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錚 中國式增長 中國式「外儲」

2023-02-07 14:54:02 字數 3058 閱讀 8689

《21世紀經濟報道》宋錚:中國式增長、中國式「外儲」

時間:2011-04-27瀏覽次數:364次

我兩年前的**《中國式增長》(growing like china)(最近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101期)是乙個用新古典模型來重新解釋中國經濟一些重要特徵的「故事」。它包含了中國的高增長、不同經濟部門的投資回報率問題、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再配置、收入差距擴大、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迅速上公升等問題。2023年之後,中國進入市場經濟的快車道,gdp年均增長一直保持兩位數的水平,以人均gdp而言,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比值從30年前的3%上公升了5倍。

中國gdp增長如此之快,還沒有乙個信服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切。更有趣的是,中國高增長伴隨著非常非常高的投資率,最近幾年接近40%。一般而言,如果不考慮經濟開放性,如果沒有持續的技術進步,高的投資率一定會導致投資回報率的快速下降。

比如說30、40年前,我們看到新加坡投資率非常高,接近50%,但過了15年,新加坡就發覺很難支撐如此高的投資率,因為投資回報率下降了一半。那麼中國有沒有這種情況呢?清華大學的白重恩、錢穎一和芝加哥大學的謝長泰等人用非常簡單的方法估算中國總的投資回報率,結果令人驚訝,他們發現2023年代到現在,投資回報率基本上在20%以上,非常穩定,雖然有些波動,但非常穩定。

如果光看工業的投資回報率,甚至可以高達25%,回報率變化的趨勢在92年以後基本上是上公升勢頭。中國這麼高的投資率,竟然沒有發生投資回報率的快速下降,甚至相反還在上公升。當然,有人說我不相信中國的巨集觀資料。

如果說中國的巨集觀資料有假的話,那麼我們來看可信度相對比較高的中國工業企業調查資料。2023年工業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大概是9%,而今天已經平均接近20%了,當然這裡面也許有其他的爭議,比如說我們沒有辦法考慮企業退出對投資回報率的影響。問題是這些機制不大可能解釋這麼驚人的增長。

也有人說現在中國已經是乙個高度開放的經濟,封閉經濟的假說不再適用於中國。那麼,給定這麼高的投資回報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到10個百分點),全世界的資本都願意進入中國。因此,我們應當看到中國出現**赤字,即中國向全世界借錢。

然而,事實上中國出現的是鉅額的**順差和外匯儲備,中國反而在向全世界提供資本。

高增長、高投資、高儲蓄率,伴隨著較高且穩定的投資回報率,高的**順差和外匯儲備,這些被認為是相互衝突的東西竟然同時發生。中國現在正在高速城市化,它的強度是世界上其他任何經濟都沒有出現過的,城市、農村之間的數以億計的勞動力流動,包括城市內部數以千萬計的勞動力流動,這太驚人了。

坦率地說,傳統的模型完全無法解釋這些現象。我的這篇文章,就是用乙個教科書式的簡單框架,加入一點中國元素,就可以把一般我們認為很難理解的跟美國發展模式如此不同的中國模式很好地剖析出來。當然,我的文章是拋磚引玉,希望以後出現更多「現代經濟學本土化、中國經濟問題國際化」的研究成果。

中國經濟最關鍵的牛鼻子是金融資源的分配。私營企業有著很高的生產率,因為他們的產權結構更能提高經濟效率,但是它面對的是乙個很難進入的融資市場——這個市場是被國有銀行所控制的。私營企業的資本主要**於企業的儲蓄;而國有企業則相反,它的生產率相對較低,但是卻能便利地進入融資市場,獲得廉價資本,這其實就產生了一種中國式的資源配置機制。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種資源配置機制產生的結果。由於具有較高的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私營部門開始擴張。這種擴張是漸進式的,因為擴張只能依靠私營部門資本的自我積累。

與此同時,伴隨著私營部門資本的擴張,逐漸市場化的勞動力

市場把更多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在私營部門。資本和勞動在私營部門的同時增加確保了投資回報率不會出現下降。而隨著私營部門比重的上公升,整個經濟的投資回報率事實上會呈現上公升的態勢。

另乙個有趣的結果是,由於國有企業在融資方面的「比較優勢」,私營企業會逐漸向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而國有企業慢慢向資本密集型產業集中。

