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這樣教學案例 一位教師在執教魯迅小說《祝福》時

2021-07-10 02:40:33 字數 5094 閱讀 5842

走進新課程,認識新課改

——新課程實施「四步曲」

台州市楚門中學高一化學備課組

新課程實施一年來,我們深切體會到新課程教與學的改變給師生帶來的心靈的震撼;分享到了課堂內外師生平等交流的愉悅;也嘗到了新課程對傳統教育理念衝擊帶來的苦澀。一年來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碰到了不少的困惑,但是對化學新課程和新教材卻逐漸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在教學中也取得了一些經驗和體會。回顧一年,基本上經歷了這樣四個階段:

認識—困惑—反思—總結。

一、對教材的編排、內容的一些認識

與以往的的教材相比,化學新教材的編寫更重視基礎性、突出時代性、體現選擇性,更加關注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教材知識體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往教材注重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和規律性,以學習物質的結構為主線來學習物質的性質,強調結構決定性質,以點帶面來掌握一族元素性質的系統學習格式,注重基本概念的挖掘,強調基本理論的靈活應用。新教材則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貼近生活、生產來體現學科知識的基礎性和實用性,在教材中插入「化學史話」、「拓展視野」等介紹學科的發展史和學科的前沿知識,力求反映現代化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關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現實問題,更好體現化學課程的時代性,拓寬學生的視野。

同時新教材的編寫非常重視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在設計上還淡化了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的區別,增添了「觀察與思考」、「交流與討論」、「活動與**」等內容,其目的在於教師在實施教學中應讓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和**問題,提倡學生在**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及**過程,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觀察、表達、思維等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課程結構的設計上安排了必修、選修等若干個模組,考慮到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性需要,更好地實現課程的選擇性。教材的編寫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在教學中要全面了解教科書的體系,準確把握教學要求。

如必修1、必修2模組的教學,要嚴格把握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克服傳統慣性的「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隨意提高教學難度,以免削減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這兩模組中注重培養學生形成基本的化學概念和科學**能力,認識化學對生活、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以及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教學目標即可。

二、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

1、課時不夠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教材的容量大。化學1的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知識點有:

老教材兩學年學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全部知識;物質的分類;反應型別;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電解質;物質的量;分散系;物質提純和分離;物質的檢驗的基本方法等。基本上是原來三學年教學內容的壓縮、刪減後組合成的。儘管新教材對教學內容要求降低,有些知識點到為止,但初中實施新教材後,對學生的要求降低,學生初中具備的化學知識淺陋,到高中一學年接觸到那麼多的內容,學起來覺得化學知識點零亂,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教師覺得很難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2)部分課後習題與教學內容不匹配,比如教材中沒有例題,課後習題頻頻出現,學生做題時無從下手(如化學1:p15頁第9題 ;p36頁第12題 ;p47頁第8題(2)等。化學2:

p37頁第2題等。);再如教材中沒有提到的知識點在課後練習中也出現,並且綜合性強、難度大(如化學1:p57頁第9題(2)、(3);p60頁第10題(2)、(3);p68頁第6題等。

化學2:p10頁第3題—教材中根本沒提到鹵族元素,習題中出現;p64頁第6題等)。有時只能用增加習題課的辦法來專門解決。

(3)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實驗,但有些實驗需要的時間較長,影響教學進度(如化學1:p97頁「觀察與思考」的氮氣與氧氣放電的反應;化學2:p56頁「觀察與思考」的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等。

)。2、教學資源匱乏

新教材的化學知識寓於社會、生活、生產之中,在教學中要將課程與社會生活聯絡起來,才能引導學生將化學學習融入到對具體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解決中,**活動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還要讓學生走出教室到社會上、工廠中進行實地調查學習。但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社會能夠提供的教學資源很有限,特別是化工廠這方面的教學資源更是匱乏,如化學1教材中講授的氯鹼工業;高爐煉鐵;銅的精煉;制水泥、制玻璃;硫酸、硝酸工業製取;化學2:石油的煉製;煤的綜合利用等等在生產流程、具體的操作這些方面,社會都無法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實地的考察和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只講純理論知識,無法將理論與實踐聯絡起來,學生的學習也只是一知半解,又怎能把化學知識融入到解決具體的問題中來呢?

3、相關教學輔助資料不配套

新課程已經實施了,但相關的教學配套措施沒有及時跟上,這給課程的改革帶來一定的阻力,如實驗器材、裝置、網路資源、學生用書等方面資料都比較陳舊,特別是學生用書,大多是改頭換面,穿新鞋走老路,裡面的習題都是按老教材編寫的,學生使用感覺難度大,無法配套新課程的教學,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和心理負擔。

4、教學方法的轉變想得簡單實際操作難

課堂開放了,讓學生發表見解,但往往是學生說的與問題相距甚遠,有時幾個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吵得課堂亂成一團,一堂課下來教師累得氣喘吁吁可是並沒有見到預期的效果,不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就是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課堂上是熱熱鬧鬧,但課後不會做題的現象普遍存在。

5、實驗教學困惑較多

蘇教版必修模組(化學1、化學2)配套的實驗手冊中涉及到的學生實驗很多,我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碰到不少困惑。

(1)我們學校的高一學生絕大部分是鄉鎮學校畢業的,實驗教學的條件比較落後,學生根本沒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可他們一開始對實驗很感興趣,渴望親自動手實驗,所以我們盡可能讓學生到實驗室親自動手實驗,通過**活動來獲取知識。可學生操作技能很差(如試管如何振盪,如何在溶液中滴加液體等都不會),動作極慢,這樣勢必影響教學程序。有時為了趕課時進度,乾脆直接用教師演示實驗代替學生的**活動。

