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評價總論部分應熟悉的內容

2021-06-13 23:23:05 字數 5418 閱讀 6523

一、安全管理與安全評價的關係

二、安全評價依據

安全評價的依據有:

1、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法律、法規、標準;

2、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範;

3、可接受風險標準;

4、前人的經驗和教訓。

三、事故致因理論與事故預防原理及原則

1、事故因果論

(1)事故因果型別

發生事故的原因與結果之間,關係錯綜複雜,因與果的關係型別分為集中型、連鎖型、複合型。

事故的因果關係多為複合型。

接近事故後果時間最近的直接原因叫一次原因;造成一次原因的原因,叫二次原因,依次向下類推為三次、四次、五次等間接原因。

(2)多公尺諾骨牌原理

海因里希提出,並經一些專家多年的改進認同,構成事故因果順序的五因素是:1、社會環境和管理;2、人為失誤(或過失);3、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4、意外事件;5、**(後果)。

解釋:社會環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了人為失誤;人為失誤又造成了不安全行為或機械、物質危害;後者導致意外事件(包括無**的未遂事故)和由此產生的人員**的事件。這五因素連鎖反應構成了事故。

核心: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機械或物質的危害,這就必須加強探測技術的控制技術的研究。

2、管理失誤論

這一事故致因模型側重研究管理上的責任,強調管理失誤是構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但是,造成「人失誤」和「物故障」的這一直接原因卻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後者雖是間接原因,但它卻是背景因素,而常又是發生事故的本質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狀態;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又會在客觀上造**之所以有不安全行為的環境條件。

「隱患」來自物的不安全狀態即危險源,而且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人失誤共同偶合才能形成;如果管理得當,及時控制,變不安全狀態為安全狀態,則不會形成隱患。

客觀上一旦出現隱患,主觀上又有不安全行為,就會立即顯現為**事故。

3、擾動起源論

該理論認為「事件」是構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當它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有某種非正常的「擾動」,此擾動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過程是一組自覺或不自覺的,指向某種預期的或不可測結果的相繼出現的事件鏈。

這種事故程序包括著外界條件及其變化的影響。相繼事件過程是在一種自動調節的動態平衡中進行的。如果行為者行為得當或受力適中,即可維持能流穩定而不偏離,從而達到安全生產;如果行為者行為不當或發生過故障,則對上述平衡產生擾動,就會破壞和結束自動動態平衡而開始事故程序,一事件繼發另一事件,最終導致「終了事件」----事故和傷害。

這種事故和傷害或損壞又會依次引起能量釋放或其他變化。

擾動起源論把事故看成從相繼事件過程中的擾動開始,最後以傷害或損壞而告終。這可稱為「p理論」。

4、能量轉移論

(1) 能量和事故

生產系統中可以相互轉變為各種能量形式的有:勢能、動能、熱能、化學能、電能、原子能、輻射能、聲能、生物能。

該理論認為:人受傷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種能量的轉移。能量逆流於人體造成傷害的分類方法有兩類:

第一類傷害是由於施加了超過區域性或全身性損傷閾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類傷害是由於影響了區域性或全身性能量交換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凍傷。

在一定條件下某種形式的能量能否產生傷害造**員**事故,取決於能量大小、接觸能量時間和頻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2)防止能量逆流於人體的措施

共有12種型別:

1、限制能量的系統;2、用較安全的能量代替危險性大的能源;3、應用防止能量蓄積的系統;4、控制能量釋放;5、延緩能量釋放;6、開闢釋放能量的渠道;7、在能源上設定屏障;8、在人、物與能源之間設定屏障;9、在人與物之間設定遮蔽;10、提高防護標準;11、改變工藝流程;12、修復或急救

5、軌跡交叉論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機械或物質危害是人-機系統中構成能量逆流的兩系列,**與物流(能量流)的軌跡交叉點,就是發生人為災害的「時空」。

軌跡交叉理論的側重點是說明人為失誤難以控制,但可控制裝置、物流不發生故障。管理的重點應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上,即消除了「起因物」,當然就不會出現「施害物」,「砍斷」物流連鎖事件鏈,使**與物流的軌跡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這可用圖2-10加以說明。

圖2-10 人與物兩系列形成事故的系統

1、人的事件鏈:人的不安全行為基於生理、心理、環境、行為幾個方面而產生:a.

