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體電路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

2021-08-07 19:32:05 字數 1411 閱讀 6804

cpu處理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雖然這一**片很明白的是 intel 為自家的 core i7 打的廣告(「我們在這裡以 intel core i7 為例」),但仍然是了解現代處理器製作工藝的乙個好方法。下圖是第一**,由沙到單晶矽的過程。

普通的沙子約有 25% 的矽,是地殼中僅次於氧的最常見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矽的形態存在。這些矽經過多個步驟純化後,達到足以製成晶元的質量 — 每十億個矽原子中,僅能出現乙個別種的原子。最後這些高純度的矽原子結晶成一顆巨大的單晶矽(直徑 8~12 吋),重可達 100 kg!

接下來,單晶矽塊被橫向切成一片片薄薄的薄片,每一片就是一片「晶圓」。這些晶圓經過拋光後,就形成了製造晶元的原料。最早期的晶圓因為技術的關係,直徑大約只有兩寸,而今天最先進的晶圓廠則已經可以處理 12 寸的晶圓了。

晶圓直徑越大,切割時浪費的部份就越少,而且每一顆晶元的單價越低。

再下來就開始晶元的生產啦!整塊晶圓被一層薄薄的特殊材質覆蓋,這種材質的特性是當它被紫外線光照射到的部份,會變成可被溶液溶解。因此只要紫外線光透過乙個有電路紋路的遮蔽照射在晶圓上,就可以在晶圓上印出和遮蔽相同的圖案來。

在遮蔽和晶圓間有片放大鏡,可以將比較大號的遮蔽圖案縮小後照在晶圓上。

上一步的時候說過,被紫外線光照射到的部份會變成可溶解,所以這時候只要把晶圓泡在溶液裡,被照射到的部份就會被溶掉,只剩下沒被照射到的部份。剩下來的特殊材質成為保護矽的「保護膜」在下一步蝕刻時,有保護膜的部份不會被蝕刻掉。最後再把特殊材質洗掉,就變成有刻入紋路的矽晶了。

除了蝕刻紋路外,為晶圓「加料」也是乙個常見的步驟。將不需要加料的部份同樣的特殊材料保護起來,剩下來的部份用高速離子轟炸,就能改變矽的電氣特性,形成不同的電晶體元件。在上圖的的例子中,綠色是被加料的部份,桃紅色的是絕緣體,淺藍色是被加另一種料的部份。

迷你的電晶體完成後,最後一步就是將整個電晶體絕緣起來,只留下未來要連線其它電晶體的接點。接點的製做方式,是將銅電鍍到預先留好的洞裡,再把多餘的銅拋光磨掉。

下一步,就是在電晶體之間拉細細的銅線。哪條線該連到誰由晶元的設計所決定,但總而言之是非常複雜的。雖然晶元表面上看起來是平的,但事實上可以有多達 20 層的線穿縮在電晶體之間。

線拉完之後,晶元本身的製作就完成了。接下來是簡單的測試,將一組特定的訊號送入晶元中,再比較輸出的結果,看看有沒有什麼明顯的大錯誤。然後晶圓被切割成一片片的晶元,先前測試不過關的不良品就此被拋棄。

過關的晶元下一步就是「封裝」,將脆弱的晶元裝入乙個保護套內。除了保護外,封裝還有兩個功能 — 下方綠色的基板提供晶元和電腦之間的介面(「針腳」),上方的金屬上蓋則是連線散熱片和風扇,為晶元散熱。封裝好的晶元,就是我們所說的處理器。

處理器接下來被送入機器做更進一步的檢測和分級 — 同乙個系列但不同頻率的晶元很有可能是來自同一塊晶圓的,只是在這個步驟跟據質量被「分級」成不同的頻率。有時因為不同的市場需求,廠商會把質量比較好的晶元標成比較低的頻率,於是這之間就有了超頻的空間。標好價,就是最終產品啦!

積體電路知識

維庫小知識 積體電路的命名 1 國產積體電路的命名方法 我國積體電路的型號命名採用與國際接軌的準則,一般由五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各部分含義如表1所示。圖1 國產積體電路命名的組成 表1 國產積體電路型號命名各組成部分含義 例如 2 國外積體電路的命名方法 2.1 日本生產的積體電路型號...

積體電路工程簡介

二 培養目標 積體電路工程領域培養積體電路設計與應用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和積體電路製造 測試 封裝 材料與裝置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積體電路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要求具備本領域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管理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掌握解決積體電路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

矽積體電路工藝

積體電路工藝基礎複習提綱 氧化1 sio2的特性二氧化矽對矽的粘附性好,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絕緣性好 2 sio2的結構,分為哪兩種結晶形與不定形二氧化矽 3 什麼是橋鍵氧和非橋鍵氧連線兩個si o四面體的氧稱為橋鍵氧 只與乙個矽連線的氧稱為非橋鍵氧。4 在無定形的sio2中,si o那個運動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