簡單地說,就是在私營和國有兩部門形態下,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門道」,私營部門的發展依賴較高的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導致國有部門的勞動力不斷向私營部門移動,而國有部門對應的是乙個廉價便利的融資市場,它在融資方面的優勢可以彌補其在生產率方面的劣勢,這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形成私營和國有部門並存的局面。

這個雙部門雙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很有意思。我們將中國的經濟民營化看做是乙個轉型,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因為私營經濟的比重越來越高,它吸納的資源將不斷增多,所以整個經濟的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率會持續上公升。當轉型結束以後,所有勞動和資本都被私營經濟吸納以後,這個模型又變成了經典的新古典模型,即資本的增長會引起投資回報率下降。

更有趣的是工資變化,在轉型過程中,只要還有勞動力在國營經濟裡面,工資的增長就比較慢。我們知道,傳統的單部門經濟裡面,如果出現資本增加的話,自然而然會出現勞動生產率和工資的上公升,這都是同步增長的。但是,在這個兩部門經濟當中,雖然資本增長,工資卻不會增長,為什麼呢?

因為有相當的勞動力是從國營經濟向民營經濟轉移(城市內部),同樣的還可以擴充套件到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城鄉之間)。不斷的有「富裕」的勞動力轉移到私營部門,那麼私營部門的勞動力就不會有太高的「議價能力」。

不過,2023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發生了一些新的插曲,產生了所謂的「國進民退」,原本我們的理論預計私營企業的比重應該還會不斷上公升,但是新的插曲是增長趨勢被遏制住了,甚至出現了一些退步,09年的私營企業的比重比08年還要低。主要是經濟刺激政策讓國有經濟成為主力軍,國有經濟一下子僱了好多人,國有經濟的僱傭人數年年在下降的勢頭被短暫地遏制住了。還有乙個很糟糕的事情是,勞動力反向流動到國有經濟,但國有經濟效率卻不斷下降,這表明這種流動是錯誤的。

事實上,我們在文章裡面做了乙個有趣的擴充套件。如果國有經濟佔據壟斷程度較高的資本密集型產業,經濟的轉型並不總能進行到底。乙個可能的情況是,由於國有經濟追逐壟斷利潤,私營部門的發展受到遏制,甚至出現萎縮。

這時,整個經濟就會出現倒退。這也就是說,「國進民退」有可能是國有壟斷經濟的乙個內生結果。

最後我們來談談這種結構怎麼影響到外匯儲備上呢?我們已經知道了私營部門和國有部門在金融資源分配以及生產率上的不同。大量勞動力資源被私營部門吸納,工人得到收入,並存在銀行。

國有企業是比較便利地進入銀行系統融資的,但私營企業則不可以。麻煩的是,私營部門不斷膨脹,而國有部門卻在萎縮。於是,銀行部門的貸款就出了問題,貸款的增長速度遠低於存款,形成所謂的存貸差(或者叫貸存差)。

我非常吃驚地看到,在金融危機之前存貸差的佔gdp比重有60%。這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個考驗,既然它沒辦法放款給經濟(因為主要的物件——國有部門萎縮),那麼只好去購買外匯資產(借助央行的通道)。但這給外國造成很大的誤會,以為中國央行購買外匯資產是操縱匯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中國式融資

第一講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題目是中國式融資。而融資主要是指商業融資。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1.融資的基本概念與知識 學習中國式融資,首先應當了解融資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以及在做融資之前,每一家企業應該怎樣做好自身的準備工作。2.小企業的融資 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如果一家企業在中國發展到中等規模以上,...

中國式營銷

作者 譚思敏 汽車觀察 2008年第06期 客戶關懷活動的持續性與系統性,彰顯陝汽在情感營銷方面日趨成熟。有這樣乙個很中國的企業,其用一種很中國的營銷方式讓中國重卡發展有了可循的市場軌跡。當然有人會說這種營銷帶有太濃的企業本身的文化色彩,但毫無懸念的是,市場因此而改變。2007年,陝汽銷量超過6萬輛...

中國式管理語錄

1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歷程 2 搞清楚推 拖 拉的真正用意,合理應用以求圓通 3 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儘量減少後遺症 4 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 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 抱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 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