(2)教材中設定的**學習活動欄目多,而有些**活動是理想化的設計,實際操作很難短時間內完成,經常是學生的**活動正在進行中,實驗現象和結論還沒有出來,下課的鈴聲就響了(如化學1:p75頁「活動與**」的鋼鐵腐蝕的實驗;化學2:p69頁「活動與**」的自製肥皂的實驗等)。

(3)我們學校高一有十三個班級,我們強調集體備課,要求同資料、同課件(根據自己任教的班情適當修改)、同進度等,若安排到實驗室邊教邊學生實驗,可實驗室只有兩個,學校安排的功課又很多重疊,不可能全部班級都到實驗室上課,如果把實驗藥品和儀器拿到教室讓學生實驗又很不方便,這樣有幾個班就只能演示實驗,不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實驗了。

基於上述原因,全體學生參與的實驗不是很多,久而久之,學生對動手做實驗的興趣和慾望就會減退,取而代之的是對老師的依賴性,習慣於老師的你做我看、你講我聽的學習方式,學習中沒有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再到實驗室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最後就採取放棄,不願意再動手做實驗了,學生的**慾望也就被扼殺。

三、面對困惑,深入反思

面對種種困惑我們高一備課組組織教師再次學習「課標」,而且每週至少一次召開教學研討會,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困惑進行認真的分析、討論、交流,再次經過認真反思,基本上統一了思想認識。我們認為新課改提倡過程性教學,對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不斷地在反思中進行教學。第

一、要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教師不能墨守成規,對於不科學得到的教學思想、模式要勇於突破,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第

二、要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專業知識。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功底,要吃透教材,在師生對話中,學生會隨時提出新問題,若教師知識功底淺薄,則會出現冷場、尷尬的局面。第

三、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及應變能力。過程教學不是沿著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套路一步一步往前走,而是沿著學生的思維過程展開,在這個過程中會問題不斷,趣味橫生,教師要善於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抓住機遇,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四、走出困惑,達成共識

經過認真反思和共同的**,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1、教材的使用

(1)因學校、學生不同,根據「課標」合理使用好教材

新教材在編排目的、編排體裁、編選內容以及習題設計方面較以往教材有很大不同,總體趨勢是起點高、理念新、難度大,體現了新課標的思想。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不是讓國家教材來適應你,也不是通過試驗單一地讓你去「驗收」與「通過」教材,而是如何「用教科書去教好」。因此,我們要樹立全新的教材觀——「教材是範例」,教材是引導學生發展認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的一種範例,而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物件和內容。

一方面我們要在「課標」的指導下,基本上遵循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安排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我們要用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眼光來看待教材,在集體備課時由備課組長在充分徵求大家意見和充分理解《課標》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對教材內容、課後習題等進行篩選、增補、整合、創新。如前面提及的有些課後習題難度太大,遠遠超出學生現有的解題能力,教師就得勇於篩選,同時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編習題。為激發學生學化學的興趣,我們採取的措施是每星期發乙份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化學與生活小知識」。

如:澱粉與「淘公尺水的妙用」、鈉的化合物與「油條與化學」等

(2)重視教材中的預成性資源,用好教材中的各種欄目

新教材**並茂、生動活潑、資訊多、容量大、欄目豐富,與生產生活聯絡緊密,我們要重視教材中的預成性資源,用好教材中的各種欄目。

用好「交流與討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合理有效地開展課堂討論,對於更好地落實新課標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在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把結果教學轉化為過程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主動**未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新教材中的「交流與討論」欄目為學生提供了交流討論的平台。

要充分利用這個欄目,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

案例1:化學1:p9頁「交流與討論」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

問題情景: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有哪些?

組織討論1:根據課前大家填好的表1-4 1mol物質的體積,討論從表中的資料可得出哪些結論?

討論匯報:(1)相同物質的量(1mol),氣體比固體、液體的體積大得多;

(2)相同物質的量(1mol),不同的固體體積不同;

(3)相同物質的量(1mol),不同的液體體積不同;

(4)相同物質的量(1mol),不同的氣體體積幾乎相等。

組織討論2:為什麼氣體比固體、液體的體積大得多?

討論匯報:可能原因:(1)構成氣體的粒子比構成固、液體的粒子大得多;

(2)粒子間的距離氣體的比固、液體的大得多。

(通過展示模型:4個桌球和4個排球緊密堆積;碘昇華實驗後體積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交流評價:(1)說明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間的距離是影響物質體積的其中兩個因素。

(2)決定1mol氣體體積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間的距離,而決定1mol固、液體體積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本身大小。

組織討論3:為什麼1mol固、液體的體積不同,而1mol氣體的體積幾乎相同?

討論匯報:不同的固、液體,粒子的本身大小不同,所以體積不同;而不同的氣體在相同的條件下粒子間的距離幾乎相同,所以體積相同。

一位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感受

我參加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已經有六年了,自己的收穫是加深了對體育本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及意義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總結的是我對待工作的熱情和時刻未改變的幹勁,這也許是體育工作者的共同特點吧!儘管我們的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裝置有限,但我和本校的幾位體育老師共同協商,盡可能提高場地的使用效率,還有在教學內...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案例與反思

背景與導讀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人教版 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那一位乘起 怎麼進製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現代教育更加重視 人的發展 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包括態度 能力 知識 本案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

一位教師40年教學的20條經驗

11 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真正有效的促進方法,是讓他們深切地知道 不進則退 考試要讓他們感受到一定壓力,保持必要的張力。避免他們盲目自滿,但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12.每次考試後,應立刻將正確答案公布或發給每位學生。要學生 趁熱打鐵 修正錯誤,鞏固正確,打好基礎。當天知道作業正確與否,對於有效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