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中國式管理

2021-07-02 18:34:38 字數 2686 閱讀 5265

這些年,我一直被這樣一些問題所困擾: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管理?如果有,它的根本是什麼?

又應該從**尋找到中國式管理的本質?當然,更重要的是:它能否適應當下的管理?

尤其是具有廣泛需求的企業管理?……

在研究完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歷程之後,我將自身的全部精力集中於中國傳統管理思想領域,目的只有乙個:探尋中國式管理的本質。

回顧中國管理思想的發端和進展,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儒學始終佔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而儒學最為核心的典籍莫過於《論語》,無論是《大學》、《中庸》,還是孟荀,以及後來的宋明理學,究其源頭,都脫不開《論語》。於是,對於《論語》我尤其用力。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們思想和言行的書,其中的思想便是中國管理思想的源頭,也正是中國式管理的本質。這些思想看似紛繁複雜,事實上只有四個字: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便是中國式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乙個過程,中國式管理強調的便是修己安人的過程。修己是起點,安人則是終點。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還必須遵循乙個根本性的原則:以人為本。——一切管理都必須圍繞著人性展開。

第一節管理大道

《論語》告訴我們,中國式管理就是八個字:「修己安人」與「以人為本」。那麼,對於今天的企業管理來說,這八個字是否依然有效?這是對中國式管理的最大挑戰。

「修己」強調管理者對自身的要求,「修」什麼?無外乎兩個方面:品德和能力。作為管理者,不但需要出色的管理才華和能力,還需要具備完善的品德。

「安人」,意思很明確:讓他人感到安樂。這是政治家的目的,更是每一位企業管理者的目的。

為什麼?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說的很清楚:管理層的首要職責是創造經濟績效。

經濟績效的重要性體現在:惟有獲得經濟績效,企業才能夠得以生存和發展,與此同時,企業成員們才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和工作。——一旦成為管理者,「安人」便已經成為其無法迴避的責任。

也許傑克·韋爾奇的說法更為直接一些:「在成為管理者之前,每個人的成功只與自身的成長有關;而成為管理者之後,成功則與他人的成功有關。」而科學管理的開創者弗雷德里克·泰勒的願望則是:

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工人們享受更好的生活。

企業管理理念中的「以人為本」,首先是由西方管理思想家提出來的,今天被眾多的中國企業奉為管理的宗旨,它的當代性似乎不容懷疑。的確如此,隨著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的盛行,管理者不得不考慮到員工們的個性、思想和價值,脫離了這一切,管理無疑將會失去效用。

「條條大路通羅馬」,也許存在著眾多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管理的本質與原則——「修己安人」與「以人為本」卻始終不曾改變。

◎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中的管理思想歷來為眾多政治家所運用,尤其是自西漢儒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以《論語》為核心的儒學便始終佔據著政治管理的中心地位。無論是帝王,還是名臣,只要認真遵循《論語》管理思想的指導,必定能夠取得卓越的成就,李世民、趙匡胤、張居正、曾國藩等便是最為鮮活的案例。

這一切令我堅信在當下的企業管理之中,《論語》管理思想同樣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也許我們做不到趙普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但我們肯定能夠從《論語》中尋找到適合當下企業管理的思想。

或許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明代名臣張居正。除了趙普,還有很多政治家利用《論語》中的管理智慧型,張居正便是其中一位。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卓越的改革家之一,在榮登首輔之位後,他理政達十多年之久。

在這期間,他整肅教育,廣攬人才,革新賦稅,梳理刑政,一掃當時的萎靡、頹廢之風,而他所做的一切都依據於《論語》與《孟子》。當然,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張居正絕不生搬硬套,而是結合自身所處的現實狀況,有選擇的運用《論語》中的管理思想。在擔任萬曆皇帝老師期間,他曾為《論語》加註,並從中總結出「明大體」、「認本真」等主張。

——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做的。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從《論語》中汲取什麼?又如何將之活學活用到企業管理之中?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尋找到傳統管理與當下管理的共同點。

◎內聖外王

《論語》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範圍廣博,但有一點是確切無疑的:《論語》中的管理思想全部是提供給當時的政治家們看的。這是傳統管理與當下管理的差別,在傳統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有著明確的界定,他們大多為政治家。

因為孔子的目的希望通過自己的思想影響當時的政治家,所以他所選擇的立場就很明確:站在政治家——當時的管理階層一邊。因此,《論語》中的管理思想大多想政治家之所想,急政治家之所急,替政治家謀劃長治久安的治邦安民之方略。

這一切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便是「內聖外王」。

「內聖外王」這句話首先出自於莊子《天下》一文,但最能體現其內涵的則是《論語》中孔子所說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的功夫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內聖」,安人的功夫做到足夠的影響力,便是「外王」。《大學》對「修己安人」做了進一步的闡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修己以及內聖。

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安人以及外王。

無論是在傳統,還是當下,管理的本質都是始終不變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無論是內聖外王,還是修己安人,其根本都是使被管理者得到安全、幸福、快樂、富足的人生和生活。

而這正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大道,也是傳統管理與當下管理的共同點。

第二節修己安人——中國式管理的本質

管理是乙個過程,它的真正意義在於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由此取得出色的管理業績。在孔子看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修己」——提公升自身的修養;而管理業績則是能不能夠做到「安人」——讓他人獲得安居樂業。

這就是中國式管理的特徵所在:一方面注重管理者的品德提公升,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這與一切以經濟績效為導向的西方管理思維是存在本質區別的。

在當今這個唯利是圖的商業社會,中國式管理所強調的品德提公升無疑是富有價值和意義的。

修己——自我管理;安人——管理他人。

中國式管理之管理與領導

第1講當管理者遇到領導 本講重點 中國企業組織的三階層 管理者與領導者 中國企業組織的三階層 1.三階層的劃分 圖1 1 中國企業組織的三階層 在西方社會,所有的主管都被稱為管理者,企業組織的層次根據公司情況的不同劃分也不盡相同。但是在我國,企業組織中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是截然不同的,在實際工作中,二者...

中國式管理語錄

1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2 搞清楚推 拖 拉的真正用意,合理應用以求圓通 3 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儘量減少後遺症 4 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 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 抱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 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

中國式績效管理

李志剛由於企業基礎和文化氛圍的不同,簡單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很有可能勞民傷財。績效管理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90年代傳入中國。其以完善的體系 優美的流程和持續改進的良性迴圈深得管理者們的喜愛。然而經過中國企業這幾年的實踐,績效管理卻猶如一座圍城,城外的企業如飢似渴地祈求這副靈丹妙藥,而城內的企業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