族學生中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十多年來,得到楊昌林和次仁德吉幫助、從武漢高校畢業回**工作的藏族學生,一些已走上領導崗位,絕大部分是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楊老師夫婦自覺視民族團結為己任,忠厚善良、人品高尚。」**水利廳廳長白瑪旺堆說,他們的關愛促使其加倍努力學習,成績優秀,追求進步。

2005年,次仁德吉因病去世,出殯當天,300多名藏族學生胸戴白花,齊聚殯儀館,同唱《青藏高原》為她送行。

楊昌林和愛人次仁德吉育有一女一子,分別畢業於武漢大學國際**、涉外會計專業。畢業後,姐弟倆像父親當年那樣,主動放棄內地工作機會,先後赴藏。兒子楊紅兵1992年進藏,至今已在阿里地區工作了18年。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譚徽在說:「楊老師忠誠於黨、衷情於藏,33年堅持為**培養可靠有用的建設者、**人,對促進**發展、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一意義重大,堪稱民族團結的楷模和創先爭優的典範。」

「耳聞目睹楊老師的事蹟,累積起來的感動無法用言語表達。」1995年從**調回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工作的陳琳,如今也加入到楊老師關愛藏族學生的行列。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

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創業明星楊俊佔同志事蹟材料

勝利所黨總支部 楊俊佔,男,40歲,高中文化,勝利森林經營所轉崗職工,入黨積極分子。1997年轉崗後,不等不靠,自主創業。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形成了乙個擁有養殖蛋雞五萬只,雞舍建築面積4800平方公尺,日產鮮蛋五千斤,固定資產近500萬元,年創產值412萬元,年收入35餘萬元的養雞場。第三次創業開展...

學習楊強同志事蹟心得體會

宋麗通過學習了解楊強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楊強同志英雄事蹟和崇高精神深刻反映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政治本色,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作為一名軍隊職工,在今後工作中我要向英雄學習,強化使命意識 責任意識,自覺堅定政治信念,煉就過硬本領,轉變工作作風,促進個...

張麗莉同志事蹟

資助貧困生 學生家長趙亞波說,她兒子是張麗莉班上的學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乙個人領著兒子生活,十分辛苦。聽說低保家庭好像可以減免學費,就去班上找張麗莉問這件事,張麗莉在得知她家的情況後,便每個月都給她兒子一百塊錢,從孩子上初一時起就一直堅持,就連寒暑假,張麗莉都會把錢準備好了,在放假前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