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小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2

2021-07-28 12:08:29 字數 3749 閱讀 9570

走進春節習俗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走進春節習俗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爆竹聲中一歲除,轉眼間我們已經送走了2011迎來了農曆壬辰龍年。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春節更是有著其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春節之於炎黃子孫有著一種特殊的意義。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同時也是乙個多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國。在中國,以春節為代表的一系列傳統節日有著其特有的習俗。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我們全體組員積極響應瀋陽師範大學關於開展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積極投入到寒假社會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增強社會服務意識,提公升自身素質。

一. 傳統習俗知多少

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我們90後、00後對於新鮮事物的了解較為全面。我們對於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總可以說出一些風俗和由來,然而對於我們中國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了解的卻十分有限。

本組成員均為英語專業學生,人們常說「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作為一名外語人,在掌握紮實過硬的專業的同時,學習中國傳統知識、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上述現象,本組隊員利用網路查閱資料、走訪老人採訪等方式,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本次以春節期間的傳統節日為例)進行研究,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作為炎黃子孫,春節我們每年都會舉行一系列的隆重的慶祝,例如東北的扭秧歌,南方的舞龍舞獅。然而很大一部分人卻對春節的來歷不甚清楚。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關於春節還有乙個傳說。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和吃年夜飯的習慣。

二. 春節習俗快樂行

我們常說的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結合我們在校的學習內容,同學們自己動手寫春聯體驗傳統民俗。將在校期間學習到的書法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一張張火紅的春聯,不僅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春節的歡樂氣氛,同時也寄託了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美好嚮往。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我省的鞍山來說,講究就不少。

舊時,一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 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

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

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嚐, 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公尺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 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席間,老少互相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 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

「天地桌」上供著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 (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 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公升官圖、擲骰子、 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鬥紙牌、打麻將、打十胡。

三.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許多節日裡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中秋節我們要吃上一頓團圓的餃子;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然而對於餃子的由來我們卻知之甚少。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間仍可見到。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乙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餃子這一節日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新春佳節,我們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動手包一頓團圓的餃子,祝願我們的家庭和和美美

四.那些與春節有關的故事

1.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乙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2.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乙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

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

五.我們的感觸

短暫的乙個假期已經接近尾聲,農曆壬辰龍年也已經悄然而至。在這個短暫的假期中,我們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走出課堂,走進民間,走進中國傳統。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各式各樣的節日則是這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走出了課堂,走出了校園,走進了社會,走進了乙個更廣大的課堂。在這裡,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民俗知識,更多的是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的精神內涵。

我們常說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我們不僅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了解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外語學習者,不僅要做語言上的傳播者,更要做乙個文化的使者,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我們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做出我們的乙份貢獻。將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揚我中華國威!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2 實用

在這個寒假,我前往了xx的xx村,在觀光遊玩的同時體驗了一回農家的生活,頗有收穫和體會。品味到了純情樸實的農村生活,也體驗到了 回歸自然的人生境界 久居喧囂鬧市的城裡人到此一遊,可以一洗煩囂,陶冶性情,使身心得到調養。我這次的實踐主要是當了回小導遊,當導遊當然先要了解xx村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前景,為...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KTV打工

元月十六號大部分同學都回家了,我選擇留在衡陽,開始我的打工生活。我打工的地方是麥酷ktv,它是全國六家連鎖店之一。我最開始應聘的職務是前台接待。在麥酷的第一天 我和住在乙個宿舍的同事一起吃了早餐後,就打卡上班。一開始我覺得上班很神秘,後來發現上班和上課一樣,只要你用心觀察,就能學到很多東西。第一天我...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注重理論聯絡實際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