生理、先天身心缺陷;b.社會環境、企業管理上的缺陷;c.後天的心理缺陷;d.

視、聽、嗅、味、觸五感能量分配上的差異;e.行為失誤。人的行為自由度很大,生產勞動中受環境條件影響,加之自身生理、心理缺陷都易於發生失誤動作或行為失誤。

2、物的事件鏈:在機械、物質系列中,從設計開始,經過現場的種種程式,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各階段都可能產生不安全狀態。

a.設計上的缺陷;b.製造、工藝流程上的缺陷;c.維修保養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d.使用上的缺陷;e.作業場所環境上的缺陷。

總之,人的事件鏈隨時間程序的運動軌跡按 a b c d e的方向線順序進行;物質或機械的事件鏈隨時間程序的運動軌跡按a b c de的方向線進行。

6、人因素的系統理論

(1)s-o-r的人因素模型

包括兩組問題:危險出現和危險釋放。每組包含三類心理、生理成份,即對事件的感覺(刺激,s),對事件的認識(內部響應、認識活動,o)以及生理行為響應(輸出,r)。

在危險釋放期間,如果不能避免危險,則將產生傷害或損壞。

(2) 操作過程s-o-r的人因素的綜合模型

在上述模型上增加一組前提步驟,即構成危險的**及可察覺性,執行系統內的波動性,控制此波動使之與操作波動相一致。

(3)海爾模型

當人們對事件的真實情況不能做出響應時,事故就會發生,但不一定造成傷害後果。該模型集中於操作者與執行系統的相互作用。該模型是乙個閉環反饋系統,清楚顯示出以下四大方面的相互關係:

1、察覺情況,接受資訊;2、處理資訊;3、用運動改變形勢;4、新的察覺、處理、響應。

7、綜合原因論

事故之所以發生是由於多重原因綜合造成的,既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也不是個人偶然失誤或單純裝置故障所形成,而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事故之所以發生,有其深刻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和基礎原因。

綜合原因論認為,事故是社會因素、管理因素和生產中危險因素被偶然事件觸發所造成的結果。

事故是由起因物和肇事人觸發加害物於受傷害人而形成的災害現象和事故經過。

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觸發,是由於生產中環境條件存在著危險因素即不安全狀態,後者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共同構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這些物質的、環境的以及人的原因是由於管理上的失誤、缺陷、管理責任所導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間接原因。形成間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歷史、法律等基礎原因,統稱為社會因素。

事故的產生過程可以表述為由基礎原因的「社會因素」產生「管理因素」,進一步產生「生產中的危險因素」,通過人與物的偶然因素觸發而發生**和損失。

調查分析事故的過程則與上述經歷方向相反。如逆向追蹤:通過事故現象,查詢事故經過,進而了解物的環境原因和人的原因等直接造成事故的原因;依此追查管理責任(間接原因)和社會因素(基礎原因)。

四、安全評價過程控制

1、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涵義

安全評價過程控制是保證安全評價工作質量的一糸列檔案。安全評價工作作為一項有目的的行為,必須具備一定的質量水平,才能滿足企業安全生產的需求。所謂安全評價工作的質量是指安全評價工作的優劣程度,也就是安全評價工作體現客觀公正性、合法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的程度。

2、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內容

1)、硬體管理:

指安全評價機構建設的管理,包括安全評價機構內部機構的設定,各職能部門職責的劃分、相互間的分工協作的關糸,安全評價人員及專家的配置管理。

2)、軟體管理:

