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發言稿

2021-08-20 12:22:53 字數 3262 閱讀 8951

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朱慧民園長

發言稿《幼兒園老師應具備的素質》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幼兒教育的質量,提高教師的素質是當前幼兒教育的當務之急。幼兒教師應具備哪些教育素質?

一、要有正確的教育目的觀

作為教師應該明確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兒教育,才是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一直以來,幼兒教育都是以小學的預備階段存在的,一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信奉「提前開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兒園大量給幼兒教識字、拼音、書寫、計算等等,甚至要求將小學書本內容提前灌輸給幼兒。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一些幼兒園過多地關注了幼兒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習慣、興趣的培養。

這種幼兒教育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遊戲玩耍的權利,使幼兒失去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其實,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培養神童,而在於培養頭腦靈活、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品質優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要讓每乙個人的潛質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體驗到在幼兒園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

應讓幼兒感到學習的過程是在追趕美麗的蝴蝶,而不是追趕隨時可能會蜇人的黃蜂。在我們這個西部欠發達地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雖有所改變,但仍然存在,需要教師、家長繼續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目的觀,還孩子乙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二、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圖案色彩,缺乏生動的遊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堂上,老師總會要求幼兒「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後,乖乖坐好不准動」等等,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新《綱要》中指出:

「幼兒園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之中」。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在遊戲、生活中教育幼兒,集體、小組、個別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並用,爭取家庭、社群的支援與配合,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得到主動地發展。應允許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為幼兒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不是乙個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乙個需要點燃的火把。

三、形成合作**式的師幼關係

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總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傳統的師幼關係就是:我說你聽、我教你學、我講你做。在師幼互動中,由於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上,因此,在不少時間,幼兒首先是不被允許發起互動訊號的,如在進行集體教育活動中,幼兒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靜,而不是和教師發生交流和互動。

又如,不少教師更為關注的是「班上是不是出事」、「有沒有消極行為」,至於幼兒到底在幹什麼,或幼兒心理、情感上有什麼特殊需要,教師並不在意;在師幼互動中,幼兒更多將自己定位為互動中的服從者,聽從和遵守的成份更多,比如,要「好好和大人說話」、「想做什麼必須向教師申請」等。教師沒有把幼兒作為乙個平等的個體,教師與幼兒之間缺乏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新《綱要》中指出: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與幼兒應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關係。因此,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教師是孩子的合作夥伴,是玩伴,是與幼兒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人。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要求教師「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就是倡導師幼間民主、平等的對話關係。由於傳統師道尊嚴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本地區幼兒教師觀念滯後,要真正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關係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四、賦予教師愛的魔力

德國學者斯普朗格曾經將「愛」比喻為教育的「根」。在兒童教育中,「教育愛」不斷滋養著兒童教育這棵「大樹」,為其茁壯成長提供必需的各種「營養」,例如:教育愛可以滿足兒童愛的需要,賦予教師神奇的「魔力」,是教育智慧型永不枯竭的源泉等等。

正是教育愛賦予了教師以神奇的魔力,使其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消極為積極」以及「化不可能為可能」。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時,對孩子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師的態度,不管是調皮好動的孩子,還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有時,老師的乙個微笑,乙個擁抱,甚至乙個讚許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腦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說上幾句悄悄話,都會讓孩子興奮不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語道:

親其師則信其道。作為幼兒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因為你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愛來回報你。教師要把幼兒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容忍幼兒的缺點,尊重幼兒的話語權,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始終微笑地面對每乙個孩子,熱愛每乙個孩子。

有人說過這樣段話:師愛,沒有樹高,沒有花香,卻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乙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讚賞的話語,乙個溫暖的微笑,也許就可以改變乙個孩子。

同時,教師要對每個孩子都報有期待,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每個孩子都有它的優勢領域和弱勢領域,幼兒園裡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也不存在這個孩子有多聰明的問題,而只存在這個孩子在哪方面聰明的問題。幼兒園裡沒有「笨孩子」「壞孩子」的說法,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

作為教師,就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激發、鼓勵增強其自信心,使其在弱勢領域也有進步。「羅森塔爾效應」就證明了期待對人的重要作用,即「你如果把一般的學生看作天才,對待他如同天才,他果真成了天才」。

五、具備學習和反思的能力

每一位教師都應有一顆求知心。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層出入窮,獲取一勞永逸知識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學習化社會裡,幼兒園教師的生存也是乙個永無止境的完善和學習過程。新時代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學者,而不單單是教書匠。

如果我們還以陳舊落後的知識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話,勢必誤人子弟。再加上,幼兒興趣愛好廣泛,好奇好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迅速回應兒童的需求,及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維持兒童對周圍事物與環境的探知興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周圍事物。如果教師對孩子的問題一問三不知,也有損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教師要給幼兒一碗水,自己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要成為涓涓的小河。因此,教師要有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利用點滴時間去學習。

教師要學會反思。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孩子在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老師就能夠分析出主題的選擇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求,所確定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助於幼兒主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並獲取知識經驗,所有這些都需要老師進行反思。教師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學習、自我提公升的過程。

波斯納曾經指出,如果乙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他提出乙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由於教師們整天埋頭於組織教學、寫計畫、寫總結、備教案等等,很少抬起頭來去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因而缺乏自我學習與反思的觀念與能力,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

總之,幼兒教師要以新《綱要》為總旨,以促進幼兒終身發展為目標,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反思,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章程

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章程?第一條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是各系根據需要而組織的,旨在指導和幫助各專業進行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等教育教學方面的研討和諮詢的學術性機構。第二條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任務 1 對現有專業建設工作提出改進性意見 2 對準備新開專業進行可行性論證 3 對課程改革特別是專業教學模...

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

江蘇資訊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江蘇資訊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是開展課程建設工作研究和論證,在課程建設的規劃 立項 評審等方面為學院決策提供依據,對課程建設工作進行研究 諮詢和指導的機構。第二條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加快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步伐,規範和加強對學...

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條例

2012年3月9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加強學校與社會 教學與生產 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建立學校與社會雙向參與 雙向服務 雙向受益的機制,更好地促進專業建設,保證我校的教學改革,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更好地指導學生實習與就業,特成立學校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