主要指「硬體」執行中的管理,包括專案單位的選定;合同的簽署;安全評價資料的收集;安全評價報告的編寫;安全評價報告內部評審;安全評價技術檔案的管理;安全評價資訊的反饋;安全評價人員培訓等一系列管理活動。

3、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目的和意義

1)、目的

在安全評價機構中建立一套科學的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指導安全評價工作,確保安全評價的質量,使安全評價工作真正發揮作用。

2)、意義

(1)、強化安全評價質量管理,提高安全評價工作質量水平

(2)、有利於安全評價規範化、標準化、法制化的建設和安全評價工作的發展

(3)、提高了安全評價工作的質量就能使安俠評價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確保人民生命安全、生活安定,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4)、有利於安全評價機構管理層糸統和透明的管理,學會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5)、促進安全評價工作有序進行,使安全評價人員在評價過程中做到各負其職,提高工作效率。

(6)、可加強對安全評價人員的培訓,促進其工作交流,持續不斷地提高其業務技能和工作水平

(7)、提高安全評價機構的市場信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4、建立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的主要依據

1)、管理學原理

2)、國家對安全評價機構的監督管理要求:人員基本要求和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程式,相關作業指導書和資料檔案管理等。

3)、安全評價機構自身的特點

5、安全評價過程控制的方針和目標

方針應適合安全評價機構安全評價工作的性質和規模,確保其對工作的指導作用;應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幷包括遵守現行的安全評價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承諾

評價機構對其內部相關職能和層次,建立並保持檔案化的安全評價機構過程控制目標。評價機構在確立和評審其過程控制目標時,應考慮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可選安全評價技術方案;財務、執行和經營要求。目標應符合安全評價過程控制方針,並遵循過程控制體糸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6、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的主要內容

1)、方針和目標

2)、機構和職責

3)、人員培訓、業務交流

4)、合同評審

5)、安全評審計畫編制

6)、編制安全評價報告

7)、安全評價報告內部評審

8)、跟蹤服務

9)、檔案管理和資料庫管理

10)、糾正預防措施

11)、檔案記錄

7、安全評價過程控制體系檔案的構成及編制

五、危險、有害因素的產生原因及分類

危險、有害因素產生的原因:

事故的發生是由於存在危險有害物質、能量和危險有害物質、能量失去控制兩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並導致危險有害物質的洩漏、散發和能量的意外釋放。因此,存在危險有害物質、能量和危險有害物質失去控制是危險、有害因素轉換為事故的根本原因。

危險有害物質和能量失控主要體現在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等三個方面。

按照gb6441-1986《企業職工**事故分類》中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分為以下幾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為: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裝置;(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體存放不當;(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9)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11)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12)不安全裝束;(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有關安全評價的一部分內容

由圖5.2 5事故樹分析可知,火源與達到 極限的混合氣體構成了儲罐燃爆事故發生的要素。基本事件x1 達到 極限 是單事件的最小徑集 其結構重要係數最大,是儲罐燃爆事故發生的最重要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採取針對措施,如採用氣體報警器對油氣混合氣的濃度進行監視,一旦接近危險極限即行報警,使管理人員立刻採取預...

車間安全評價應準備的

資料收集朱燦華 在進行車間安全評價時,要向車間安全員遞交車間安全評價所需的主要資料清單,要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相應的資料收集 準備工作。清單主要內容 1 廠級基本情況 1 1 廠區所在地質情況 自然情況 發展沿革 主要裝置設施等情況 1 2 職工人數 人員結構 定員編制 工時制度等 1 3 安全管理體...

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包括的內容

1 基礎工程 包括挖土工程 回填土工程 基坑支護等。2 主體工程 包括砌築工程 模板工程 鋼筋工程 砼工程 樓板安裝工程 鋼結構及鐵件製作工程 構件吊裝工程等。3 屋面工程 包括鋼筋砼屋面施工 卷材屋面施工 塗料防水層施工 瓦屋面施工 玻璃鋼型屋面施工等。4 裝飾工程 內外牆裝飾等。5 門窗工程 包...